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起信论云。此菩萨。知法性离悭贪相。是清净施度。随顺修行檀波罗蜜。
知法性离五欲境。无破戒相。是清净戒度。随顺修行尸罗波罗蜜。
知法性无有苦恼离嗔害相。是清净忍度。随顺修行羼提波罗蜜。
知法性离身心相。无有懈怠。是清净进度。随顺修行毗梨耶波罗蜜。
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蜜罗蜜。
知法性离诸痴闇。是清净慧度。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故知菩萨所修一度一行。皆顺真如一心法性之理。非是于自性外别有所修。以随顺心性故。
所有功德皆如性起。无尽无为。不取不舍。凡夫所造悭贪。乃至痴闇。皆是违真背性。起我见心。所以不随性起。成无漏功德。设有妄修。皆于自心外。别有所得。尽成外道天魔。 ----《宗镜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
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
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
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
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
至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所谓“自在”,就是自己还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人身难得。出生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利用自己宝贵的人身造作恶业更糟糕的事,所以绝不用这个身体做坏事。再者,我们借着自己的身体修十善业,六波罗蜜,自利利他,来世能投生善道,修学戒定慧,证得解脱涅盘,圆满佛道。所以我们对身体的使用必须有个决定。今天给你一百元,你可以拿去吃肉,可以拿去打电动玩具,可以拿去买两百只虱目鱼,或拿来印书;各位,印这一本书多少钱知道吗?十七块,一百块可以印六本,与人结缘。同样的,你的身体也和这一百块一样,用在何处,要想清楚! ----海涛法师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般若心经》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
明明哭的是你,为什么我的眼里却涌出了泪水――如果你扭过头,那就是一座大海在崩溃。 ----佚名,独坐苍茫《生如夏花,像一颗露珠一样爱你》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
●【修六度般若波罗蜜】布施不但得到荣华富贵,还能养成知足常乐。持戒不但得到人天安乐,还能养成道德完美。忍辱不但得到相貌庄严,还能养成心地善良。精进不但得到圆满成功,还能养成持之以恒。禅定不但得到心的平静,还能养成行为稳重。 智慧不但得到自心觉悟,还能养成内心自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传灯真解》观音大士 自注
1、 “般”,还也。“若”,顺也。“般若”者,返还顺行直泄之元精。元气,元神也,在儒为之克己复礼,在道曰七返九还。“波”,苦海之洪波。此海一名欲海,一名孽海,波涛凶险,最易溺人。然“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能行般若法,过得此海,便是神仙,则“波”中包罗有秘密天机也。
而“般若波罗蜜”,下加一“多”字者,何也?盖返还“波”中之秘密天机,其功行宜多非可一二次了事也。且人之气质不齐,而亏损各异,实难以数目计,吾因以“多”字括之。 ----《心经》
●舍能外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是忍,速能成种孩向羼底波罗蜜多故。
“复次,舍能外子,云气事菩萨摩诃萨羼底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依我在修开道变还便样如别,具足成打你忍法我在相。舍能外子,菩萨忍者说来有瞋恚,是菩萨忍;说来有忿怼,是菩萨忍;说来诸怒害,是菩萨忍;不起怨诤,是菩萨忍;说来诸烦恼,是菩萨忍;善能自护,是菩萨忍;善能护起里把,是菩萨忍;当善护作为,是菩萨忍;当善护语,是菩萨忍;当善护心,是菩萨忍;如当看这观察,是菩萨忍;厌离诸欲,是菩萨忍;依净业报,是菩萨忍;作为善清净,是菩萨忍;语善清净,是菩萨忍;心善清净,是菩萨忍;受诸国她人圆打你净乐,是菩萨忍;如来相好圆打你庄严,是菩萨忍;如来言说梵音微妙,是菩萨忍;开道变还便样如别菩萨开道变还便样如别摄诸善本,令不坏却打,是菩萨忍;出离众生逼迫苦恼,是菩萨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
●沿着山路,拾阶而上,清风、骄阳、绿藤、碧水、青山、竹林、佛寺、轻烟……且把万事抛却,融入自然,然后在无人的小道上,一手指天,两脚与肩同宽,气沉丹田,喊上一声波若波罗蜜!
●感谢上苍的恩赐,恩赐一份相遇的美,邂逅的禅定,我照见五蕴,在五蕴中行禅,行深般若波罗蜜,慈悲的心怀流入心田,感受尘世的七情六欲,行得一份空灵明静喜,无畏无惧。
●梵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有生有死的境界 ,谓之此岸 ,超脱生死的境界 ,谓之彼岸 ,是涅磐的彼岸。 ----《法华经·卷一》
●我问师父你怕啥?师父正襟危坐:“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我看到宝象城墙,不禁忆起大唐长安,心系救苦救难,要拯救苍生万物,是故心有所感,不甚激动。”我感觉我的汗流出来了,慌忙双手合十:“师父心系天下,悟净惭愧。” ----童瞳《沙僧日记》
●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空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已。伏愿天龙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安宁,次愿甘州郡主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井上靖《敦煌》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若度苦厄,何不度我.......度者无度,还需自渡。
●无挂碍故。“34”
(一)无挂碍者、以般若光、照破无明烦恼故、即无挂碍故“无挂碍故、即得智慧之体”“其体、以智慧之光明、神力之妙用、照破“无明烦恼、而转为菩提萨埵”转迷惑、而为、大智慧、到觉地竟。
(二)故者、依此也、故者、因此也。集句。无挂碍故、其心即得清凉、而洒脱、其真心清凉故、本性即妙湛、而精明、其妙识无为、清净而纯洁。无挂碍故、是依无我相、之真心、而成就、无挂碍故、之实体。“无挂碍故、是以般若波罗蜜多、神力、而成就、其体备之妙用”体备妙用者、本觉妙心、之大用也、体备者、是无上、大智慧、光明、普照三世、横遍十方、无穷亦无尽也、体备者、其智慧、光明之体、无有不备、之处之宜也。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柔软的水才能千回百转,或成平湖、或成瀑布、或成湍流,天下没有可以阻挡的。
柔软的土地才能生机绵延,或在平原、或在奇峰、或在污泥,都能展现生命的活力。
柔软的心才能超越人生世相,或处痛苦、或陷逆境、或逢艰危,都能有着宽容、感恩、谦卑、无畏的心情。
故知柔软心是觉悟、是菩提、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成就一切法门的根本心,也是一切法门成就的境界。 ----林清玄《心无挂碍 无有恐惧》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六祖坛经》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佛曰:
梵语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明象的日记《明象的日记》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2”
(一)依者、依靠也、依者、从也。
(二)般若波罗蜜多者、智慧到彼岸也、般若波罗蜜多者、菩提萨埵也、般若波罗蜜多者、本觉真心、本性慧命也。
(三)故者、因缘也、成就也。集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依靠本觉、无我、无相、智慧故、能在般若、无为大道上、迈步前进、直至无为、彼岸之终点、而常住、之地也。般若者、真心也、波罗蜜者、灵觉常住之所也。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三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
如同一阵凄微的风
穿过我失血的静脉
驻守岁月的信念
四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
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
五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拥有什么 ----泰戈尔
●般若+波罗蜜=?
●佛说般若波罗蜜,既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金刚经》
●看世间,天上浮云容易去,心头纠结枉自苦。看心头,缘来聚首茶几杯,淡却人间是与非。常言烦恼皆虚妄,人生何苦细细追。人生若要结局好,皆在般若波罗蜜。哪里来,吃茶去!哪里去,去吃茶! ----延参法师《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