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投行这个行当好比西天取经
日期:2016-11-28 作者:越岷 来源:越岷投稿 阅读:

投行这个行当好比西天取经

  投行这个行当好比西天取经

  投行是投资银行的简称,它可以指投行主体(国内称证券公司),也可以指投行业务,有时也指投行业务线或业务部门。

  作为一种职业,现代投行在国外有200年以上的历史,著名者如高盛等华尔街投行。在我国,这个行业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沪深两个交易所建立前后,到现在也就20多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非常年轻的朝阳行业。

  在外人或媒体眼里,投行往往与高薪、加班、出差以及激动人心财富故事相关,如企业上市、融资、并购等事件。实际上,投行只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而已,通俗地讲,就是把有钱的人和需要钱的人放在一块儿,让他们互通有无。

  投行并不创造神话,神话是媒体创造的;如果说神话是成就,那么成就是客户创造的。投行会做一些较大的融资或者兼并项目,有的时候上百亿,有的时候上千亿,但这些项目都是客户之间进行的,投行最多是起个红娘的作用。这个行当的性质和从业要求的素质,可以从“进”投行(入职)、“干”投行(发展)、“出”投行(退出)三个环节略窥其要。

  先说“进”投行(入职)

  总的来说,投行门脸不大,门槛不低,不大容易进去。以投行一线岗位为例,员工主要是名校毕业生或同业经验人士。根据投行品牌、业务需要等情况,具体年份的招聘条件也略有不同,大致来说,应届生以金融、经管、经济、财务、法律等专业,国内外重点院校毕业、具有研究生(硕士)学历者为主,男性居多。

  在招聘举行的若干笔试、面试环节,除了适当关注外在条件外,主要考察操作技能、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由于国内投行实务较多用到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所以具有CPA、CFA以及法律职业资格等证书的应聘者在录用上会有优势。

  就综合素质而言,往往比较强调个人品行、意志性格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动手和办事能力等方面。新人入职一般会经历实习期、集训期和轮岗期(交换到相关业务部门),便于新人熟悉业务,且备公司试用考察。这期间,公司大多要求新人通过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包括证券基础知识以及承销、交易、投资等内容。

  所招聘的有经验者主要来自同行,俗称“挖角”或“转会”,以保荐代表人(简称“保代”)和具有项目经验者为主,另有部分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士。

  就专业资质而言,近年以保荐代表人资格最受重视。参加保代考试要求具有一定从业年限,考试包括证券综合知识和投行业务知识两大方面,涉及金融、证券、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以及股权、债权融资、资本市场、财务顾问、执业实务等内容。在经验者招聘中,也有少量资源型人才,他们不以专业知识见长,而是以其市场能力、社会资源等开拓投行业务、发挥投行作用。

  关于“干”投行(发展)

  投行人员常说,“咱们干投行的”如何如何,琢磨起来,其中的“干”字还真有些讲究。结合这个行业来说,“干”字除了“做”的意思外,起码有两层含义,一是“干劲”,二是“干才”。“干劲”是对做事态度的要求,“干才”是对办事才能的要求。之所以如此,实与投行工作特点相关。

  投行工作有什么特点呢?主要有三点:一是弹性,二是挑战性,三是不确定性。这个行当的魅力和不足,或者正面和反面——如果有的话,可能都是这三点。而且三者之间的关系大致是:工作表现的弹性来自工作要求的挑战性,工作要求的挑战性来自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

  所谓“弹性”,首先是指工作时间或长或短,工作强度或大或小,工作态度或“钻”或 “混”等。国内典型的投行从业者,虽然可能不像传说中的华尔街基层投行人员那么拼命,但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遇上项目紧要的时候,则需连续、高强度地熬夜、出差等。而对投行项目而言,几乎每个环节都很紧要,所以很难做到轻轻松松,朝九晚五。

  忙到什么程度呢?举例来说,一天坐三趟飞机;三天睡两个小时;结婚时只能抽空出来拍个婚纱照或者请两个小时的假去领结婚证,领完证后一个多星期不在家,甚至老婆临产前几个星期都不在身边,孩子半岁多了因为不熟悉见了爸爸就哭……这些情况并非个案。另一方面,上述情况又不尽然事实上投行也有不少人并不忙,因为是弹性工作制,又常常出差在外不受监督,随大流、混日子的情况也有,这些人大多会逐渐掉队或出局。

  其次,“弹性”也指工作方式是“因袭”还是“创新”。投行项目主要是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活动,大多有规则可循,有案例可考,投行内部也有现成的参考模板,所以,循规蹈矩、复制粘贴,似乎也可以应付工作。

  但是,投行面对的不同客户以及同一客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尤其是投行所置身的经济活动、制度环境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工具、方式、手段等,却又极其复杂、变动频繁和不断发展。投行的全部活力都来自创新,需要分析、总结、思考、研究、磋商、突破的东西很多。(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 www.wenzhangba.com)

  从工作效果来说,投行工作是没有止境的,它要求的标准状态是“精疲力竭”(exhausting),殚其所思,竭其所能。

  所谓“挑战性”,首先是对身体而言。有人说投行是吃青春饭的,此话有一定道理,工作强度决定了对身体条件的要求。不过,只要自处得当,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筋骨愈劳而愈强,“精神愈用而愈出”(曾国藩语),长时间保持健康与活力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挑战是对心理而言。投行客户地域分布甚广,尽职调查需要去往国内外不同地方,工作接触也以所谓“大企业”和“有钱人”或相对优秀的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居多,需要了解的有关经济、行业、客户等最新资讯相对紧急,需要处理的各种资料、信息、文件等比较庞杂,对投行年轻人来说,可以说所见的世面大、层面高、局面难,心理挑战很大,不仅要兴奋、紧张,而且要自信、谦虚。

  最后,挑战是对道德而言。投行主要是跟“钱”以及“有钱人”打交道,古语说,“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国内资本市场发展20多年,浪沙淘尽,确有些投行精英遽尔沉陨,让人唏嘘,恐怕并非环境使然、阶段使然,更多是个人原因。

  目前,执业规范趋于健全,执业要求趋于严格,执业风险加大(实际上,制度规则不健全、不明朗时,执业风险更大)。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保荐责任和内幕交易等执业风险。如果简单来看,只要谨守“不造假”和“不谋私”两个底线,大致不会发生严重的道德风险——说来不难,做到不易。

  所谓“不确定性”,首先指项目本身。项目线索能否发现,项目机会是否成熟,项目开发是否成功,项目推进是否顺利,项目周期是长是短,项目执行能否最终完成等,往往事先难以预知。

  其次指经济环境。经济生活的复杂和动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常态,整个经济生态似乎不得不在平衡与失衡之间反复摇摆,而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会相应地影响投行业务及行业发展。作为处于经济生活最前沿和最敏感部分的资本市场及投行,所受影响往往又首当其冲。过去投行流行的一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是对行业波动的夸张性表述。

  再次指政策规范。由国内资本市场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监管政策和制度规范、执业环境等正在不断调整、优化、完善,这也给投行执业带来不确定性。

  投行流行一个关于执业状况的段子,大意是:投行项目好比西天取经,西天就是监管部门,经文就是核准文件;客户是唐僧,谁都想咬一口;宝马是保代,虽然没见骑几回,但得老是跟着;券商是悟空,妖魔鬼怪、美女画皮、八十一难,什么事都得靠他摆平;审计是沙和尚,干的是苦活累活,但保驾护航有功;律师是八戒,凭嘴吃饭,忙的时候也能打上一耙。路上各路妖怪就是财经媒体、行业对手之类,都想吃口肉喝口血。当地政府就是那土地公,辖区范围内也许还能帮点小忙,但别指望太多。其他征求意见部门,大多就是换个文牒,一般不会碍事。至于投资者,就是女儿国国王,总想攀亲结缘,播种生娃,弄不好也会闹点绯闻——虽是小道笑谈,“或有可观者焉”。

  最后指个人运气。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经济周期、行业景气与个人从业时间、具体项目情况等的叠合,时常出现戏剧性。一位哲人说过,在这表象的世界,你几乎不可能把生活的任何一页看得过于认真而不为玩笑留下一些余地。在资本市场上,有时努力不一定成功,而成功者却事出偶然。当然,从长期来说,投行这个职业的发展或许有它自身的规律,投行成功者或许正是驾驭不确定性的高手。

  关于“出”投行(退出)

  现在看来,主要有两种方式,正常退出和非正常退出。非正常退出的有出了事黯然离场的,也有因不适应而被动裁汰、转行的,还有些干不动而自己回家休息的,但不包括在同行之间来回跳槽,这种情况不属于退出投行。正常退出的除退休终老之外,主要指主动转身、自谋发展的情形。目前国内不少投行仿照国际投行,在职级上实行MD制,一般分为5~8个职级,从事投行工作三年五年方能立足,十年八年以上或能升至中高职级,所谓主动转身、自谋发展的主要是较高职级的投行从业者。

  在这个阶段,这些作为工薪阶层中享有较高物质待遇的金融工作者,尽管不可能像企业家阶层那么富有,但经济上也能相当自立,在职业发展上有可能进行不同选择:有的继续干投行;少数做了企业高管或者官员;有的转作买方,加入公募或私募投资机构;有的自己创业,或成为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的资本、证券业务负责人;有的转而读书深造,做些研究工作,等等。

  无论怎么选择,就算退出投行,其投行阅历对今后人生仍有持续影响。如果问问过来人,这些当年“加班加点、飞来飞去、不知疲倦、聪明又苦命的孩子”总是心生五味,而又津津道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投行这个行当好比西天取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