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卡夫卡的格言
日期:2022-04-09 03:33: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卡夫卡的格言

  ●不用去理解世界,只因为它不可理解:浅显而言,我们之所以不理解世界,是因为这不是我们活在地球上该做的事情。
过度的思考,要么变得不幸,要么变得神秘。维特根斯坦最终也变得神秘,就像卡夫卡一样。只不过他是用另一种材料思考:用逻辑。应该摧毁这个世界,直到信仰突然像晶莹的宝石一样从废墟的下面闪烁发光。此刻,我想象中的他正手里捧着宝石:端详,端详,但想不起它的名字。不过他知道:奇迹发生了,已经得救了。 ----凯尔泰斯·伊姆莱《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

  ●卡夫卡: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 ----卡夫卡

  ●很快,实验开始了。到1920年为止,许多主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乔伊斯、DH劳伦斯、伍尔夫、康拉德和福特·马多克斯·福特(英国和爱尔兰),斯泰因(美国);托马斯·曼和卡夫卡(德国),以及普鲁斯特(法国)——已经把小说中的传统彻底颠覆了。为什么不呢?当时间(柏格森)、意识(弗洛伊德和荣格)、现实(爱因斯坦、波尔、海森伯格),甚至伦理(尼采)都已全然改变,当人类开始飞行、画面开始活动、声音在空气中遥遥传递,除了尝试新事物,还能做什么? ----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蔷薇微笑:“其实童话故事都是黑暗到无以复加的。《红鞋子》告诉你什么?如果你不想光着脚参加葬礼,如果你只有一双红鞋子,那么等待你的就是被砍掉双脚!《丑小鸭》告诉你什么?这个世界是以美丑为中心的,你是丑小鸭的时候谁都想弄死你,除非你能活到长成天鹅的那一天。《小美人鱼》呢?哦,你不应该去觊觎不属于你的东西,否则会变成海上的泡沫。《豌豆公主》不知所云,还有《打火匣》那是在鼓励什么啊?简直是欺世盗名!”
朝阳:“赤-裸裸的愤青啊。”
蔷薇:“哼哼,最后还要谨慎名著,或许《简爱》比《呼啸山庄》要正面,《傲慢与偏见》比《幽谷百合》要积极,看看唐诗宋词总比《恶之花》要好吧,另外《卡夫卡全集》绝对比希区柯克要恐怖!” ----顾西爵《最美遇见你》

  ●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也进不了城堡

  ●午夜,书店关门之后,一本书悄悄从书架上探出了头,无数本书手拉手,跳起各种狂野轻盈的舞蹈……而当晨曦初露,书们复归原位,似乎一切都没发生。我关心的是,卡夫卡会牵谁的手,张爱玲吗?博尔赫斯会牵谁的手,萨福吗?

  ●弗朗茨·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德语小说家,犹太人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判决》《饥饿艺术家》。

  ●写小说时我感觉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是:只要有那个意愿,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
在写《海边的卡夫卡》的时候,我五十岁出头,主角是设定为十五岁的少年。写作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当然那应该不同于当前十五岁少年所应该「感觉到」的东西,完全只是把我十五岁时的感觉,虚拟地搬迁到「现在」的东西。一面写着小说,一面感觉到自己十五岁时实际呼吸的空气、实际目睹的光线,几乎原原本本、鲜明清晰地在自己心中重现。长久以来一直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感觉,借着文章的力量终于能够巧妙地牵引出来。那该怎么说呢,实在是很美妙的经验。这种感觉或许只有小说家才可能尝到。 ----村上春树《身为职业小说家》

  ●现在,每一次儿子闹觉夜里三点起来玩时,我都深刻地理解卡夫卡的名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而当晨光出现儿子终于肯睡去时,我又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巴尔扎克:我会粉碎一切障碍。 ----苏美《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

  ●人生几十载,像渡鸦一样飞过。
但不一定是成群结队,它们通常独栖。
所以有那么几只寒鸦,比孤独还要孤独,带着卡夫卡的呓语飞过,飞到天空的尽头。
但他们很满足,很骄傲,并不空虚,并不寂寞。
那么试着这么做,一个人飞翔,不必去管目的地。
享受孤独,品味孤独。

  ●在《审判》与《美国》中,主人公K和卡尔视觉上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是叙事上的视角限制,也不是人为的修辞学和方法论,而是一种被决定的命运逻辑,也就是说,无论是K,还是卡尔,他们所看到的只能是局部,局部的局部,……《城堡》中所蕴含的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抵消,而是它的提纯物。这种不确定性以K内心的迷惘感以及在完成某种使命时遇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为前提,同时又构成了超越这种障碍的全部基础。这种自相矛盾的排斥性力量形成了卡夫卡喜剧的中心情节。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真实抑或梦境?在两者之间难以抉择的时候,研究者将两者拼贴起来了,于是,“善于刻画梦境中的真实”成了卡夫卡艺术的代名词。 ----张玉娟《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是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这所以亲亲热热,因为互相有共同的利害关系维系着,一旦割断这种关系,则那种亲热的外观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的真相。
——《变形计》卡夫卡

  ●叫乌鸦的少年对卡夫卡说:“毕竟你是现实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一名银内行的老婆,正在布拉格一间咖啡馆里爱上了一名作家,他写一页,她看一页。他也爱她,她瞒哄了婚姻形态。作家开初患上知情人是罗敷有夫,二人从此没见。作家孤寂终生一生没世,告急之际,谈论着那女人的名字。往前一步,是丑闻;日后一步,是对于爱的恭顺。那作家叫卡夫卡,那部作品是《变形记》。

  ●卡夫卡实际上是一个幽默过度以至于丧失了幽默的人,他大变辈子的文章实在没有几篇是严肃的,以至于每一篇文章中都带有某种精神癫痫的气质。

  ●“好,你让我死,我就死吧。”
——卡夫卡的一篇小说里的主人公与父亲发生了口角,父亲随口骂道“你去死吧”,儿子立刻应声说“好,我去死”.当云天明得知姐姐想让自己安乐后,他终于理解了卡夫卡。 ----刘慈欣《三体》

  ●最近在看村上先生的《海边的卡夫卡》,小说中大岛最喜欢聆听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为何至今为止再无人超越舒伯特,就是因为本身这个谱子就不完美。想想也不无道理:当你得知某种不完美性只能通过无数不完美的聚集方能具体表现出来时,你会发现舒伯特的音乐是浪漫主义的精华。 ----《网易云》

  ●由于卡夫卡小说的强烈的荒诞色彩,他的写作不仅仅是对现实和历史一般文化状况的总结,它开向未来,是对一个远为深刻、复杂、正在分崩离析的世界的直觉性寓言。这个世界,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我们一时还难以看到它的边际。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看啊,混蛋。
就算没有你,我照样可以活得很好。
就算是失去了骗子的身份,名为“卡夫卡”的怪物也仍然苟活于世。
如此肮脏,如此阴暗,一如既往,并无改变。
你所谓的付出,根本什么都证明不了。 ----隔壁酱油《骗子手册》

  ●美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坚持。就像卡夫卡说的,所有事物都能将我消灭。我恨你,我恨这个世界。既然你对我没有爱。我又何必苦苦纠缠。

  ●瓦尔泽曾多次在文章中表达过,希望自己能够保持无名,渴望着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被遗忘。不知是上帝作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在其生活的时代,他的确实现了这个梦想。大概是因为他在写下那些作品的时候,也知道由于自己作品过于超前,可能就要忍受长时期的蒙尘境遇。
在某种意义上,罗伯特?瓦尔泽是作家中的作家,只有那些从事写作事业的人才能够欣赏他的作品,这从他的众多作家粉丝中可以得到验证,不但与他同时代的赫尔曼?黑塞、斯蒂芬?茨威格、弗朗茨?卡夫卡、本雅明、霍夫曼斯塔尔和罗伯特?穆齐尔等人推崇他的作品,且后世的作家如塞巴尔德、库切、彼得?汉德克、苏珊?桑塔格、盖伊?达文波特和恩里克?维拉-马塔斯等人也对其作品极为推崇。 ----罗伯特·瓦尔泽《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把握真正的世界属于小说的定义本身,但是如何把握它,并能同时投入一场使人着魔的异想天开的游戏?如何能在分析世界时做到严谨,同时在游戏般的梦中不负责任地自由自在?如何把这两个不相容的目的结合起来?卡夫卡解开了这一巨大的谜,其他的人们从这个缺口追随他去,每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弗里尼,马克斯...还有其他人,还有其他人。 ----米兰·昆德拉

  ●一个作家,根本不要管能不能发表,就是为了写,写了摆在那也没关系,卡夫卡不就这样吗?因为文学作品不应该想着它会过时,几十年后再出版都没关系,这才可能是真文学。 ----李泽厚《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梦里,似乎有一个黑色短发的腼腆少年坐在那里,瞳孔有着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光,他的手上捧着的不是最爱的小说《致卡夫卡》,而是《黑山羊之卵》。 ----鱼危《金木重生》

  ●卡夫卡致菲丽丝

  ●从来没有料到对她的情感
是这样深不可测,
想念的苦如此让人难熬。

从来没这般深刻体会爱情,
像卡夫卡所说的刀,
把这颗心翻来覆去地搅动着。

爱神呐!是什么时候
你剥夺了我仅剩的一点儿理性,
留下无所是从的我,悲伤,难过。

不,不应该的,
幸福不应该属于我……
我挣扎着对自己说。
像我这样的男子不该奢望快乐。

——2017-10-16-14:30

  ●卡夫卡说,爱情就是,我觉得你是一把刀子,但我愿意用你搅动我的心。然后下面有网友说,再加点沙拉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卡夫卡的格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