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鸟难同命,芳莲寡并头。生憎绿沉管,玉指镇双钩。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五等爱情论。
一等,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
二等,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
三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
四等,又次之,则为终身夫妇而无外遇者。
五等,最下者,随处结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陈寅恪
●我等凡人,固然计较柴米油盐,物价上涨,居住面积,但心中也向往仁义礼智信,也愿意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虽然没有过人智商学识,也会吃着泡面窝在床上看钱穆、陈寅恪、顾准,时而拍腿叫好,时而捶胸顿足。
我没上过清华,也没上过北大,我只是一个没什么学问的普通人,或许我们对于所谓名校的期许,不只是“脚踏实地地为人民服务”。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那些“美好而无用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我们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刘小昭《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
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故国新声一笑休。
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
一九一一年春 ----陈寅恪《追忆游挪威诗 北海舟中》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陈寅恪给人的印象是个严肃古板的老学究,而在他的《柳如是别转》中,居然不止一次出现“呵呵”字样,可见他也不乏俏皮风趣。 ----陆灏《听水读钞》
●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陈寅恪
●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从开始就学会对历史的独立与尊严肯定,也学会对个人独立思考与判断的坚持,以及对个人尊严与自我的肯定。因此在举世滔滔之中,一路行来没有改变,一如陈寅恪先生所说,没有“曲学阿世”。 ----逯耀东《寒夜客来》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为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我等凡人,固然计较柴米油盐,物价上涨,居住面积,但心中也向往仁义礼智信,也愿意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虽然没有过人智商学识,也会吃着泡面窝在床上看钱穆、陈寅恪、顾准,时而拍腿叫好,时而捶胸顿足。 ----刘小昭《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陈寅恪
●我认为不能先存对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 ----陈寅恪
●天其废我是耶非,叹息苌弘强欲违。
著述自惭甘毁弃,妻儿何托任寒饥。
西浮瀛海言空许,北望幽燕骨待归。
先君柩暂厝北平,待归葬西湖。
弹指八年多少恨,蔡威唯有血沾衣。 ----陈寅恪
●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局收枰胜属谁。 ----陈寅恪《惋汪》
●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陈寅恪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分别是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适所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漱溟所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马寅初所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季羡林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忆故居》
●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陈寅恪
●大学精神的本质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鄙意吾国政治史中,党派之争,其表面往往止牵涉一二细碎之末节,若究其内容,则目标别有所在“,”所以读史者不因专就表面之记载,而平决事实之真相“(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历史的扑朔迷离往往还有另一种现象,表面冠冕堂皇的道理下,或许只是一些细碎末节的缘由。” ----陆灏《听水读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