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只有等待,我们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你就是我们等待的戈多,那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爱:咱们走吧!
弗:咱们不能。
爱:为什么不能?
弗:咱们在等待,等待戈多!
爱:他要是不来,那怎么办?
弗:咱们明天再来。
爱:然后后天再来?
弗:有可能
爱:这样下去,只等到他来为止?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The tears of the world are a constant quantity. For each one who begins to weep, somewhere else another stops. The same is true of the laugh.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河的第三条岸其实是存在的,就像莫斯科存在于三姐妹的生活里,戈多存在弗拉季米尔和埃斯特拉冈的无聊里。这个故事和契诃夫、贝克特剧作的共同之处在于:等待的全部意义就是等待的失败,无论它的代价是失去某些短暂的时刻,还是耗去毕生的幸福。”
其实有时候觉得等待也是件幸福的事情,至少可以让我知道还有东西值得我期待,同时在等待过程中心境的变换也在告诉我我不是个麻木的人,我的心还是滚烫的。 ----余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波:(勃然大怒)你干吗老是要用你那混帐的时间来折磨我?这是十分卑鄙的。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有一天,任何一天。有一天他成了哑巴,有一天我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聋子,有一天我们诞生,有一天我们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秒钟,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平静一些)他们让新的生命诞生在坟墓上,光明只闪现了一刹那,跟着又是黑夜。(他抖动绳子)走!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你在干什么?我在等待戈多。
他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
我是在等待我的戈多,我却真的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来。
他告诉过我,他会来,让我在这里等他。
我答应他,等他。
我毫无指望的等着我的戈多,
这种等待注定是漫长的,
我在深似地狱的没完没了的夜里等待,
生怕在哪个没有星光的夜里就会迷失了方向,
开始是等待,
后来我发现等待成为了习惯。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Ever tried,Eever failed,No matter.Try again,Fail again,Fail batter ----塞缪尔·贝克特
●再试一次,再失败一次,失败的好一点。 ----塞缪尔·贝克特
●乔治·帕克在“沙龙”网站撰文,称作家多不漂亮,也不应漂亮。原因是,在青少年时代,如果他们生得俊俏,就会被“诱出”孤独和内向,而孤独和内向是想象力不可或缺的沃土。随着年龄增长,“持续的愤怒、焦虑、嫉妒和自我嫌恶,则不大可能给他们的面容带来改善”。在我看来,即使是奥登这样生得俊俏而不被“诱走”的作家,最终还是被想象力榨取得皮皱肉缩;至于贝克特,其驻颜之术,大概是持续的孤独和内向,这代价和不是人人付得出的。 ----黄灿然《格拉斯的烟斗》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你不只得多写,也需要有衷心相信的信念。你不见得一定要具备复杂的道德哲学,但我想作家总会想尝试成为解答的一部分,去了解一点点人生,并把这些心得传下去。即使冷酷实际如萨缪尔·贝克特,他也通过了剧中坐在垃圾桶或将头埋在沙中的疯狂人物,以及他们不断翻出包包里的东西,停下来赞叹每一件物品的生存状态,让我们深入思考并理解人生当中何者为真,哪些才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安妮·拉莫特《关于写作》
●There’s man all over for you, blaming on his boots that faults of his feet.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爱尔兰的历史本身就足以成为文学取之不尽的素材。我在羁旅中,更是体会到身边人们的言行、现代社会的脉动、乃至野外的一草一木,都浸透了厚重的传统。每一处地名都联系着传奇,每一则谚语都源远流长。从姓氏到踢踏舞,从肯尼迪到贝克特,从基督教文明到新异教运动,爱尔兰人和文化曾经,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可惜的是,中国对爱尔兰的了解依然颇为贫乏。 ----邱方哲《亲爱的老爱尔兰》
●本世纪俄罗斯散文的苦难一定可以给别的文学提供某些教训,因为俄罗斯在普拉东诺夫已死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写作,依然要比美国作家在贝克特还活着的情况下追求平庸更可原谅一点儿。 ----约瑟夫·布罗茨基《小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