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他们说 鸿门宴上项羽应该杀死刘邦
可是 杀死刘邦
汉大军仍在
不过是再推举一个王
或许内部会激烈的争斗
暴秦已灭
农民军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决斗
往后的历史 三国 五代十国
朱元璋 陈友谅 张士诚 民国的军阀混战
反复证明这一点
难道 战败就没有运气使然
张士诚就这样对朱元璋说
尔不过是天助
●像李白一样天真烂漫,像苏轼一样豪放旷达,像曹操一样真实温情,像陈独秀一样敞亮直率,像曾国藩一样稳重坚毅,像毛泽东一样同情感伤,像朱元璋一样节俭爱民,像金岳霖一样童心未泯,像沈从文一样纯朴亲切,像朱自清一样凛然正气,像黄家驹一样坚强果敢,像李小龙一样爱国正直,不要像我一样爱她善感!
●再说朱元璋,他曾为阉猪这件事,写了一副非常了不起的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个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其内容更是贴切,且意义非凡,不愧是从庙里出来的一代帝王。猪不阉,则是种猪,下种为生路,下种亦是死路——生死之路尽在其中。一刀下去,不仅斩断是非,亦斩断因果。其悟性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历史的脚步不紧不慢,踏过战火纷纭的战国,穿越秦汉, 走过三国,在魏晋南北朝的蒙蒙烟雨中迤逦前行,从唐诗的 文采飞扬到宋词的豪放温婉,从蒙古人的铁蹄到朱元璋的铁 腕,八旗入关......多少兵荒马乱的岁月,多少文治武功的太平华年,芈月永远地沉睡在芷阳骊山,任凭时光飞逝,跨越 了两千多年的日落月升。 ----吴韵汐《芈月传》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朱元璋
●皮球版的朱元璋,还有那沧桑版的三毛 ----唐七《岁月是朵两生花》
●日中历史有一些时期很有巧合性,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并即位的洪武元年1368年,恰巧是足利义满成为室町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将军的那一年,而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的1912年,又恰巧是明治天皇去世的同年。因此,整个明清时代,和室町初期到明治末年,重叠为一个历史时期,而这个历史时期中,中日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日本被整编进入明朝的册封体制,以足利将军为“日本国王”,向明朝朝贡的时期;第二个是日本方面在宁波争朝贡先后,从而激怒明朝,命令停止朝贡并将日本置于册封体制外,中国与日本开始进行对等贸易的时期;第三个是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光在宽永年间颁布锁国令,限定中国商人与日本通航仅在长崎一地,两国关系从而进入以长崎通商为中心的时代。 ----葛兆光《且借纸遁》
●明太祖朱元璋,皇权分配的恶果,让子孙不宁。 ----鸿眼《品句子》
●朱元璋找了8个人,
建立了大明王朝;
毛泽东找到10个元帅,
建立了新中国;
耶稣找了12个门徒,建立全球最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
马云找了18个人,
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
孔子找了72个门徒,
建立儒家思想影响全世界!
而群主找了上百人建了个群就知道吹牛逼……
●有人说:农人就该本本份份,种好庄稼,别折腾!
我说:错!自古本份的农人被饿死,折腾的农民成大事!
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多本份,结果爹妈兄嫂统统饿死,不甘寂寞的和尚朱重八当了皇上!
今天,本份的农人东西卖不掉,不折腾咋办?
路是人走岀来的,娃是折腾岀来的!再不折腾我们就老了! ----新张利《新浪微博》
●周越越的舅舅果然很公平,既然介绍给了我一个皮球版的朱元璋,必然也会介绍给周越越一个沧桑版的三毛。 ----唐七公子《岁月是朵两生花》
●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一向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
当然,在此之前,必然有一大批大臣劝朱元璋登基为皇帝位,而朱元璋的反应自然也是十分惊讶,然后连连推辞。
大臣们肯定不会甘休,于是磕头的磕头,寻死的寻死(当然只是说说),好像朱元璋不当皇帝他们就活不下去。
朱元璋为了不让大臣们难过,并挽救那些想寻死的大臣,只好勉为其难地登基了。
当然了,最后还要再说两句比如我是被迫的、都是你们逼我之类的话。注意说这几句话的时候脸上一定要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就好像马上要被拉去杀头一样难受。 ----《明朝那些事儿》
●出逃到异国他乡之后,陈祖义似乎发展得不错。语焉不详的中国正史,多称他在海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武装团体。有一些难以考证的野史,甚至说他还不时带兵骚扰东南沿海,因此,明太祖朱元璋曾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而明成祖朱棣又将赏格提升到了750万两的高价,如果这一数额属实,绝对可称是倾国倾城的价码了。 ----雪珥《大国海盗》
●开创帝国,保世宏规,光耀后代!
他纵马奔驰,江河大地被他踩在脚下,锦绣山川被他抛在身后。
一个个的身影在他眼前浮现:郭子兴、马皇后、陈友谅、徐达、常遇春、王保保、胡惟庸、蓝玉,有的他爱过,有的他恨过,有的他信任过,有的他背叛过,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敌人。
此生足矣,足矣!
少贫贱兮壮志扬!
千军如烈怒弦张!
我雄武兮大明强!
我雄武兮天下壮!
他勒住马头,迎着落日的最后一丝阳光,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仰天大笑: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片板不得入海”的严厉海禁政策,正式颁布于洪武四年(1371)。此前,刚刚立国的明朝还继承了元朝的政策,维持着与海外诸国的贸易。但不久,朱元璋就先后撤除泉州、明州等市舶司,并且严禁一切私人海外贸易。其原因,就在于朱元璋认为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导致沿海民众经常出洋,长期脱离了政府的管辖和控制,是破坏大明国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大明律》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纱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纹。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雪珥《大国海盗》
●三声唤日出扶桑,扫败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尤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何必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
●或许有的人天生优越,可是谁说朱元璋不曾为帝王!
●也就在此时,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而这一利器正是元朝的统治者自己铸造出来的。在今后的二十年里,他们都将畏惧这个名字。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时代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字,代表了你开国功臣的身份。朱棣时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帮助我朱棣篡权。这两个版本极为少见,在此之后的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都从未再版。自此之后,所有的铁券统一为文臣铁券上书“守正文臣”,武将铁券上书“宣力功臣”。
当然了,如果你有幸拿到前两张铁券,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第一版“开国辅运”,因为据有关部门统计,拿到这张铁券的人80%以上都会由朱元璋同志额外附送一张阴曹地府的观光游览券。
此外还附有特别说明:单程票,适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复使用多次,不限人数。 ----《明朝那些事儿》
●让朱允炆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两件事:
一次,朱元璋老师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学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好学生朱允炆,另一个是社会青年朱棣。
朱允炆先对,却对得很不高明,他的答案是“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勉强对得上,却是不雅;而此时社会青年朱棣却灵感突发,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句不但对得工整,还突出了一个龙字,确是绝对。朱元璋很高兴,表扬了朱棣,而朱棣也不失时机地看了朱允炆一眼,那意思似乎是你也就这能耐而已。
朱允炆虽然还小,但却明白那个眼神的意义。
另一次就严重得多了,朱允炆放学后,正巧遇上社会青年朱棣。朱棣一看四下无人,就露出了流氓相,居然用手拍他的后背,说道: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不意儿乃有今日) ----《明朝那些事儿》
●青峰山,历经传承,在其鼎盛时期,共有殿、亭、阁堂99间,僧尼200多人,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御笔亲赐"青峰古刹"庙名,后一度遭毁。1994年,贤哲先人与四处香客集资重建青峰寺,力求恢复古貌,重现干古灵秀的青峰公园,以青峰寺为主体,巧融童子拜佛、观音坐莲、螺丝吐眼、乌鸦扑泉、仙人下棋、双狮流诞、乌龟晒甲、青峰古泉、铜鼓山、木鱼垴等自然山石景观为一体而成为鄂州知名的休闲旅游胜地。现代知名诗人陈祥炎曾经在此游玩过,不禁被青峰山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一篇优美的诗,其诗句如下:题青峰山(其一)
青峰山上绿枝平,
遥遥相望美人盈。
贪求人间正春色,
岂敢博得一美名。
正是青峰山是如此秀丽优美,才使得每年不少游客来此休憩。 ----陈祥炎《青峰山风景区》
●梁山人中许多是被迫为寇的,但他们的组织结构和朝廷无异,他们的行事原则和官场无异。如果李逵不是做牢房的小卒而是真的坐衙寿张县,当了县太爷,他能给当地百姓带来公正么?显然不能。如果宋江真的能打到东京夺了皇位,世上就没有高俅、蔡京么?显然不会。因为从刘邦到朱元璋,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奴隶做了主子,往往比以前的主子更狠。 ----十年砍柴《闲看水浒》
●王阳明也承认,道德虽然是每个人自己的问题,可有些人的道德被多年来时间的俗气所污染,已不能自动自发地流露,所以必须要树立道德楷模,让道德楷模唤醒他们内心正要睡死过去的善良。 他的办法是老办法,但老办法往往是最管用的。他恢复了设立于朱元璋时代,早已名存实亡的申明亭和旌善亭“两亭”制度。他要求庐陵县所管辖的各乡村都要设立这“两亭”。旌善亭是光荣榜:凡是热心于公益事业、乐于助人、为国家和地方做了贡献的人,在该亭张榜表彰,树立榜样。这是存天理;申明亭是黑榜:凡是当地的偷盗、斗殴或被官府定罪的人,名字都在此亭中公布,目的是警戒他人。这是去人欲。 ----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
●海禁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维护新政权的稳定。明朝建立时,倭寇在中国沿海肆虐,而当年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方国珍残部,大多下海。此后,又发生了所谓胡惟庸谋反案,宁波卫指挥林贤从日本借兵,日本使者则借进贡巨烛的机会,暗藏兵器,案发后,朱元璋下令断绝了日本朝贡。因此,明朝“禁海之例,始因倭夷违谕而来,继恨林贤巨烛之变,故欲闭绝之,非以通商不便也” ----雪珥《大国海盗》
●我本汉家郎,衣冠上国礼仪邦,
我本唐家将,罗马倒下中土强,
遥忆贞观复炎黄,不想黄巢以降却凄凉,
四等九级尽屈蒙蛮子,何日重回汉与唐?
民志不可灭,族魂不可竭,
五胡食人犹奋起,何惧豺狼显猖狂?
前有刘福通,后随陈友谅,
红巾鏖战元廷腐,皇觉寺外朱元璋,
把那群雄灭,旋师溯两江,
山河奄有尧封壤,日月重开禹舜光,
京观不复燕京筑,南洋碧波大明邦!
可憾太祖雄猜主,永乐功过参汉武,
罢相厂卫再八股,千载宫政两衡无,
蒙元余毒荡不尽,行省酷法后程朱,
流品党争胥吏手,流民四起始终荼,
北域土木于谦恨,东疆财赋耗倭奴,
哪知黄雀螳螂后,一纵建州已奔突?
白山黑水萨尔浒,亭林梨洲船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