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经典语录,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网络整理未免有纰漏,推荐句子或指正,请留言评论。
1、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六祖坛经》
2、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六祖坛经》
3、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六祖坛经》
4、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六祖坛经》
5、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坛经》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六祖坛经》
7、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译:如果想修行,在家中也是可以的,不一定必须到寺庙里。如果在家中也能坚持修行,恰如身处东方的人却心存善行;即使身在寺中却不奉行修行,那就如同身在西方极乐却心存恶念。只要内心清净,就是在自性中得见西方极乐世界。 ----《六祖坛经》
8、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六祖坛经》
9、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六祖坛经》
10、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恩恩怨怨,在言语的触犯讽刺、欺凌纷争的时候,却将一切看成空幻,不会想到酬谢与报复,在念念之中不在追思前境。如果总是思量过去的心念,现在的心念,未来的心念,念念不断,缠绕不绝,就叫做自我系缚。 ----《六祖坛经》
11、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六祖坛经》
12、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六祖坛经》
13、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六祖坛经》
14、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坛经》
15、不是幡动
不是风动
仁者心动 ----《广州光孝寺》
16、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个人修行个人了。个人吃饭个人饱) ----《坛经》
17、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六祖坛经》
18、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六祖坛经》
19、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 ----《六祖慧能、持戒、菩萨》
20、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六祖坛经》
21、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六祖坛经》
22、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六祖坛经》
23、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六祖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