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哈姆莱特的格言
日期:2018-06-14 23:31: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哈姆莱特的格言

  ●老年以后,毕加索似乎放弃了对情欲哲学的求解,他大约领会到那是一组永恒的驳论:喜爱恐惧亢奋和厌倦,旺盛和衰退。 ----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

  ●男性就其最隐秘的性幻想来说,一向把全世界女人都当作求欢对象。那是百万年来不断被文明的堆积层重重掩盖的动物本能,开头原有族群繁衍这一正大理由,后来渐渐添染权力色彩。到了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城市时代,这本能残余在白日梦中,时时浮出幽暗的深潜意识,由半创作意淫特权撑腰,行其能者无所不能乾坤挪移大法,令资源虚拟状态下得到重组,借以平衡日常点滴失败感受。那勃起,不免勃起得可怜巴巴;那满足,也往往满足得令人惆怅。 ----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

  ●毕加索始终不能忘记这个女人,四十年后,似乎要给自己的新女友弗朗索瓦丝上一堂人生课,他把她带到了蒙马特,在索勒街的一间破房子前,他不敲门就直接进入,弗朗索瓦丝看见一个老妇人躺在床上,牙齿已经掉光,又瘦又病,毕加索在床前放了一些钱,老妇人含泪谢他,毕加索也未说话。出门以后,弗朗索瓦丝打听那是谁,毕加索温柔的告诉她说:“那女人的名字叫热梅娜,我要你知道我的生活。”然后他把卡萨吉玛斯的故事全盘说给她听。 ----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

  ●十八世纪的情欲乐趣在于引诱与推拒之间,因为按照拉罗什富科的说法:“爱就其结果判断,更接近于厌憎而不是友谊。” ----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

  ●成年男女有不可放弃的性别责任,这种责任——按照古人更强调视觉至关的感受模式——被集中在服装这一视觉符号上。在男女服装之间有一条界限,两性从此划分了各自的社会职责。越过服装的界线,就意味着放弃神定的责任。 ----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

  ●当爱波妮遇见马吕斯
当马吕斯遇见珂赛特
当梅色苔斯遇见爱德蒙·唐代斯
当德·基督山遇见海蒂
当白瑞德遇见郝思嘉
当郝思嘉遇见艾希礼
当达西遇见伊丽莎白
当马克西米连遇见瓦朗蒂娜
当白金汉遇见奥地利安娜
当达达尼安遇见博厄纳西
当罗切斯特遇见简·爱
当哈姆莱特遇见奥菲丽娅
当弗罗伦蒂诺遇见费尔明娜
当丽贝卡遇见皮埃特罗·克雷斯皮
当赫斯特伍德遇见嘉莉
当科林遇见玛丽
当我遇见你
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伊甸园深渊又洞开了”

  ●三条边三个角构成一个肉体迷恋的欲望三角形,脚趾是它的起点膝盖是它的定点,而重点,以及重点之上的躯干,隐没在镜头之外的道德虚空中。膝盖既是道德感能够允许目光抵达的最远坐标,欲望也就退而求其次地把它自洽为幻想的顶点。无论道德或者欲望,都止于膝盖。 ----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

  ●色情是廉耻观念产物,廉耻是色情的边界,是色情的背景,也是色情的尺度,色情本身无法定义自己,是贞洁观与廉耻感定义了色情。不仅如此,廉耻总会成为色情的强化反应添加剂,色情的强度总和廉耻感的强度相关。色情是黏糊糊的,没有渗透性,廉耻感像注射器的针尖,刺破、引导深入,色情因而能够深入肌理。 ----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曾高呼:“人啊,看清你自己!”而我要说:“人啊,看清这个世界。” ----《擦亮眼睛看世界

  ●心的隔阂,充斥着不信任怀疑。于是我们都是哈姆莱特,我们都寂寞,也冷漠。 ----《随笔哈姆莱特》

  ●辩论东西,如果有权威加入,辩论结果就是权威者的意志,其他人言多必失;如果没有权威加入,真正百花齐放,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真理从来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辩论到最后每个人更坚信自己心中的哈姆莱特是正宗。辩论的最后肯定不是摆事实道理,而是挑逻辑错误文字游戏搞狡辩。这种辩论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回寝室开卧谈会。” ----阿耐《大江东去》

  ●许多人在生活中交上好运确实就是因为他们脸上常常挂着一副愉快的笑容——这使他们赢得了别人的欢心。但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一点为妙,并从哈姆莱特的不朽名句认识到这一道理:一个人会微笑着微笑着捅你一刀。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毕加索平生头一次画色情画,是在法语词汇课本空白页上,当时他只有十岁。
那是一幅速写,画面上,一头公驴骑在母驴背上,底下是两串无以明状的五线谱音阶——犹如儿童啸聚,看见苟且之事即用简单八度音阶大呼小叫表达疑惑或鄙夷之情。 ----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

  ●至于哈姆莱特和他对你的献媚殷勤,那只是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初春的紫罗兰虽然早熟但却容易凋谢,芬芳而不可持久,一分钟的喜悦芳香,你就把它这样来看待就行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哈姆莱特的格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