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别哭啊。”他伸手揉着我的长发:“所以你看,你和秦的阻力其实是多么渺小。如果有一天,我老婆问我为什么没有和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呢,我就告诉她,因为那时候,我们都已经成年了啊。” ----一度君华《天下第贰》
●先秦的医学知识主要是保留在官府。《汉志·方技略》说得很清楚,“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当时官府的医学活动,在《左传》、《周礼》等书略有反映①。其中,《周礼》疾医有治疗不愈而死亡的记录性档案②。但医学典籍大致是战国以下民间私学的产物。具体表现于长桑君、扁鹊与淳于意师徒的知识传授过程。这个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概念是“禁方”或“禁方书”。 ----李建民《生命史学》
●商的文明据说一直往南去,有人认为春秋以后楚的文化是商的衍脉。的确,我们在《楚辞》中,仍可以看见那热烈的激情,荡溢着神秘的浪漫精神。然而,西周的理性精神的确替代了伟大的商帝国,成为中国文明的基础,从这一条线传承下去,归结先秦的儒家哲学,“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中国人建立了一套理性而均衡的文明,进退揖让都不失法度。然而,那潜藏着的商的血液,似乎还不时要出来,在理性得丧失了原始生命力量的时候,以外表看来十分狂烈的姿态复活了古老的中国。
从巫的美,到理性的文明,从精神的激情,到知性的平衡,“浪漫的”与“古典的”,也构成了中国艺术风格交互不断的两个主题。 ----蒋勋《美的沉思》
●诸位,我坦白说吧!不管姓秦的吃了多少苦头,可只要我夜里想到一事,我还是会偷偷地笑,哪怕再断一条腿,再刺十个字,我还是觉得值得!”他见众人目瞪口呆,霎时双手撑开,一字一顿,喝道:“那便是,秦仲海此生不必跪人! ----孙晓《英雄志》
●(令黔首自实其田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但是呢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呢,不排除里面有潜在的暗流涌动,就是一些反秦的情绪的人,做出了一些跟这个政策初衷相违背的一些举措)土地制度改革的失败,让嬴政备受打击,他知道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根结,但为什么却没有解决问题,嬴政找不到答案。这时已经四十四岁的嬴政开始渐渐衰老,但是国家潜伏的危机,始终没有解决,如何挽回渐行渐远的民心,成为嬴政最大的心结。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现在很难回忆起实习中的心情,只是记得那一段日子里,耳边听的最多的歌就是苏芮的《跟着感觉走》和齐秦的《自己的沙场》、《狼》。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
●商鞅
最后被自己制定的刑罚
处死
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不同的马车上
马向不同的方向奔跑
像被人争抢的玩偶
撕扯成碎片
五马分尸
这是一个人的结局
强秦的梦想
由此人出发
由这个最后车裂而亡的人出发
禁锢他的人民
使他们成为战争的机器
劳作的后勤
杀红眼的先锋
无情冷酷的将领
疯狂的国家
最后
制六合,御宇内
多么显耀的伟业
二世而亡
这是一个国家的结局
商鞅何以担得起
后世给的美名
让我选择
不如
永远
春秋
不醒
●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 礼记 中的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汇集一起刊刻,合称 四书。再加上 先秦的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朱熹《四书五经》
●秦的制度,使秦人一统六国,嬴政坚信,秦法,将是维护天下太平的最佳手段。法家的理念中,人心的统一,在于法令的执行与遵守,秦国在统一战争时期,为了控制新的疆域,往往会让许多精通秦法的军人,就地转为地方官吏,然而,如今帝国已经建立,军人官吏已无法应对新的时局(秦统一以后,按照军事化的形式来管理,实际上他把这个统一战争后,必须要经历的军事管制的期限会过度地延长,因为你的干部队伍,构成就是如此,他也造成了天下苦秦久已,人们对秦吏的仇恨)
在秦帝国的统一安排下,经过严格培训的大小官吏,开始向各地出发,这些官吏精通秦法,擅于文字,他们除了去管理百姓的同时,还带着更大的使命,那就是将秦的执政思想,传播到天下,让所有百姓了解秦法,从精神上认同这个国家。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你第一次到我这里,
那时我叫大唐,
威震世界我强盛无比。
你赤着双脚、
衣衫褴褛。
诚惶诚恐你走进我的光辉大殿里。
我记得我叫秦的时候曾让徐福,
带领三千童男童女,
远渡东海,
扎根到你那里。
因此我认定:
有我的血液流到你的血管里。
对于你的潦倒,
我没有嫌弃。
我给了你锦衣朝服,
我盛唐全部礼仪、
和那双你穿到现在的木屐。
你千恩万谢,
满口“哈依、哈依”。
你藏不住那贪婪的目光,
我告诫自己
●当年,荆轲刺秦的决绝,易水萧萧,只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当年,姜女哭城的悲恸,白骨森森,只叹人世阴阳两相隔。
当年,道家佛观的崛起,道骨仙风,只叹孤守青灯古佛殁
当年,三分鼎立的局势,战火纷纷,只叹久合必分怎奈求。
当年,兰亭集序的飘逸,王氏绝唱,只叹天下第一行书绝。
当年,朝政动荡的无奈,遁迹山林,只叹官贪吏污纵行横。
当年,诗仙诗圣的平仄,道尽世间,只叹倾国江山不舍分。
当年,第一才女的命运,楚楚凄昹,只叹人生命运坎坷过。
●他的时代辉映天宇,函谷之西,玄甲如云,强秦的战鼓自西川起,埋葬了六国往昔的荣华,终使宇内归一;他的时代几经兴替,生灵涂炭,沙掩残壁,悲愤地黔首在骊山啜泣,湮灭了长城万里的远影,终成古迹丘墟。
●不仅艺术,学术也是非常有“攻击热情”的。先秦的“诸子百家”,都在互相攻击。我们看现在有些学术文章、学术会议,幸亏尚有规范,一旦失范,无异热情的刀剑。 ----阿城《常识与通识》
●头曼,记住我的话,大秦的城墙,没有你的立足之地! ----蒙恬《秦时明月》
●在嬴政的诏令下,昔日的东方六国的书籍,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浩劫,无数珍藏的典籍被付之一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事件,但是这个不计后果的举动,得罪了整个天下的读书人(焚书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大地破坏和摧残,百家争鸣时候的那些那么珍贵的典籍,我们都见不到了,这确实是对中国文化,是一次非常大的破坏。秦的这个做法,他的最初的动机就是,不许别人提不同的意见,他是把这个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这个风气,他实现了一个终结)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不仅艺术,学术也是非常有“攻击热情”的。先秦的“诸子百家”,都在互相攻击。我们看现在有些学术文章、学术会议,幸亏尚有规范,一旦失范,无异热情的刀剑。艺术呢,除了性和死亡,攻击也是永恒的主题之一,流行的说法是暴力。所谓爱,如果是与死亡、暴力综合,效果就非常强烈。几大古典小说,无不贯穿着攻击心理和行为,读者爱看,于是可以传世。鲁迅的小说,尤其“呐喊”系列,有着沉实的攻击热情,杂文则干脆是匕首投枪。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充满了灿烂的攻击热情,爱和死亡都是勃勃跳的。爱很危险,内含的攻击热情搞不好就导致死亡。 ----阿城《常识与通识》
●我曾经听周越越说他们学建筑的有很多人都是秦漠的粉丝。粉丝们还在网上自发建立了一个民间组织来拥护支持秦漠,叫做禽兽俱乐部。这个禽兽俱乐部顾名思义,里边的每一个会员无论男女都是禽兽。我第一次听她这么说的时候,心里直犯憷,想这姓秦的得是多禽兽一个人啊,才能有这种感召力把五湖四海的禽兽们都聚集在一起。后来我才弄清楚,禽兽是对秦漠的粉丝的昵称,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说法,就比如,说如果是周越越的粉丝就得叫月饼,如果是我的粉丝就得叫颜料一样。
我深刻认识到社会果然已经不再淳朴了,因为做好事要想不被舆论谴责竟然显得那么的困难。 ----唐七公子《岁月是朵两生花》
●我多么想出演那么一部青春偶像剧,就像齐秦的歌,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梦醒时分静静聆听。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成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肖铁《壶口的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