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十年砍柴的名言
日期:2021-03-31 17:08:01 作者:十年砍柴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十年砍柴的名言

  编者按:关于十年砍柴的经典语录,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网络整理未免有纰漏,推荐句子或指正,请留言评论。

  1、《水浒》中处处讲“忠义”,《西游》中处处说“佛法”。但我从中看到的
真正属于“忠义”和“佛法”的很少,看到的是暴力比拼,赢者通吃。 ----《闲看水浒》

  2、梁山人马的基本构架是“一大”加“四小”。“一大”是原来的梁山人马,
四小指的是青州的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和华阴的少华山,这好比是一个大集
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和松散型子公司的关系。后来为了营救孔明,“三山聚义打
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众山归水泊是实,然而“同心”却未必。众山会师同
归梁山,是为了生存,免得被政府军各个击破。他们和梁山有共同的利益——即
活下去,但同样有一些分歧。作为核心层企业的老总,宋江有更长远的政治追求,
显然不是李忠、周通那样仅仅为了过着有银子有美女的日子。而且招安之后,宋
江、吴用等作为主要人员也许能进入皇帝的视野,而他们作为一般的跟随者,命
运如何更未可知。 ----《闲看水浒》

  3、李白和杜甫长安相识后,不久相别。天宝四载在山东得以短暂相聚后,各自飘零,山高水远,可那份情谊,两人一生未能忘怀。杜甫流落秦州,当时李白因从永王而被流放,杜甫担心李白的安危:“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李白死在当涂后,杜甫也是垂垂暮年,可对朋友的思念一点没有减弱,想起他和李白壮年时同游单父台的情景:“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怀。”只有相知相得,才有这种历岁月而弥坚的友谊。 ----《闲看水浒》

  4、专制的政体因为不自信,只相信奴才,稍微有风骨有能力的人都会被视为潜在的敌人。 ----《闲看水浒》

  5、梁山人中许多是被迫为寇的,但他们的组织结构和朝廷无异,他们的行事原则和官场无异。如果李逵不是做牢房的小卒而是真的坐衙寿张县,当了县太爷,他能给当地百姓带来公正么?显然不能。如果宋江真的能打到东京夺了皇位,世上就没有高俅、蔡京么?显然不会。因为从刘邦到朱元璋,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奴隶做了主子,往往比以前的主子更狠。 ----《闲看水浒》

  6、在政治早熟的中国,权谋之术几乎渗透到人的血液。英雄总是气短,具有人性之美的顶天立地的汉子,往往是权力场上的失败者;而无数不可爱的男人,却能一步步走上去。这一切,不能仅仅用“厚黑”二字解释。 ----《闲看水浒》

  7、如果不改变梁山的队伍构成,不但“招安大计”无人附和,
就是那些不同出身,分属不同山头的各位好汉,都难以摆平。排完座次后,梁山
表面上处于最兴盛的时期,这也是宋江和朝廷讨价还价最好的时机,如果再拖下
去,各个山头的人矛盾显现出来,宋江仅仅凭自己的权谋、凭戴宗、李逵、花荣
等人,是难以控制住局势的,到了那时宋江能否说了算,都很难预测。因为不但
二龙山的鲁达和少华山的史进以及桃花山,更是亲近,原梁山的林冲有可能偏向
二龙山,除了他和鲁达是真正的兄弟外,他的徒弟曹正也是从二龙山起家的。因
此招安这件事,人多做不得,人少也做不得。太早做不得,太晚也做不得。 ----《闲看水浒》

  8、随便留心一下古代有关司法的民谣,就知道百姓认为司法不公正是常态,对司法机关普遍失去了信任。古人说:“衙门大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屈死不告状”、“官司一进门,两家都求人”。虽然偏激,但民间歌谣决非信口开河。 ----《闲看水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十年砍柴的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