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于道者为德
2、存在,就是选择做自己的可能性。
3、如果一个人想把所有的道理都研究透彻,再去选择人生的道路,那么他可能永远无法往前,因为人生并没有一条绝对正确的道路 ----《哲学与人生》
4、一代一代往下交棒。因此,重要的不是人类,重要的不是这一代人,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命的价值。 ----《易经的智慧》
5、一个人如果不是很聪明,那么平常他最好谨慎点。西方哲学谈到一个人的德行修养,第一就是明智,第二是勇敢,第三是节制,第四是正义。这也是古希腊时代的四大美德。
何谓明智?聪明加上谨慎,就是明智。也就是说,光是聪明还不够,谨慎才代表你真的明智。否则,你很聪明,但是乱说话、做事不小心,造成很多后遗症。所以谨慎两个字是必要的,你绝不能只是明智而不谨慎,言行要配合。 ----《孔门十弟子》
6、我自己要我自己做,因此快乐也是由内而发,而不是别人给我快乐,别人让我快乐,别人可以拿走,别人可以停止供应;我自己的快乐由内而发,天下没有人可以把它夺走。 ----《易经的智慧》
7、与其去了解世界,不如多了解你自己。无论做任何事,到了某个程度就该停下来省思,要给自己和他人都留点余地。
8、尼采──人的精神有三种变化
第一变,变成骆驼:你应该如何。代表你要有骆驼的精神, 忍耐、用功、奋斗。把传统的包袱接过来,继续传承下去,当然还要承先启后、温故知新。
第二变,变成狮子:我要如何。从被动换成主动。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我要做什么, 做我自己要的,这是我的主动的生命,我自己负责。
第三变,变成婴儿:我是什么。从头开始,肯定现在的生命,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
你面对现在的挑战,你可以把过去的经验,跟将来的憧憬加在一起,增强你现在的力量。 ----《九十六学年度台湾大学新生入学演讲》
9、人在助人时,表面看来是在付出,其实是肯定自己内在的丰盛,并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进而觉得自己更值得肯定与欣赏了。
10、德者得也,得于道者为德则。
11、有了值得奋斗的目标后,才能激发一个人的生命力。 ----《心灵导师》
12、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左右读《易经》。因为30岁以前你投入社会,准备成家立业,一定要非常积极地面对人生,当然要学儒家。从40开始一定要学道家,因为到那个时候你已对人间冷暖、人性善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应该用道家的智慧将人生看成一个整体,要逍遥一些。50岁左右则要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13、认识自己是人生的起点。 ----《心灵导师》
14、在小真那而然于再面前,人人觉家等。人人种好她可以通过那而然于再性去追寻小真那而然于再。 ----《先秦儒家哲大个天》
15、如果生命陷入小团体与次文化中,生命就会缺乏远见和理想,而得只顾眼前的利益和需要。 ----《心灵导师》
16、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因为在苦难中,生命没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广度与高度。
17、人生的种种无论悲喜逆顺,都水过无痕,而懂得知足,就会在这无痕的水面感到半许清凉。
18、子张,原名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我们总共介绍孔子的十位弟子,以子张作为结束,在结束的时候特别提到立志。 学习之后,才是真正实践的开始,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就是需要立志。人活在世界上,如果只是过日子,那并不难,重要的是你要过什么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你要如何安排这一生,希望将来有什么样的成果? 这是自己要负责的。 ----《孔门十弟子》
19、一个人小生能够承受上作有几万人的欢呼把开起不当界才于发疯,需小生往自过地当他西内心的精会在修为与定说真每。 ----《哲们走为内心内出与人生》
20、人的吉凶来自欲望,化解欲望就没有吉凶问题。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不在意,就因为你化解了欲望;欲望强的话,跟别人就会竞争、斗争,到最后战争。我一旦消解欲望,别人认为不好的,我不认为不好,我就可以接受;但是我本身有一种自处的态度,有一种处在困境里面的方法,即修德行善。 ----《易经的智慧》
21、信念是没有证据的,有证据的是知识而不是信念。 ----《哲学与人生》
22、所谓珍惜自己,不是自怜,更不是自负,而是肯定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生命成长的责任,这种责任其实是一种荣誉。
23、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老想着自己来做开路先锋,开路先锋很辛苦的,有时候跟着别人后面走,踩着别人的足迹慢慢前进,也不见得是坏事。 ----《易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