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知道有一大堆事儿要做,却不知道该从哪一件开始,好不容易理顺了头绪,什么都没干,却好像已经跋涉了三千里,只想停下来玩会儿手机。
你父母嫌你总是独来独往不跟人交际,他们在你背后重重叹气:这孩子这么不会来事儿,以后怎么办?你觉得自己没错,但又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糟糕。
你跟老板提了升职的要求,他答应你考虑几天,却一直没有回话,你忐忑的猜测这是不是隐晦的拒绝,另一面又不甘心的想去问个清楚,心里的两个小人一直在打架,没办法好好工作。
以上这些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耗”。
简单来讲,就是既分不清轻重缓急,又不确定什么事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总是处在犹豫和怀疑的状态里,给自己平添许多内心戏。
这种拉锯战式的自我斗争非常消磨意志力,让你什么都没干只是觉得心累,又因为效率低下加剧了自我怀疑,需要更多精力给自己打鸡血,整个人的状态像是一辆过山车,忽高忽低。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内耗状态呢?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法做起。
2
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让自己满意
你一定听过有关紧急和重要的四象限分类,看上去很有道理,实际上却非常扯淡。很多人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不懂这四个象限的分类,而是分不清紧急和重要的区别。
期末考试里到底哪门课更重要?女朋友的电话和老板的电话哪个才算紧急?
如果你把大多数的精力都用在给这些事情排序上,那你也就“成功的”开启了内耗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的to-do list越长,你就越是什么都不想做的原因。
想要破局其实也不难,当你手头有不止一件事要做的时候,你大可以不必要试图给它分出个轻重缓急。
如果没有明确的,你只需要从自己想到的第一件事开始做,别敷衍,做到自己最好的程度再进入下一件。
做到让自己满意再做下一件,你就不需要总是回头看,一边做着B一边想着A,要知道,返工需要的时间永远比开始更长。
3
无限降低对他人的期待
常听到这样一种抱怨:我对她都能XXX,她怎么就不能也XXX对我呢?这种暗含不公平的怨气常常会成为人际关系中最大的绊脚石。
你既无法把自己之前的付出都一脚踢开,又不愿意把对方带来的负担照单全收。自己内心天人交战打的激烈,真正的当事人对你的痛苦却一无所知。
我这样对你,你不该同样对我吗?
你看不出来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吗?
我都走了99步了,你就不能走一步吗?
听上去委屈且正确,但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不明说,对方真的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你也用不着拿别人的无动于衷给自己添堵。
尽量放低对他人的期待,别想着对方会像读卡器一样明白你的所思所想,需要对方做的事情要直说。
比如“我不太喜欢别人乱动我的东西,请你以后不要再随便拉我抽屉了”或者“我都约你好几次了,你就不能约一下我吗?”
4
影响圈和关注圈是史蒂夫·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来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是你对事情的掌控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明天上班路上会不会堵车就是你的关注圈,你的关注程度再高也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但影响圈里的事情却是你能够掌控的,比如早起半个小时避开早高峰。
如果你一直盯着关注圈,你就会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上,陷入深深的无力感不断抱怨,连自己能做好的事也没心情做。
一个人影响圈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想升职,就努力做出业绩,有了优秀的业绩作为资本,你就可以影响老板的决定。
但如果你只把目光放在关注圈上,抱怨老板有眼无珠不赏识自己,就只能收获满满的负能量,连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懒得去做,就算是老板有心给你升职也找不到理由,你的影响圈就会逐渐缩小。
分清哪些是你能跳一跳就能得到的,哪些是你根本无法控制的。
在前者身上拼努力,在后者身上赌运气。
忽然不想努力了,怎么办?
♥
陶瓷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