文章吧手机版
这本书披着残酷的外衣,触及了人心最柔软的情感
日期:2019-06-24 06:31:44 作者:羊子姑娘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阅读:

这本书披着残酷的外衣,触及了人心最柔软的情感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潇君的领读

  文末歌曲 zarrillo - L'alfabeto Degl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说:世界很大,但书最大。因为书能让世界变小,让我们长大。

  【麦家陪你读书】,陪你在阅读中长大,陪你的心去往远方的世界。

  本周,我们将陪伴大家共读的是爱尔兰女作家丽莲·伏尼契的长篇小说牛虻》。

  牛虻俗称“牛蚊子”“牛苍蝇”,是一种危害家畜害虫,但也是小说《牛虻》中最核心意象

  在伏尼契的笔下,牛虻不再是害虫的象征,而被赋予了更深刻意义

  一方面,伏尼契借鉴了希腊神话中关于牛虻的故事

  宇宙主宰宙斯爱上了河神女儿伊俄,为了躲避妻子赫拉的报复,便将伊俄变成一只白牛藏于天河之滨。

  天后赫拉发现此事后,自然不会放过她——派出一只牛虻去攻击白牛,使她不得安宁,最终伊俄受尽磨难,流落至埃及才恢复人形

  故事中的“牛虻”被赋予了“嫉妒和复仇”的意味,这正是小说的主旨之一。

  另一方面,牛虻具有一定的哲学寓意,“西方哲学之父”苏格拉底曾自比为“牛虻”,希望自己演说,能够让雅典这匹“昏睡中的骏马”有所警醒。

  而在小说中,主人公亚瑟揭露的是天主教虚伪外衣,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群与主流作对的反抗者。

  但他们的力量终究太微弱,不管是苏格拉底还是小说的主人公亚瑟,都没能成功,最终为此丧命。

  亚瑟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虽然得不到名义父亲宠爱,但却有神父蒙泰尼里的悉心照料,他偷偷爱慕青梅竹马姑娘——琼玛。

  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亚瑟天真浪漫性情盲目崇拜上帝

  可想而知,当遭遇现实中的挫败时,上帝变得不堪一击,他也由此成为了一个宗教反对者,最终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

  那么亚瑟为何会走上一条反对天主教的道路,他经历了什么?他又因为什么而失败

  他的抗争之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要了解这些,我们首先要去探究小说的时代背景

  伏尼契将《牛虻》的背景定为1848年革命前夕的意大利,此时的意大利在天主教的默许下,被奥地利统治,没有国家主权混乱产生了多党派

  各大党派在意大利揭竿而起,小说描绘主体就是青年意大利党,他们反对暴力主张政教分离,与天主教人道主义思想契合

  青年意大利党的改革是为了维护天主教的地位,是一种带有精英意味的民主主义思想。

  主人公亚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俄国民粹主义思想,虽也属于民主派,但他主张彻底推翻天主教,强调民众力量,重视革命实践,可以说正好和青年意大利党的思想截然相反。

  碰巧,亚瑟的生父蒙泰尼里是一名红衣主教,亚瑟所要推翻的是父亲的权威,再加之儿子对父亲天然的“不服气”与“叛逆”,加深了小说的戏剧美感

  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切爱意交织复杂情感,正是构成小说的核心命题之一。

  亚瑟的爱人琼玛则是青年意大利党的中坚份子,在相处过程中必将因为理念不同发生争吵。

  这样一来,亚瑟便成为了一个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对立的存在

  在爱与信仰面前,最终他会选择忠于父子情和爱情,还是忠于心中信仰的革命情谊呢?而他的父亲蒙泰尼里和他的爱人琼玛又会如何面对亚瑟呢?

  这些痛苦抉择贯穿了整部小说。

  由此看来,《牛虻》这部小说并不仅仅是一本革命文学经典之作

  在小说中,革命更像是是一块布景板,真正想要拷问的是,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

  在做出选择的背后暗含了大量的“人类命题”,它关于道德伦理、宗教、理想生命

  这些意象或许离现实生活的“衣食住行”有些距离,但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同的选择便意味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这些选择,无关乎那些宏大的命题,而是切切实实的个人情感。

  小说中的人物都不是革命主题典型英雄形象,他们不像电视剧中的主角一样拥有无私奉献精神,更没有报效祖国伟大决心,他们更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

  亚瑟会有狭隘、嫉妒、软弱一面,会因为年少天真而受到愚弄,也会因为选择了错误方向遗憾终生,酿成悲剧结尾。

  表面看起来具有勇敢坚毅意志实际上不过是过分追求斯多噶精神,以忍受肉体痛苦和冒险为自豪

  另一方面,一心要处死亚瑟的上校也会为自己犯下的错心生愧疚,被视为教皇利益代言人的蒙泰尼里主教也曾几度因悔恨痛苦而失眠

  每个人都有正派的一面,亦有阴暗的一面,或者说,他们就是复杂的大多数,也是最真实的自我。

  这样的写法使得《牛虻》在出版时几经波折,在本国文学界一直默默无闻,因为当时主流的文学口味讲究脚踏实地”,喜欢探究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

  直到1953年《牛虻》翻译成中文后,一跃成为当时最轰动的三大外国经典文学名著之一,与《简·爱》和《红与黑》齐名。

  《牛虻》的丰富内涵自然离不开作者伏尼契的性格和人生经历

  伏尼契从小和亚瑟一样倔强,在她八岁的时候叔叔诬陷她偷了家里的一块糖,但伏尼契确实没偷,拒不认错。

  于是叔叔把她关进一间黑屋,除非她认错请求饶恕才会放了她,但她不愿说假话

  接着叔叔又威胁她,要给她喝一种能验证她偷吃糖块的化学药品。伏尼契说:“如果你这么做,我就跳河自杀。”叔叔知道她的心性,只得作罢。

  长大后有一批意大利爱国者来到了爱尔兰,其中有两位就住进了伏尼契的家里,他们所讲的革命故事是伏尼契最爱听的故事。

  对革命者充满了崇敬之情,之后她也持续关注着意大利的革命,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俄国民意革命家、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

  受他的鼓舞,伏尼契曾亲游过意大利,探寻意大利的革命之路,与许多的革命者进行深入的交谈。

  另一方面,她的丈夫也是革命者,结婚后两人一起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这些经历为《牛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明天开始,我们将正式进入《牛虻》的共读,一起去探寻亚瑟的成长之路,也许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于人生许许多多的抉择你会有属于自己的判断

  第103本书回顾

  《波伏娃:激荡一生精读第1天:她是女权主义的先驱者,却在不平等的爱情里难以抽身

  领读人:羊子姑娘,愿笔含情,努力前行

  主播:潇君。爱茶爱狗爱NewAge, 用声音传递身边的美好。新浪微博@沐芷卿。

  责编:胡杨

  插图文中插来源网络著作版权属于原作者

  文末歌曲:m zarrillo - L'alfabeto Degl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2019年6月读书打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本书披着残酷的外衣,触及了人心最柔软的情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