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西汉官员,官至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汉文帝在位期间,任命张释之担任廷尉职务。
一次,有人偷了高祖庙(祭祀汉高祖刘邦的庙宇)座前的玉环,被朝廷抓到。汉文帝异常震怒,将这个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张释之按照法律惩处偷盗宗庙服饰器具罪行的相关规定,将这个人判处死刑。张释之将处置意见报告给汉文帝,汉文帝嫌张释之处置太轻,勃然大怒说:“这个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然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是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够了。况且在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话,觉得确有道理,但一时在情感上扭转不过来,便对此事不置可否。过了一些时候,汉文帝和母亲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意见。(短篇哲理文章 www.wenzhangba.com)
当时,担任中尉职务的条侯周亚夫与担任梁国国相职务的山都侯王恬开得知此事,都很赞赏张释之执法公正,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很多得知此事的人全都对张释之赞誉有加。
点评
盗窃汉高祖庙中的器物,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汉文帝痛恨当事人并想对其严加惩处本属正常。但是,廷尉张释之并没有从皇帝个人情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维护国家司法体系的大局着眼,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相比较而言,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张释之显示出的政治智慧要比汉文帝高明得多。好在汉文帝经过一番认真思考之后,最终接受了张释之的意见,维护了国家司法体系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