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夫妻颓废,老人苦不堪言,这种“扭曲”的家庭模式,都是因为家庭成员的“错位”造成的。亲亲们,周六欢乐。昨天的晨语,杨路老师谈了谈自己对家庭和睦的见解。后台的留言很多,其中有一条很长的留言,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丈夫是个典型的“妈宝男”,终日无所事事,她自己也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10岁的儿子身上,两家的四个老人还都在工作,接济他们三口之家的正常生活开销。看似波澜不惊的家庭,却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其实,这个小家庭就是真实社会问题的写照。
《易经》里有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意思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家道正,万事和”。如果一个家庭:正值壮年的夫妻与家庭没有贡献,年迈的父母却在颐养天年的年纪还为儿女的生计担心,那么势必造成成年人之间的抱怨、争吵,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不会找到快乐和榜样。所以,杨路老师认为,一个家庭要想“正常”并和美,家庭成员就必须秉承“各司其职”,切不可错位、越位。与父母而言,爱孩子没有错,但是要懂得恰当的放手,不要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要学会接纳、尊重孩子的意愿。
与子女而言,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但不能为了成全“孝子“的头衔而打肿脸充胖子,让自己的伴侣孩子一起承担愚孝的后果。
帮衬兄弟姐妹无可厚非,但是救急不救穷,不能无论什么要求都一帮到底。
—《END》—
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