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尧
昨天在微博上刷到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女孩在一档相亲节目中介绍自己,给自己的定义是“经济适用女”。
她的完整介绍是这样的:
我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工作稳定,能养活自己,会洗衣会做菜,爱干家务,当我把屋里一片脏的地方,收拾干净的时候,内心会有一种愉悦感。
去健身房要花钱,还浪费时间,在跑步机上白出汗,还不如做家务实实在在的。
“这个太棒了。”
“真的,中国式媳妇。”
就像微博评论里说的“女生话说的好像没啥毛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同为女生听了之后会觉得不舒服。”
你可以爱你的家务,人家也可以爱人家的跑步机,不能说一个是会过日子,另一个就成了浪费时间白出汗。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经济适用女的定义,以下这个是百度显示的2014年的标准:
✔️月薪3000-6000元之间;
✔️会洗衣、会做饭;
有人评论,这哪儿是经济适用女啊,这简直是女神啊。
也有人说,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应该是觉得对方“宜室宜家”。
在这个标准里,一个人被量化成很多个数字和要求,用这个标准给一个女生打分,和你在一起的原因从喜欢变成了“你符合我列表里的所有标准”。
包文婧在整理房间上非常有心得,什么收拾起来都很有条理,丈夫包贝尔也在节目里夸过她,连袜子都是按颜色放的。
袁姗姗一边佩服包文婧的整理能力,一边有对她的有些观点不太同意。
比如她跟她说:我觉得收拾屋子,这个是女孩要会的,说实话,可能你将来找的男朋友是演员也好,你得给他弄行李,打包内裤、袜子、秋衣、秋裤、T恤、棉袄……
当时袁姗姗的表情是这样的
再比如包文婧教她把袜子卷起来收纳,袁姗姗感叹:“30岁了,没做过这事儿。”
包文婧紧接着说:
“你要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特别浪漫的事情,虽然你现在卷你自己的袜子,不是很浪漫,如果你将来处了一个男朋友,你说你给他卷地特别整齐,然后呢你不在家,他就问你说,我这个东西在哪儿呢,然后你就特别牛地跟他说,就在哪个格哪个格,他一打开,岂不是好爱你。”
听完最后一句,袁姗姗没忍住问了一句:
“怎么会有这种思想呢?
我就觉得,你烦不烦,你不会再买一个?你怎么自己不收拾,你让我收拾。”
过了一会儿,袁姗姗陷入了沉默,开始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上自己的生活,谁娶到自己也是有点倒霉。
包文婧也反过来安慰她:
怎么会呢,每个人的优点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以会不会干家务来衡量一个人。
于是很多人去她的微博里留言,你可以反思,但请不要怀疑自己。
人的精力有限的,你要求每个人十全十美的,这个不可能,她们已经有一方面很优秀了,说明她已经很优秀了,如果真的有一点过分了,你可以给她一点建议,但是你不能要求说,每天就是跟教科书一样的。说得太对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袁姗姗,她这样每天“糊里糊涂”地生活,但她自己觉得非常舒适,而且完全不觉得孤独。
这样还不够吗?
但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评价一个女性的时候,不管她自身的性格、素质、人格和自我的完善程度,不管她的事业或者其他,只看她是不是“好嫁”,是不是“经济适用”,是不是有成为一个好媳妇的潜质。
好像一个女性,只有走进了婚姻,成为一个“贤妻良母”,才完成了人生的全部任务,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
但其实婚姻只是人生的选择项,而不是人生的必选项,有没有婚姻,也不该成为衡量一个成功与否的标准。
而这一轮的单身潮的原因在于女性地位提高和自我意识觉醒,主动单身的现象越来越显著。
一个男生在观察室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想让他们帮忙问一下,那个自称经济适用女的女孩,是不是会做自己最爱吃的“鱼香肉丝”。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并得知女嘉宾非常会做饭之后,男生的爸爸说:
“那没错了,您就是我们家人了。”
婚姻是什么?我想起之前在另外一档相亲节目里一个女生说的话:
深以为然。
按照经济适用女的标准,或许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老婆,但不能称之为爱人。
一批独立的、有自我意识的女性,想找一个男性共同对抗、创造生活,但站在她们对面的,仍是一批要求女生“经济适用”的男性和男性家庭。
就像有人说的,一个真正在乎女性自身价值的人,才配得到妻子的滋养。
而一个只在乎你是不是适合结婚的男人,可能也不配做你的爱人。
--------------------
1000件精选好物任你挑选
不要忘了将我设为“星标”
获奖名单公布在文章中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