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般若波罗蜜,既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金刚经》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
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
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发最上乘者说。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
,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
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
‘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
: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
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
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
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
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
,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三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
如同一阵凄微的风
穿过我失血的静脉
驻守岁月的信念
四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
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
五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拥有什么 ----泰戈尔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
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
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
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
明明哭的是你,为什么我的眼里却涌出了泪水――如果你扭过头,那就是一座大海在崩溃。 ----佚名,独坐苍茫《生如夏花,像一颗露珠一样爱你》
●看世间,天上浮云容易去,心头纠结枉自苦。看心头,缘来聚首茶几杯,淡却人间是与非。常言烦恼皆虚妄,人生何苦细细追。人生若要结局好,皆在般若波罗蜜。哪里来,吃茶去!哪里去,去吃茶! ----延参法师《微博》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心经》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48”
如来大慈。说此神咒。解脱九类众生。一切苦恼危难。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修行者需要不断的断除烦恼、增长智慧,对此佛陀曾做如是开示:世尊告尊者大迦叶曰:菩萨有四法,失般若波罗蜜。云何为四?一者不尊法、不敬法师;二者为法师者悭惜吝法;三者欲得法者为法作碍,呵责轻易不为说法。四者憎慢贡高自大誉毁他。 ----益西降措仁波切《益西降措仁波切官方微博》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
去,故名如来。”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
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
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
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
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
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
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者,红粉骷髅,白骨皮肉。《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经》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2”
(一)依者、依靠也、依者、从也。
(二)般若波罗蜜多者、智慧到彼岸也、般若波罗蜜多者、菩提萨埵也、般若波罗蜜多者、本觉真心、本性慧命也。
(三)故者、因缘也、成就也。集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依靠本觉、无我、无相、智慧故、能在般若、无为大道上、迈步前进、直至无为、彼岸之终点、而常住、之地也。般若者、真心也、波罗蜜者、灵觉常住之所也。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
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
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
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
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
至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依者、附和也、依者、追随也、依者、追踪也。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凭什么好孩子要会背你大爷的《般若波罗蜜心经》啊! ”
“我们这系统就是这么认定好孩子的,寺院里的小沙弥从五岁时就开始背啊,虽然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鬼意思,但是背得好就有饭吃,有大红花戴,就是好孩子。背不好就是大坏蛋,就考不上好寺庙,以后只好出去从事讨饭,募捐和打劫这样的低附加值工作。” ----今何在《西游日记》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
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錀;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普贤菩萨《华严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
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
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
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禅:师父,既然万般皆空,为什么要背经啊?
师父:因为世人都有执着,还做不到空。
一禅:我就不执着,被子没叠,院子也没扫,够空了,所以不用背经了吧?
师父:为师刚才下山路过一个卖棉花糖的……
一禅: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禅语录《一禅小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