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什么都有,只缺寻常
日期:2016-07-14 作者:越岷 来源:越岷投稿 阅读:

什么都有,只缺寻常

  什么都有,只缺寻常

  文:柴静

  好几年前采访过黄永玉。

  好象是问到他的人生哲学

  他说“平常”

  看看我,他解释“七仙女是公主,天上那么多高干子弟,为什么要下凡嫁牛郎?因为她什么都有,只缺寻常。”

  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昨天碰到师永刚,他说“喂,《读者》你知道么…”

  说真的,我以为他要告诉我这本杂志要倒闭了。

  结果他说“发行量现在是1200万册”

  我吃一惊。

  我已经不看《读者》很多年了,就是他这一提,才想起很多事。

  当年初中时期,每次这本杂志到家,都要深深嗅一下油墨香才翻开。舅舅家有本合订本,我忍着羞怯,借了一遍又一遍。

  印象里最喜欢龙应台那时化身为胡美丽写的烈辣文章,看到女性也可以活得漂亮,独立而有批判精神。看完爱默生的《假如我还有一生》,那个下午就会对所有人更友善一点,还有三毛写的《吹兵》,一定有人记得。另处就是那些小幽默

  还有只小本子,专抄诗--北岛,舒婷,汪国真的也抄,我到现在还背得出那首放在卷首的普希金的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在没有文化,也没有人来得及教给你关于生活的最朴素的信条的时候,一个小孩子按着这本杂志里一颗一颗的字,学习怎么和别人相处,和自己相处,从身边的自然里感受一点诗意。

  在杂志十周年的时候,我是个学生,写过一封信给他们,说她是我生活中朋友

  对我来说,那本杂志就是一个人。(感动文章 www.wenzhangba.com)

  直到师永刚把他写读者的书送我,我才有机会了解办出这本杂志的是些什么人。

  在这个编辑部的规条里,说理想的编辑除了爱书如命,视工作为生命,甘于寂寞外,还有一些与编辑工作不沾边的:

  看着公家的水龙头流水不去关掉的人

  约会时常迟到的人

  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敢轻易下结论的人

  十句话中有八句点我的人

  常常讽刺善良的人的人

  …有多条可对号入座者不适合当编辑。

  读者的主编说,他们一直是把它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培养。她只是一介平民,和老百姓一样生活和呼吸,她视读者为朋友,而不是所谓的“上帝”。

  这个活生生的"人”,他们自称为“公民”

  今天在人民网聊天,网友问“你的节目是办给青天大老爷看的还是给平民老百姓看的?”

  我说“我们是办给‘人’看的”

  其实在1981年,《读者》创办之初的三篇文章曾经是《共和国主席之死》《彭德怀的最后八年》,《省委第一书记》。

  在刊出前稿子被撤,报社检讨。

  临时变成了张贤亮的《灵与肉》——日后被改编为《牧马人》电影。

  之后的二十年,《读者》无可选择,避开的是对历史的大叙事和尖利的评判,而进入的是寻常人的心灵

  对这本杂志,曾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议,说:读者是一处小小资产阶级的精神乐园,人民反对读者。

  但是,在说人民之前,先来说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吧。

  ——这1200万人,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回答也许很简单---寻常情理。

  而寻常的情理中,包含的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是人们作出决定的基础---对自家门前那棵百年大树是否砍伐?车堵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会往后退让?在不平等的事情面前是不是会站出来保护自己?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

  这一切,也许是所有改革的基石,它决定人们坚持的将是何种价值和秩序。

  在这个时代,在很多象我这样的人以为《读者》早已经告别的时候,却发现他仍然保守,貌似落伍,却仍然拥有着对这个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象十年前他的杂志主编曾经说过“没有形容词,没有惊叹号。不动声色的力量”。

  也许是因为,人们什么都有,只缺寻常。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什么都有,只缺寻常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