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那些竭力鼓吹你去做什么事的经纪人,都是被别人支付佣金和酬金的,那些初涉这一行、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如先从指数基金入手,因为它们毕竟由公共机构管理,个人化的因素少一些。一个投资者应当掌握格雷厄姆的基本投资方法,并且对商业经营有深入的了解,你要树立一个观念:对任何价值进行量化,并比较不同价值载体之间的优劣,这需要非常复杂的知识架构。” ----查理·芒格
●人年轻的时候,常常错把种种冷淡的表现当成某种特别的东西,憾事一桩啊。 ----格雷厄姆·格林《二十一个故事》
●黑尔抵达布莱顿还不到三个小时,就知道他们要谋杀他。 ----格雷厄姆·格林《布莱顿·诺克》
●最汹涌的欲望与最单纯的崇拜的结合。一去不回的青春之爱。青春之爱,青春之爱。它是如此无法保持简单和单纯。它是如此想向前发展,传播它的教条。(后来它萎缩了,减少了。后来它变得谨慎,紧紧攀附着自己,生怕它忽然消失不见......)但是,青春之爱,清新的情感,最初的爱恋--它是多么渴望拥抱一切,又是何等地为那些被剥夺了它那简朴的疗药的人而难过...... 爱情,这个必然会发生的东西,有它的发展阶段。它始于爱慕。然后爱慕转变为欲望,再由欲望转变为忠诚,最后由忠诚转变为结合。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水之乡》
●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一切独自生活
我想是可以的
那么他迟早会自杀
假如他对自杀有兴趣的话。 ----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使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既然我有时候这么恨她,怎么还能够爱她呢?使我们真的能又恨又爱呢?还是我真正恨得只是自己?我恨自己那些用琐屑的技巧写成的书籍;我恨自己身上那副匠人的头脑,它如此地贪求可供照葫芦画瓢的对象,以至于让我为了弄到写作素材而去引诱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我恨自己的身体,它消受了这么许多,却没有足够的本领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我恨自己多疑的心灵,它让帕基斯出发去盯梢,去在门铃上抹粉,去在字纸篓里东翻西找,去偷窃你的秘密。 ----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
●不需要,什么都不需要,这正是我的苦恼。痛苦是一种只要你需要随时就可以提供给你的东西。 ----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自恋者有时候也是魅力无穷的。他一开始便下定决心成为自恋者,因为他知道这是收获好评——至少表面收获好评的最佳道路。他明显的自信心似乎是可以传染的。只有当我们揭开面纱,发现他在乎的只有他自己时,幻觉才开始破灭。阿兰·本奈特c 这样精确描述了他笔下的某角色:
我们无须投身于女权运动的最前线便可知道贝蒂选择嫁给格雷厄姆的决定是何等悲哀。她并不完全昏头昏脑,虽然她喜欢他的模样,但他也喜欢她的模样,这就让她又清醒了几分。 ----西蒙·布莱克本《你就要很独特》
●历史告诉我们的唯一无可争议的真理,就是未来总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永远是这样。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肢体残缺就失去痛感了。倒是那些手指僵直、神经正在坏死的麻风病患者的痛楚很大—疼得几乎无法忍受;但另一方面这种疼痛在某种程度上又防止了手指腐烂 ----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这是人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只因为你没有看出别人眼睛里有表情,就认为他并不悲痛。 ----格雷厄姆·格林《权力与荣耀》
●神父叹了口气。他因为面临的苦难而感到心头空空。恐惧比单调、漫长的路途更令人疲倦。 ----格雷厄姆·格林《权力与荣耀》
●你对我的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非常残忍的东西。我们失去了联系。我们在同一片沙漠里,在寻找的也许是同一眼泉水,但却相互看不见,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之所这么说,是因为要是我们在一起的话,沙漠就不再会是沙漠了。 ----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
●我可以告诉你,生活中撇开性的问题不谈,麻烦已经够多的了。圣保罗曾经说过,与其受欲火煎熬不如结婚。玛丽会一直保持着青春美貌,不致叫我掉到火炉里去的。 ----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当我坐下来工作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激动,雄心勃勃,充满了希望。我心里没有怨恨,有的只是快乐。那时候,我们两人都很快乐,我们之间只隔着十岁的年龄和几个郡的距离。后来我们将会相遇,而这种相遇除了给彼此带来那么多的痛苦以外,并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目的。 ----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
●一开始我就写到这是一本记录仇恨的书,现在我和亨利一起在夜晚的街道上漫步,想去喝点啤酒,我发现此刻祷告好像特别适合冬季的心情:哦,上帝,你做的已经够多了,你从我身上夺去的东西太多了,我累了,也老了,不想再学如何去爱,就让我一个人孤独终老吧。 ----格雷厄姆·格林《爱到尽头》
●他疲倦、凄凉地想,以后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以后——令人悲哀的就在这个“以后”。是说蝴蝶在寻爱的过程中都要死掉吗?人可不是这样。 人是要承担后果的。责任同负疚,都要他承担。他发过誓,要使露易丝幸福,而今他却又承担下另外一个与他的誓言矛盾的责任。 ----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
●市场只有一种东西从来不会陷入熊市,那就是愚蠢的想法。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跟其他事物一样。对我来说什么事都已经到了尽头了。 ----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一朵风中摇曳的水仙花,能让疲惫的心灵舒展,能让忙碌的脚步从容,能让空洞的目光领略到美的震撼…… ----本杰明·格雷厄姆
●只有在蛮荒之地,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才能显现文明世界的宗教观与原始力量的驱逐,才能突出愚昧的虔诚同世俗偏见的无所不在的杀伤力。 ----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风把它(杰克的骨灰)带走了,一眨眼,在电光火石之间,就被卷走了。转瞬即逝……我再抓了一把,我们再一次同时撒了出去,划出一道白色的细轨迹,烟雾一样,瞬间就被吹散。我说:“再见了,杰克。”大海,天空,海风,全部融为了一体,然而我想,就算没有融为一体也没关系,因为我的眼睛早就模糊了。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杯酒留痕》
●你迟早总得选一边站的,如果你还想当个人的话。 ----格雷厄姆·格林《文静的美国人》
●在他的领域里,笑声好像是敌人的语言,他是无法听懂的 ----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他(格雷厄姆·格林)以为他自己的世界是唯一重要的世界,他就像《情感教育》中的福楼拜,以为十九世纪中期法国复杂而纠缠的历史最重要,大家都了解。……等到最后,等到尘埃落定后,那些写作时似乎自己居于世界中心的人,倒有可能暴露出他们才是土里土气的。 ----V·S·奈保尔《看,这个世界》
●在多数人的一生里,经常是面对万劫不复的一刻而不自知。 ----格雷厄姆·格林
●死前悔罪的谬误就在这里:忏悔是长期修行、自律的果实,只靠恐惧感是做不好的。 ----格雷厄姆·格林《权力与荣耀》
●“自我表现就是一种自私、无情的事。它把什么东西都吞噬掉,甚至把你自己也吞噬掉。到头来你会发现就连可以表现的自我也没有了。我已经对一切都不再感兴趣了,医生。我既不想和女人睡觉,也不想再设计一个建筑物。”
“你没有孩子吗?”
“曾经有过,但是很久以前他们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了。我和他们没有联系。自我表现也吞噬了你作为父亲的职责与感情。”
“所以你想你可以到这儿来,在这儿结束你的生命。”、
“是的,我是有这种想法。但是我主要想找一块空空荡荡的地方,没有新建筑物,也没有女人,免得叫我看见它们后,想起我曾经活过,曾经担负过某种使命,曾经有爱的能力——假如那是爱的话。害神经麻痹的人痛苦很大,可是我是一个肢体残缺的人,医生。” ----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也许只有在童年时,书才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深刻影响。在后来的人生中,我们敬佩,我们欣赏,我们也许会修订某些既有观点,但我们更有可能只会从书里找到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的印证。 ----格雷厄姆·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