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山下英子
2、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山下英子
3、断舍离的观念:
■物品因为“我要用”而存在,所有留在家里的东西,都必须是“现在需要用的” ■留出30%的空间,人才会有收拾的欲望,物品才能完成新陈代谢,能量才能畅通无阻。■生活要留有余裕,人才能彻底释放自己的内部力量,才能神清气爽,轻松自在。 ----山下英子
4、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 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 1、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2、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 扫除: 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山下英子
5、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 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 ----山下英子
6、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山下英子
7、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山下英子
8、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山下英子
9、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山下英子
10、断舍离=不收拾的收拾法 维度:一是我和物品的关系,二是当下 断舍离的结果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同时,进行时时更新,不断进行更换。 断舍离给人带来改变的机制: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自己。通过断舍离不断筛选物品的训练,能渐渐了解自己,从而更清楚地判断出自己准确的自我形象。 ----山下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