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15条关于米歇尔·福柯的经典语句
日期:2018-09-06 21:29:53 作者:文章吧 阅读:

15条关于米歇尔·福柯的经典语句

  ●心理学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从此以惩罚中心来建构。它首先不是解脱病人,而是按照严厉道德要求制造痛苦。 ----米歇尔·福柯《疯癫文明

  ●人的灵魂历史现实是:生于被束缚与被监视。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知识变得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因此,死亡是复合式的,在时间上是分散的:它不是时间停顿并后退的一个绝对特殊指点;与疾病本身一样,它有一种丰富存在,可以用分析对之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割;在不同地方,不时地有一个个的结在破裂,直到整个机体生命、至少是其主要形态都停顿下来,在个体生命死亡之后,许多细小局部的死亡继续在瓦解着依然残存的生命群岛。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诞生

  ●自恋是愚蠢在其舞蹈中的第一个舞伴。其原因在于,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关系:自恋是疯癫的第一个症状。其原因还在于,人依恋自身,以致以谬误真理,以谎言真实,以暴力丑陋正义和美。“这个人猴子还丑陋,却自以为如海神般英俊;那个人用圆规画出三条线便自以为是欧几里德;第三个人自以为有美妙歌喉,其实他在七弦琴前像个傻瓜,他的声音就像公鸡在啄母鸡。”在这种虚妄的自恋中,人产生了自己的疯癫幻象。这种疯癫象征从此成为一面镜子,它不反映任何现实,而是秘密地向自我观照的人提供自以为是的梦幻。疯癫所涉及的与其说是真理和现实世界,不如说是人和人所能感觉的关于自身的所谓真理。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要想治疗自己所患的一种疾病,必须有其他人用他们的知识、资源怜悯加以干预,一个病人只能在社会里治疗他的疾病,因此,把某些人的疾病变成其他人的经验,使痛苦展示出来,这样做是公正的:“病人暂时不是一个公民了……他沦为某种疾病的历史,而了解这种病史对于他的同胞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将使他们懂得是什么疾病在威胁着他们”。如果病人拒绝使自己成为教学对象,他就是“忘恩负义,因为他享受了社会的好处,却不以感激回报”。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我们头脑错乱是我们盲目屈从我们的欲望、我们不能控制和平息我们感情结果。由此导致了迷狂、厌恶不良嗜好伤感引起的忧郁、遭拒绝后的暴怒,狂饮暴食、意志消沉以及引起最糟糕的疾病——疯癫的各种恶习。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电影与历史的关系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奇怪的是,米歇尔·福柯的名字似乎游离于这些研究之外。尽管福柯没有写过纯粹意义上的活动影像论文,尽管他在这方面的论著不多,但人们仍记得福柯也曾偶尔涉猎电影,比如:法国电影资料馆甚至专门举办过一次以“福柯与电影——记忆影像,权力影像”为主题电影节,以纪念他与电影的相遇。可是,这似乎并没有让任何人产生要对这两次“相遇”进行比较系统的对照的想法。 ----《福柯看电影》

  ●人们可能会跟我说:“ 这多么像你,一直不能越过这条界线,走到另一边,倾听并且转达来自别处或下面的语言;总是同样选择在权力这边,听着权力的话语或是权力影响之下的话语。这些生命正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为什么不去聆听?”不过归根结底,如果他们不曾在某刻与权力不期而遇并激起自身的力量,除了他们的狂热行为不可思议不幸以外,难道还会有留下别的什么吗?命运形式在与权力产生关系中形成,要么与权力共盟,要么与权力对抗,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根本特征吗?的确,生命中的最强点,它全部能量聚集之处,就是它与权力正面冲突的地方? 与权力抗衡、利用权力的力量、逃离权力的陷阱。 ----米歇尔·福柯《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但是,对于言说(parole=speech),难道我们注定不知道它除了评论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功能?评论对话语的质疑是,它究竟在说什么和想说什么;它试图揭示言说的深层意义,因为这种意义才使言说能达到与自身的同一,即所谓接近其本质真理;换言之,在陈述已经被说出的东西时,人们不得不重述从来没有说过的东西。这种所谓评论额活动试图把一种古老顽固表面讳莫如深的话语转变为另外一种更饶舌的既古老又现代的话语——在这种活动中隐藏着一种对待语言的古怪态度:就其定义而言,评论就是承认所指大于能指;一部分必要而又未被明确表达出来的思想残余被语言遗留在阴影中)——这部分残余正是思想的本质,却被排除在其秘密之外——但是,评论又预先设定,这种未说出的因素蛰伏在言说中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当前的目标并不在于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拒绝我们是谁。 ----米歇尔·福柯

  ●正如死亡是人类生命在时间领域界限,疯癫是人类生命在兽性领域的界限。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灵魂如同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忧虑无知不毛之地,知识的海市蜃楼中或无理性的世界中。这叶小舟完全听凭疯癫的大海支配,除非它能抛下一只坚实的锚——信仰,或者扬起它的精神风帆,让上帝呼吸把它吹到港口。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人的终结时代的终结都带着瘟疫战争面具。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是这种万物都无法逃避结局秩序。甚至在此岸世界都感受到的这种威胁是一种无形之物。但是在该世纪的最后岁月,这种巨大不安转向了自身。对疯癫的嘲弄取代了死亡的肃穆。人们从发现人必然化为乌有转向戏虐地思考生存本身就是虚无这一思想。面对死亡的绝对界限所产生的恐惧,通过一种不断的嘲讽而转向内部。人们提前解除了恐惧,把死亡变成一个笑柄,使它变成了一种日常的平淡形式,使它经常再现于生活场景之中,把它分散在一切人的罪恶苦难荒唐之中。死亡的毁灭已不再算回事了,因为它已无处不在,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徒劳无益口角蝇营狗苟争斗。头脑将变成骷髅,而现在已经空虚。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各种精神失常、各种自恋错觉、各种感情,发展到盲目的地步便是名副其实的疯癫。因为盲目是疯癫的突出特征。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疯癫已变得使人有可能废除人和世界,甚至废除那些威胁这个世界和使人扭曲的意象。它远远超出了梦幻,超出了兽性的梦魇,而成为最后一个指望,即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这不是因为它像德国抒情诗那些表达了一种希望,而是因为它包含着混乱末日启示的双重含义。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这种危机使疯人与自身的意义相冲突,使理性与非理性相冲突,使人类的精明诡计与疯人的盲目相冲突。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不过,如果我们要想触及一些这样的事情,就必须要有一束光,至少曾有片刻照亮过他们。这束光源自别处。这些生命本来能够、而且应当处于无名的黑暗之中,然而,与权力的一次偶然相遇,却把他们从黑暗之中拖拽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冲突,绝不可能留下只言片语记录他们转瞬即逝一生。权力监视着这些生命,追踪着他们,密切注视着他们的抗议和不法行为,片刻也不放过;它的利爪还会划伤他们,在他们身上留下持久印记。正是这样一种权力,产生了这些评述他们的寥寥数语,从中我们得以知晓这些生命。 ----米歇尔·福柯《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在每一个儿童那里,事物都在不知疲倦地重现着它们的青春期,世界不断地与其原初状态重新发生联系:首先观看世界的人绝不是成年人。当他挣脱了先辈的束缚后,就能睁开眼睛直面事物及其阶段;此外,在各种感觉和全部知识来源中,眼睛最能做到大智若愚,能够灵活回复到其久远的无知状态。……眼睛与光有天然联系,因此只承受现在。真正使人能够恢复童年的联系、重新接触到真理生生不息状态的,则是这种明澈、疏远、开放纯朴目光。由此产生了两大神话经验——十八世纪的哲学最希望能够以这两种经验作为自己的起点:身处未知国度的异邦观察者和得见光明的天生盲人。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总是会有一些所指被遗留下来而有待说话,而提供给我们的能指又总是那么丰富,使我们不由自主地疑惑它到底“意味着”(想说)什么。能指和所指因此就具有了一种实质性的自主性,分别获得了一种具有潜在意义的宝藏;二者甚至都可以在没有对方情况下存在,并开始自说自话:评论就安居在这种假设的空间里。但是,它同时创造了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围绕着表达的诗意价值而形成一个交错缠绕的网络:能指在“翻译”(传达)某种东西时不可能是毫无隐匿的,不可能不给所指留下一块蕴义无穷的余地;而只有当能指背负着自身无力控制的意义时,在能指的可见而沉重的世界里,所指才能被揭示出来。评论立足于这样一个假设:言说是一种“翻译”(传达)行为;它具有与影像一样的危险特权,在显示的同时也在隐匿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The soul is the prison of the body.
灵魂是身体监狱。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忧郁症患者喜欢独处,躲避人群;这些使他们更沉溺于他们谵妄的对象或屈从于支配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他们似乎对其他一切都无动于衷。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贫困的这一角色之所以是必要的,原因在于它不可能被压制住,还在于它使财富积累变得可能。如果穷人劳动而少消费,就能使国家富强,使国家致力于经营土地殖民地、矿山生产行销世界的产品。总之,没有穷人,国家就会贫穷。贫困成为国家不可或缺的因素。穷人成为国家的基础,造就了国家的荣耀人口本身就是财富的一个因素。它确实是财富的某种用之不竭源泉。人口越多越好,因为它将为工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从而降低成本,促进生产和山业的发展。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这种改革特点不仅在于医学的天平进一步向临床倾斜,而且还在于这种倾斜也被更广泛的理论教育所校正。每当确定一种在病人身上进行的实践经验时,人们就会强调把特殊的知识与某种一般的认识体系联系起来的必要性。新的巴黎医学院在评论霜月十四日法令时所依据的两个首要原则是,该学院应该去“认识动物机能,从无生物的基本结构直到有机体和生命的复杂现象”,它应努力显示生命体与自然的关系⑧。此外,这种扩展将会使医学接触到一系列问题与实际需要:通过揭示人类与物质生存条件的密切联系,将能显示“如何使个体生命能够按照人们的合理期待尽可能广泛和长久地不受疾病侵害”;这是“治疗技术与社会秩序的接触点”。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电闪雷鸣的暴风雨之夜是一种迹象充分地表明大自然在撕裂、折磨着自己。它已达到了内在矛盾极点。它用这金色闪电揭示了一种最高权力。这种权力既是它自己又是它之外的某种东西:即属于一个疯癫心灵的权力。这个心灵在孤独中已抵达这个伤害它的世界的极限,当它为了驾驭自己而使自己有权与这个世界合而为一时,它就转过来反对自己并消灭自己了。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在整个学年中,学生要经常到医院“使自己熟悉病人和了解一般的治疗方法”①。第二学年,学生继续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化学、药剂学和外科医学,再加药物学、内外科病理学;在整个第二学年,学生可以受雇于医院“照料病人”。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应复习以前的课程整理在医院里积累的经验,开始接受实际的临床训练。学生应该分配到三个医院,在每个医院各待四个月。临床训练包括两部分:“教授在每个病床前都逗留一下,对病人进行适当的问诊和检查;他应让学生注意诊断的征候和疾病的重要症状”;然后,他在演讲介绍病房看到的疾病的一般情况,指出它们“已知、可能和隐蔽的”原因,提出预测,并做出“必要的”、“治疗的”或“缓解的”指示。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肺结核病人的特权在于:以前人们是在集体惩罚大潮背景下患麻风病;到十九世纪,人在患肺结核时,在那种催化和暴露事物的热病中实现了他不可传达的秘密。这就死为什么胸部疾病与相思病具有完全相同性质的原因:它们都是“因情而受苦”(passion),是一种生命,死亡给予这种生命一副不可交换的面孔。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自从人类堕落以后,人类就把劳动视为一种苦修,指望它具有赎罪的力量。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15条关于米歇尔·福柯的经典语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