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艾伦·麦克法兰名言大全
日期:2021-04-30 17:27:02 作者:艾伦·麦克法兰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艾伦·麦克法兰名言大全

  编者按:关于艾伦·麦克法兰的经典语录,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网络整理未免有纰漏,推荐句子或指正,请留言评论。

  1、英格兰在16世纪初就已经展现了许多不符合预期农民范式的表征,而且能够看出为什么情况会如此。业已高度个人化的所有权切断了家庭团体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家庭不是所有权的基本单位,也根本不可能是生产机消费的基本单位。英格兰发生的变化不能定性为:在16、17世纪期间,英格兰打从这一历史时期开始时的农民社会结构,转变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起始阶段,法律与意识形态的架构已经大体上发展成形。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2、笛卡尔的四步骤方法论:
1.凡事我没有清楚明白的认识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做真理来接受。
2.将我们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的分开解决。
3.按次序进行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问题出发,一点一点的提升到把握最复杂的问题。即使是那些没有天然的先后关系的认识对象,也要设定一个次序。
4.尽可能全面的列举一个论证之中所有的关联,尽可能的普遍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有眼我子中天眼我子中天姆的信――如带内眼我探索会真的再那难题》

  3、像马克思一样,韦伯相信16世纪所以颁布济贫法案是因为当时因为许多人由于农业体系的革命而陷入了贫困。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4、但是在欧洲,韦伯认为,一系列因素合理打碎了原始的“氏族”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督教,它鼓励一种抽象的,非家庭主义的态度,并十分重视信徒个人。每一个基督教共同体都主要是信徒个人的忏悔结社,而不是亲属团体的宗教仪式结社。基督教共同体对扩展型家庭的意义非凡的摧毁,为自治的资产阶级在西欧城市中发展起来奠定了基础...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5、中国和印度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严谨。在中国,“亲属团体的桎梏从未被砸碎”,一切个人都彻底淹没在氏族体系之下,若有什么苗头走向具有个人主义精神的资本主义,在萌芽之中就会被亲属团体的威力、被家庭与土地的亲密关系所扼杀。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6、在韦伯看来,转折点是十六世纪。可以认为它表现在两个关键的变化上,同时也表现于前文已经提到的家庭与商业的分离。变化之一,是无地的“自由”劳工阶级的兴起,马克思像韦伯一样,也认为中世纪没有纯粹的雇工,自由劳动力的储备知识后来工厂体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组成成分:“通过将农民逐出土地”,一支劳动力大军“才产生于英格兰,以及后来产生资本主义的典型国土”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7、另一个重大变化在于人们对于积累的态度..韦伯发现在中国,印度,巴比伦,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纪,都曾存在资本积累,却不存在那种重视乐此不疲地,无休止地攫取的特殊伦理。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8、为什么一个与此迥异的旧体系会奔溃,我们就必须探索的更加远一点。假如16.17世纪的英格兰不存在可辨识的农民阶层,那么它是在先前的什么时候消失的呢?近期有一种意见是:虽然如罗德尼·希尔顿所言,14世纪末显然存在一种“农民”的社会结构,但是最近发现的证据表明,这种社会结构在15世纪中叶之前已然崩溃。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9、韦伯的研究隐含着一种总体进化的范式,认为社会发源于一个亲属关系主导着全部生活、大“氏族”吞没个人的阶段,再经过一个较大集群被各种压力打破的中间阶段,最后进入现代社会,此时家庭与亲属的关系不再主导经济与社会生活。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艾伦·麦克法兰名言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