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刘庆邦)的短篇不企图告诉什么道理,用它来说明“语言不是短篇”是再好不过了。他的短篇开头的部分甚至有些散淡,你会担心它收不拢尾,可是到了末了,你却惊异它的完整。他们从来不是有头无尾,也不是故弄玄虚,它们老实本分,不耍滑头,恪尽职守。这里其实是需有自信和能力的。如今,半拉拉的故事特别多,有故意不收场的,但至少有一半是收不了场的。刘庆邦从来不做这样的事,是规矩,也是有办法。 ----《故事与讲故事》
2、而女人又比讲究实利的男人更俱有浪漫与幻想的气质。她们对外界的参与,要大大少于男人,她们时常地沈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她们将自己的心情与体验咀嚼遍了,再回头去重複咀嚼的时候,难免会嚼出一些本来没有的滋味;当她们其实和男人同样蓬勃的创造力被约束在一个比男人小得多的天地里的时候,她们难免会无中生有地创造出幻想,而在她们狭隘的生活场景无法提供她们更多的体验的时候,她们也难免会在少量的内容里掺进一些水分。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3、如今大家闲来无事,在一起做伴玩玩,伴也是玩的伴,切不可有别的心。 ----《长恨歌》
4、像我们人类这样的两足兽,行动本不是那么自由的,心也是受到拘禁的,眼界是狭小得可怜。我们生活在同类之中,看见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没有什么新发现的。我们的心里是没什么好奇的,什么都已经了然似的。因为我们看不见特别的东西。 ----《长恨歌》
5、那沟壑般的弄底,有的是水泥铺的,有的是石卵拼的。水泥铺的到底有些隔心隔肺,石卵路则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感觉。两种弄底的脚步声也是两种,前种是清脆响亮的,后种是,吃进去,闷在肚里的,前种说的是客套,后种是肺腑之言。两者都不是官面文章,都是每日里免不了的家常话 ----《长恨歌》
6、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长得好,自己要不知道还好,几年一过,便蒙混过去了。可偏偏是在上海那地方,都是争着抢着告诉你,唯恐你不知道的。所以,不仅是自己骗自己,还是齐打伙地骗你,让你以为花好月好,长聚不散。帮着你一起做梦,人事皆非了,梦还做不醒。 ----《长恨歌》
7、这东方巴黎遍布远东的神奇传说,剥开壳看,其实就是流言的芯子。就好像珍珠的芯子,其实是粗糙的沙粒,流言就是这颗沙粒一样的东西。 ----《长恨歌》
8、上海弄堂因有了王琦瑶的缘故,才有了情味,这情味有点像是从日间生计的间隙中进出的,墙缝里的开黄花的草似的,是稍不留意遗漏下来的,无心插柳的意思。这情味却好像会晕染和化解,像那种苔藓类植物,沿了墙壁蔓延滋长,风餐露饮,也是个满眼绿,又是星火燎原的意思。其间那一股挣扎与不屈,则有着无法消除的痛楚。上海弄堂因为了这情味,便有了痛楚,这痛楚的名字也叫王琦瑶。上海弄堂里,偶尔会有一面墙上,积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爬山虎是那些垂垂老矣的情味,是情味中的长寿者。它们的长寿也是长痛不息,上面写满的是时间、时间的字样,日积月累的光阴的残骸,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这是长痛不息的王琦瑶。 ----《长恨歌》
9、花好月好,长聚不散。 ----《长恨歌》
10、这只是她做人的方式,越是有吸引的事就越要保持矜持的态度,是自我保护的意思,还是欲擒敌纵的意思? ----《长恨歌》
11、女人间的友谊其实是用芥蒂结成的,越是有芥蒂,友情越是深。 ----《长恨歌》
12、那暗是像深渊一样,仍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 ----《长恨歌》
13、她们也不知在哭些什么,有什么可哭的,只是觉得心里有一种无法挽回的难过。上午十点钟的阳光从梧桐叶里洒在她们身上,晶片似的,像水银。 ----《长恨歌》
14、因为这个见面是那么重要,叫人觉得有着遥远的距离,总也走不近去,总也做不好准备。现在却兀自走到了眼前,无法回头了。 ----《窗外与窗里》
15、邬桥的一切都是最初意味的,所有的繁华似锦,万花筒似的景象都是从这里引发伸延出去,再是抽身退步,一落子女,最终也还是落到邬桥的生计里,是万物万事的底,这就是它的大德所在。 ----《长恨歌》
16、他是“叔叔”一代里没有被打成右派的那一类作家,但这并不意味他就可以幸运到豁免于那个时代里所有的严厉性。在我们,思想解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写作者,难免会苛刻地看待他们,认为他们扛着旧时代的枷锁,觉醒和批判的力度不够。于是,他们又面临着我们的逼迫。这就是“叔叔”他们的处境。急骤变化的政治生活,不断地挑战着他们有关正义的观念,他们付出的思想劳动,我们其实所知甚少,不止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还是骄矜和懒惰。而事实上,我们却是踩在他们趟平的路径上。总之是,我们还来不及继承他们,就来不及地背叛他们了。在变化的当口,时间总是紧迫的,事物的运动不得不缩短了周期,表面看起来是飞速地进步,内里却付出了不成熟的代价。 ----《今夜星光灿烂》
17、因北方是港口,经济发达,首先兴起了工业革命的要求,而天主教使它们感到束缚,因此宗教革命便在沉郁的北方兴起。在德国,也许是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宗教绝不仅仅是一桩教堂里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有人性的内容,它实际上是人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全部。 ----《波特哈根海岸》
18、这城市有一种时刻,特别叫人不安,就是早春里突然暴热的几天。人们还没从冬天里脱身,已经嗅到了盛夏的气味,真是措手不及。身上背着棉的,热是热,又不是正式的热,就没有了归宿。这几日都是凑合着过的,带着些观望的意思,看这天气怎么走下去。由于一时没有结果,心里就很躁。这几日里,树叶突然就绿了,可你并没感到多少欢欣,而是有些跟不上变化的沮丧和疲惫。那些年轻的,乐天的,极早换上的夏装,也加强着他们的灰心。这种孤立的天气,打乱了循序渐进的节奏,也打断了承上启下的季候概念,他们甚至是会感到虚无的。好在,天又即刻变凉了,甚至比暴热以前更凉,带着些严冬的味道。这样,他们才安心下来,回到了过去的状态。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19、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爱,以为自己高兴了就是爱,不高兴了也就不爱了,直到失去了某个人,才猛然发现,爱字冗长得太多太多,岂是三两句、几页诉说能阐明的。
20、过去,她的生活就像在吃一只奶油话梅,含在嘴里,轻轻地咬一点儿,再含上半天,细细地品味,每一分钟,都有很多味道,很多的愉快。而如今,生活就像她正吃着的这碗冷泡饭,她大口大口咽下去,不去体味,只求肚子不饿,只求把这一顿赶紧打发过去,把这一天,这一月,这一年,甚至这一辈子都尽快地打发过去。 ----《流逝》
21、这短篇小说的小世界,是独立的,却一定不是孤立的。这也是小说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那就是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一定与我们的人生有关。这是小说的“入世”性质,它不是虚无的产物,这是因它的现实材料所决定的。无论你如何予它翻唱的面目,他始终是人间的心。要说小说是艺术中最俗的一门,所以,他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其独立性的一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穷我们一生去了解与发现的。而在这里,在短篇小说里,大约是更加显得尖锐和极端,因为短篇小说的体积会使它具有较大的封闭性,就好像一些笔记小说,或预言式小说,写一点雅趣的哲理,说是提炼出来的,提炼出的也是金丹,没有骨血和骨气。好短篇却是有渊源的活水。这又取决于写作者的看世界,就是前面说过的那 ----《故事与讲故事》
22、我远远不懂每个人都当有一件终身信守的东西,这东西凌驾于肉体与精神之上,使我们的行为不至于盲目, 再因盲目而苦闷。这东西于各人有各自不同的形式,内涵却是一样的。 ----《杏茶》
23、在我的小说的眼睛里,建筑不再是立体的、坚硬的、刻有着各种时代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铭文、体现出科学进步和审美时尚的纪念碑,它变成另一种物质——柔软的、具有弹性、记忆着个别的具体的经验,壅塞着人和事的细节,这些细节相当缠绵和琐碎,早已和建筑的本义无关,而是关系着生活。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24、耐心是百折不挠的东西,无论于得于失,都是最有用的。
得失都是心上留痕。 ----《长恨歌》
25、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
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
事实上 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 这是生活的本质
26、这东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铺陈开。一铺便是几十年。 ----《长恨歌》
27、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比邻而居》
28、我们都是对人生有大胃口的人,对幸福感的期望程度极高,现实对我们真是不够用的。我们在实际中将它消耗,再在虚度中消耗它。 ----《今夜星光灿烂》
29、好些事,她不能细想,细想起来,她会哭。 ----《流逝》
30、现实的日常生活却是如此的绵密,甚至是纠缠的,它渗透了我们的感官。感性接纳了大量散漫的细节,使人无法下手去整理、组织、归纳,得出结论,这就是生活得太近的障碍。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