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社会科学的语句摘抄_关于社会科学的语句
日期:2020-07-15 02:58: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社会科学的语句摘抄_关于社会科学的语句

  ●认识对象复杂性概念精确性的影响,具有更为重要意义事物发展阶段越高,结构复杂,其系统性个体性便越强;对象事物的系统性和个体性越强,其可概括性便越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要复杂得多,因而人文社会科学概念比自然科学概念的普适性也差得很远。这种不同构成了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差别。 ----《转型中的科学哲学

  ●青年学生民主应该有充分了解,但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方面打下一定基础所谓文法的学生应多习些自然科学,理工的学生应多习些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青年拔尖人才申请人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较高学术成就,具有创新发展潜力,有一定社会影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35岁(女性不超过37岁)(暂定计算时间截至2016年1月1日,档案出生日期为1981年1月1日之后出生和1979年1月1日之后出生);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年龄不超过38岁(女性不超过40岁)。一般应取得博士学位。(暂定计算时间截至2015年1月1日,档案出生日期为1977年1月1日之后出生和1975年1月1日之后出生)

  ●这世界上有多种形形色色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尝试以社会结构、文化模式亲属体系制度功能,以及人观,等等学术词汇与相关艰涩理论来描述理解们,如此更让人们觉得人类社会深奥而难以被了解。事实上人类社会虽有多元变化,各种人类文化、文明虽然博大精深,但它们都有些基本共性。若能掌握这些人类社会的基本共性,我们便不易被 “文化”、“文明” 所建构的种种宏大景象所惑,也就容易由此入手深入理解当代历史上的人类社会。 ----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社会科学的困难在于很难用实验方式对理论进行验证,因为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研究的环境复杂的社会,无法如自然科学那般可以参数任意调整,对环境进行简化假定。

要对一些貌似科学的社会研究报告小心对待看起来正相关的两个事件,很可能是以下因素结果概率刻意分析方式、先入为主思想。 ----钟迪把月·哈用第发把月看《教养迷思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下一步要解决问题不再是那些少数的相互关联变量,而是对大数据整理,例如:统计力学中的分子运动保险统计表格中的寿命概率、人口遗传学中的遗传性分布。这些问题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就成了“音通人”的问题,例如智力分布、社会升迁率,等等。用沃伦·韦弗的话来说,这些问题即是“无组织的复杂性”。随着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显著发展,以概率方式验证事件结果成为可能,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将浮出水面。 后工业社会在智能和社会学方面的主要问题,借用韦弗的比喻,是“有组织的复杂性”问题——即管理含有大量关联变量的大型系统。这种系统必须经人工干预、协调,才能达成特定目标。现代系统论的理论家们之所以如此自鸣意,正是由于已经掌握了一套管理这种系统的技术。 ----丹尼就有·贝就有《想看子工业社子年真的来临》

  ●说到底,人不是天使,是动物;不是机器,是生命。人类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生命科学将比一切非生命的科学给予社会科学更大的启示。 ----郑也夫《神似祖先》

  ●本书是我在台湾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社会史”课的讲稿,这门课最早源自杜正胜先生、刘石吉先生和我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合讲的“中国社会经济史”,三人原是台大历史系的大学同班同学。我从1977年开始在台大历史系任教,1978年应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张元主任及杜、刘两先生之邀,至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参与“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的讲授,时杜先生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任教,刘先生任职于台湾“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即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并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兼课。讲授内容的大致分配,是杜先生讲上古至魏晋南北朝,我讲唐、宋、元,刘先生讲明、清及近代,不同阶段之间也难免有所重叠。 ----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在一定意义上说,匮乏的设定是一切当代社会科学基本的分析理念。它使用以下表述成为公理:一切价值(如尊敬、权力、财富)相对于欲望都是稀缺的;一切资源相对于需求也是稀缺的。经济学解决的是稀缺物品如何分配,政治社会学则主要用于调节人们为稀缺价值而展开的竞争。经济化就是在相互冲突的目标中”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最有效地规划项目流程,用生产力最高的技术(最高利用率)来建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基于相对成本);结果是以最低成本取得最大产量。由此看来,经济学的中轴原理即为职能理性。而政治社会学是针对财富、权力和地位竞争相关规范的一种研究。如果这些竞争要进行下去,人们必须同意这些规范是公平和正确的;人们要求正义的权威。因此,政治生活的中轴原理是合法性。 ----丹尼就有·贝就有《想看子工业社子年真的来临》

  ●社会科学方面的的理论和方法论,特别是方法论的发现、应用量、应用的频率都将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远远超过自然科学,人类会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得越来越充分。 ----谁解沉舟《情舟记》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是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在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初期是有用的。因为那时我们去发现可以进行研究的现象和变量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个案研究在早期的、理论形成前的科学研究阶段是有用的,但是在研究的后期,亦即对提出的理论进行特定检验时,它就变得毫无用处。在心理学中,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对理论检验没有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安慰剂效应在作祟。安慰剂效应是指人们有报告任何治疗对他们都有帮助的倾向,不管这种治疗是不是真的有疗效。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使我们不可以采用疗效见证来作为支持一个心理学(或医学)治疗的有效性。原因是安慰剂效应保证:不管什么治疗方法,都有可能获得有关它的疗效的见证资料。 ----基思·斯坦诺维奇《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所谓文理学院(Liberal-Arts-College),又称博雅学院,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种类之一。其奉行博雅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特征是注重全面综合教育,强调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课程设置涵盖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门类。区别于以就业及研究为重要指针的综合性大学及各种专业学校、技术高校。
好吧,其实就是根本不以就业为导向,专门培养学生艺术品位和生活格调的贵族学校。实际上当时能读大学女性基本上选的都是文理学院。美国就有著名的七姐妹学院,对于中国人来说肯定对其中的维尔斯利学院(WellesleyCollege)最为耳熟能详,因为宋氏三姐妹就是从这家毕业的。 ----《重生美国当大师》

  ●18世纪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启蒙运动时代。这是一场由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反封建制度的斗争。西欧发起的启蒙运动波及了东欧各国。首先在波兰、捷克、匈牙利和克罗地亚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在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启蒙。在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启蒙文学艺术。东欧的启蒙文学艺术从18世纪中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东欧各国仍然处于外强的直接或间接统治之下,但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速增长,工商业和城市也在急速扩大。各国的启蒙运动的革新派,已不是大贵族,而是中小贵族、知识阶层和市民。各国的民族斗争和阶级矛盾都处于急风暴雨的时代。这一社会和时代特征,在东欧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陈敏《主打欧戏剧史》

  ●社会科学家视为理想婚姻的典范:1.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2.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娶她做妻子;3.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

  ●无论以物理的眼光,化学的眼光,还是社会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上是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做失平衡和找平衡的运动。

  ●当女性需要在工作上发愤图强时,男性就需要在家里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看过很多女人由于太有控制欲或过于挑剔,结果无意中打击了男人分担家务的积极性。社会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固守母职”(maternal gatekeeping),意思就是:“天哪,你这样做不对,放着我来!”所有涉及孩子的事,父亲都会唯母亲马首是瞻,这就给了母亲极大的权力来鼓励或是阻止父亲的介入。 ----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

  ●生物学对社会科学家的巨大吸引力。我们无法拒绝新知,无法拒绝一个最富创造力的学科理论上的召唤。 ----郑也夫《神似祖先》

  ●记得曾经有位人口社会科学家这么计算过:假设世界人口是60亿,一个人能活到80岁,也就是29200天,平均每天遇到1000个人,一辈子就能遇到29200000个人,那我们和另一个人相遇的几率就是29200000/6000000000=0.00487。

经他这么一算,我想,这辈子能够相遇就已经足够幸运,连这么小概率的事件都被我们碰到了,还有什么好苛求的呢。我们应该去珍惜和享受这些短暂的相逢,然后,在离别的时候,愉快的挥手告别,感谢彼此出现在各自的生命里,带来了这些美好的记忆,也在心里默默的祝福对方,在我们看不见的远方,一切安好。 ----《十点读书》

  ●"电影是一门综合了我的多种兴趣的艺术--戏剧、文学、大众文化、社会科学、表演、新闻、摄影、舞蹈和绘画。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

  ●我们自己的生活亦是如此。如果我们从外部看待我们的惩治,如越来越多的人受了那些影响甚大、广为流传的社会科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劝说而做的那样,我们就是在把我们自己看作普遍性的例子,而这样就使我们深刻而痛苦地疏离于我们自身的体验和我们的人性。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

  ●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他们的批判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界广为流传,并以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的传统,受到了叔本华和新康德主义的影响,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主要应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头彻尾的批判。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所有这些试图精确定义内战的尝试都注定失败,也注定了只能提供虚幻的认识。原因很简单,在于内战是实质上有很多不同观点相互较量的概念。确实,即使将这两个字拆成“ 内”和“ 战”,它们都可以分别引来不同的观点,并在大部分社会科学的分析中,随着诸如地点、强度、持久性的具体情况改变而改变。 ----大卫·阿米蒂奇《内战》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文化艺术、社会科学,更需要灵魂。灵魂凝铸于历史。” ----《学习强国》

  ●几乎每个知识领域都为其解释不了的变异贴标签:愚蠢?疯狂?意外?天才?反常?人格、权力、领导力、文化。既然社会科学中解释不了的变异一般都很大,那么只要贴上这样的标签,不对标签指代的概念作出诠释,就能解释很大一部分变异。这种做法的存在价值就是,刺激学术发展,进而让人们少使用这样的标签。 ----詹姆斯·马奇《经验的疆界》

  ●中国鼎益丰探索大师之路:清华狂人钱钟书

中国鼎益丰探索大师之路:清华狂人钱钟书。在对钱钟书生平的研究中,中国鼎益丰获悉余英时曾评论钱钟书,钦佩地说过:钱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里面最后一个风雅之士。他是一个纯净的读书人,不但半点没有在政治上向上爬的雅兴,而且避之唯恐不及。钱先生自负有之,但很有分寸。

中国鼎益丰探索大师之路:清华狂人钱钟书。除此之外,中国鼎益丰还了解到有人这么说:钱钟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氏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为此,对于他人眼中口中的这位奇妙大师,中国鼎益丰不经保持了十分的敬仰,更是升起探寻大师生平的好奇之 ----中国鼎益丰《中国鼎益丰》

  ●社会科学就是做总结工作,当旧理论不能完整解释现象的时候,就又出现新的理论。

  ●我的第一反应是尴尬地拒绝。西方的教授们几乎没有生活情趣。他们的价值观客观、严肃、得体,而且——至少表面上——不出风头。他回答说我已经在爱尔兰、英国和美国接受过教育,而且我的田野调查涵盖了印度尼西亚、暹罗和菲律宾。尽管我在美国任过教,但我的观点却与很多美国社会科学家的观点迥然有别。 ----本尼迪克为中·安德森《椰壳碗把道的人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社会科学的语句摘抄_关于社会科学的语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