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三村村花
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为了签单陪客户喝酒,醉倒在南京的地铁站里。
几分钟后,妻子匆匆赶来接他,男子情绪失控,抱住妻子哭得像个小孩:宝宝,对不起,我没有用……
突然情绪失控的他,像极了无数在猝不及防的瞬间,突然绷不住的你我。
有人说,大学毕业后,一个人在外面找工作,不愿问家里要钱,只能一切靠自己。
你的辛苦,我都懂:我懂你酩酊大醉背后的无奈与心酸,你也懂我深夜坚守的担忧和心疼。
很多成年人戒掉了情绪,
连崩溃的权利都没有
前段时间聚会时,我遇到了一个开餐饮店的朋友。他这些年事业挺成功,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
他无意中聊起近来的不顺。先是新的项目预算超支,接着其中一位投资人突然撤资。他东拼西凑,举债投资新的项目。
目前的状况是,所有分店的铺面租金和人员工资等着要付,新店的装修费用等着结算,而他已然山穷水尽。
上个月末时,看到他发了一条挺丧气的朋友圈。“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好起来,但今天是真的苦。”
原来这条朋友圈已经被他删掉了。剩下的内容,一半是自拍和鸡汤,另一半则是关于创业的宏伟蓝图。
成年人的朋友圈,报喜不报忧。喜欢把成功、愉快地事情公之于众,却害怕暴露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工作压力。
996是拼搏,还是枉顾身心健康的低效率?这也引发了各界人士的评论。
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之外,没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也想找个出口,释放工作生活中积压良多的情绪。
此消彼长,不能两全。最后想想还是算了,继续表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我们对情绪有什么误解?
我们总被教育要戒掉情绪,似乎对于一个成年人,最高级的赞赏就是“喜怒不形于色”。
戒掉情绪的人,没有软肋,效率极高,不被任何会分散自己注意力的情绪支配,是“真正厉害的人”。
但是这样的推崇是不是一种过誉呢?
喜怒哀乐,天性使然,本就是点缀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因有了各种情绪的转换、跌宕、叠加、循环,才令生活更丰盛,令生命更鲜活,令世界不再死气沉沉。
人生是一场长跑,我们不该只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时一刻的胜败,而枉顾长久的坚守。
过度压抑、回避情绪,令我们越来越抗拒表达真实的感受,也让我们与内在的自我失去了连接,渐行渐远。
如果生命成为一座死寂的空城,纵使它壁垒森严、无懈可击,又有什么价值呢?
令人难忘的不是精致的校舍,也并非强大的师资,而是这个学校设有非常完备的心理疏导室。
里面配备了心理沙盘游戏,音乐放松按摩椅、体感互动宣泄仪等高科技设备。
乍看之下以为这是某个大学的心理学院,但是这些都是为普通的中学生所准备的。
在学业压力和青春期特有情绪障碍的双重碾压之下,一味追求考分只会适得其反。不能否认负面情绪的存在,也不能靠打鸡血来粗暴压制。
那么,在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以及社会角色等众多压力之下的成年人们,是不是更需要启动这一项自我救赎的仪式呢?
比如说,当我们很愤怒、愧疚、失望时,不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虽然言语不能全然描述出情绪的全貌,但足以鼓舞我们正视和接纳。
接纳情绪,是幸福的开始。
学会与情绪和解
林肯在26岁时受情绪困扰严重,一度险些自杀。在任美国总统期间,他常常失眠,对生活绝望。
林肯对自己的幽默感这样解释:幽默不过是他宣泄悲哀和消极情绪的方式。离开了幽默,他就“活不下去了”。
在抑郁症发作严重的情况下,林肯自己琢磨出了对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剪报。
林肯感觉到国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赞扬对治病很有作用,便把报纸上的这些溢美之词剪下来,放在随身的口袋里,在心情沮丧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以此振奋精神、缓解病情。
林肯之所以能取得的伟大成就,某种程度来说,都是拜抑郁症所赐。
他的崩溃令林肯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对痛苦的切身感受,赋予了他一颗怜悯之心,驱使他废除奴隶制度。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被情绪问题折磨,他用写作同抑郁抗争,写出了代表作《巴黎的忧郁》。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
所有的委屈、纠结、愤怒,可能会化作一场风暴,横亘在现实面前,肆虐狂妄地享受着人们惊慌但不屈的表情,以及那些妄图与之对抗的努力。
然而,正是这些略显笨拙的负隅顽抗,带领我们穿越了这场暴风雨。
当我们回望的时候,除了庆幸,还会瞥见生命的鲜活与强韧。
◆ ◆ ◆ ◆ ◆
上篇文章?:超高分综艺《忘不了餐厅》:为了这样一群老人,黄渤甘当配角
《情绪急救》给出了面对各种消极情绪时的工具,是一本很棒的心理自助书籍。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樊登读书7天无限听书卡,收听本书精华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