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易中天经典名句
日期:2022-04-05 03:01:41 作者:易中天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易中天经典名句

  1、人们对嬴政有多痛恨,对荆轲就会有多敬重;对弱者有多少同情,对荆轲就会有多少讴歌。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2、那种用手摸精装书的美好触感,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经典作品还是要靠纸质媒介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么?

  3、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4、削藩不是针对哪一个诸侯的,而是针对“郡国制”的。按照这种制度,藩王们是有实权的。他们有自己的领土、政府、军队和财政收入,俨然“独立王国”。如果地盘大,人口多,资源丰富,其实力便很可能超过中央政府,比如刘濞的吴国就是。吴国地处长江中下游,富饶之国,鱼米之乡。吴王煎矿得钱,煮水得盐,富甲一方,势可敌国。长此以往,势必尾大不掉,成为中央政权的心腹之患。这就要钳制,要打击,要削弱其势力。 ----《帝国的惆怅》

  5、描绘得像诗一样的地方,到了才发现,生活不是诗。

  6、然而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国家利益,一定高于个人利益吗?中央集权,一定必须维护吗?富国强兵,就一定要让工商业者和中产阶级破产吗? ----《汉武的帝国》

  7、琢磨计谋是没有用的,你还是琢磨人性吧 ----《品三国》

  8、所谓青史,斑斑血迹。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9、有一次,汉武帝跟他闲聊。
汉武帝问:先生看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东方朔说:前无古人呀!陛下的功德,超过五帝,盖过三王。看看陛下的朝廷吧!丞相是周公,御史大夫是孔子,将军是姜太公,廷尉是皋陶,大司农是后稷,少府是伊尹,大鸿胪是子贡,博士官是颜回,郎中令是子路,郡守是子产,开路先锋是后羿,人才济济呀! ----《汉武的帝国》

  11、显然,腐败是与权力和利益有关的事,是权力与利益之间的一种交易。因此,但凡存在权力关系的地方,就有腐败的可能。如果这种权力关系比较隐秘,则表现为非典型腐败。同样,只要这种权力是可以赎买的,腐败就必然发生;而当这种可赎买的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至于原本通过正常渠道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要进行权力的赎买,一些原本正常的人际交往也有了权力赎买的性质,权力的赎买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时,非典型腐败就会成为社会难以根治的顽疾。 ----《帝国的惆怅》

  14、事实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强,正如刚毅的人往往豁达。 ----《品人录-武则天》

  15、当篝火燃起,夜幕降临,登上祭坛的是掌握了生死机密的蛙女神。疯狂的盛宴过后,父系氏族的日出时分正悄然到来。 ----《祖先》

  16、资中筠先生就讲到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气节,并认为这是有着许多缺点的士大夫“一个极宝贵的优良传统”。资先生这篇文章是说大专辩论赛的。她指出:“雄辩的力量在于坚定的信仰,大至哲学思想,小至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案,总是认定了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才值得竭尽全力为它鼓与呼;抽掉了这点‘自以为是’,等于抽掉了辩论的灵魂。”我也想跟着说一句:知识分子的力量(包括人格魅力)不在知识,而在信念。知识本身并不是力量,加上信念才是力量。这种“有知识的信念”表现于为人处世,就是“书生意气”。抽掉了这点“意气”,等于抽掉了知识分子的灵魂,而这种“意气”本是源于读书人之入世情结的。我想,这或许是入世和出世“理应不成问题”时资先生还要思考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吧? ----《帝国的惆怅》

  17、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把历史当作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地切割,取出肾脏、肝脏、心脏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方法,但我不太喜欢。我是学文学出身的,我觉得面对历史,首先要去感受它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18、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不但应该是读书人,而且要有政治理想或政治抱负,至少要有政治主张......文吏却是技术官僚,他们看重的是专业技术能力,包括财会、法律、公文写作......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一个有理想,一个有能力;一个讲原则,一个办实事。 ----《汉武的帝国》

  19、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冷眼,读荀得自强不息

  20、正义要靠非正义的手段来实现,这种荒唐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荒唐的时代。 ----《品三国》

  21、狄仁杰不但是杰出的侦探、正直的法官,也是优秀的政治家。他博通经史,熟悉刑律,仪表堂堂,一身正气。为官,则爱民如子,不惧权要;为臣,则忠贞不贰,老成谋国;为人,则诚实友善,刚正不阿;处事,则机警权变,足智多谋。很少有哪个政治家像他那样集中了这么多优点的。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他的冷静,他的耐性,他的眼光,都不弱于武后。他正是武后的克星”。 ----《品人录-武则天》

  22、可惜费城不是梁山泊,会议代表也不是江湖好汉。他们到这里来,并不是要“一样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也不会但有动静便齐声唱道“头领哥哥说的是”。相反,为了国家前途、民族大义,也为了各邦利益、个人观点,他们将在这里展开一场旷日持久难解难分的大辩论,使唇枪舌剑的会场不亚于硝烟弥漫的战场。 ----《艰难的一跃》

  23、人最大的困难在于战胜自己,一个人的成功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

  24、帝国在意的不是他们恶不恶,而是强不强。任何力量只要形成规模,不管是白是黑,是善是恶,都不能允许存在。功高尚且不能盖主,况草民乎? ----《汉武的帝国》

  25、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时得到的支持,哪怕这种支持微不足道,哪怕这种支持来自非常卑微的人。不!正因为支持者是那样卑微,这种支持才弥足珍贵。 ----《品人录-武则天》

  26、有两种忍。一种是在强权强暴面前不得不忍气吞声。这与其说是忍耐,不如说是无奈。打又打不赢,拼命又没有本钱,不忍,又能怎么样呢?这就不能算是忍了。真正的忍,是在想做而又可做的前提下忍住不做。比如明明想占有秦宫的财宝、女子,也占有得了,却自动放弃,这就非常不易。显然,只有这样一种忍,才是真正的忍。也就是说,真正的忍,是自己战胜自己,是自己对自己下手 ----《品人录-项羽》

  27、不能替别人着想的人,其实对自己也缺乏体验;而能够以己度人的人,也多半有自知之明。刘邦确实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百无一能,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用计没有谋略,打仗没有武力。因此他把这些事情都放手交给别人去做,自己只做两件事,一是用人,二是拍板。这样不但避免了自己的短处,也调动了别人的积极性,一举两得。加上他明是非,识好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勇于纠正自己错误,又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不拘一格用人才,也使得别人心甘情愿为他所用,从而在身边集结起一群英雄豪杰,并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比如樊哙有勇,张良有谋,韩信会将兵,萧何会治国,简直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结果他这个老板当得非常潇洒,也非常成功。项羽不懂得这个道理,自恃天下英雄第一,什么都自己来,反倒吃力不讨 ----《品人录-项羽》

  28、人生有许多机会,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来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是戴着面纱的,也不是谁都可以看得清,那得需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和识别能力的,不然,再好的机遇也会和我们檫肩而过的。很多人就是等机会过去了才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在还得机会也和我们无缘了。爱情应该是两颗心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不是时时都能有心灵的碰撞的,所以“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往往是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过去了才追悔莫及。没有爱情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不是精彩的人生。

  29、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 ----《开讲啦》

  30、赵匡胤说:诸位手下那些贪图富贵的人呀!万一他们故伎重演,也弄件黄袍披在你们身上,请问拒绝得了吗?
石守信等人以为自己受到猜忌,一个个魂飞魄散,泪流满面地说:臣等一介武夫,冥顽不化,何曾想到许多?恳请陛下慈悲为怀,为臣等指点迷津,给条活路。
赵匡胤说:人生苦短,如白驹之过隙。对酒当歌,悲富贵不常在。你们为什么不替自己好好规划一下呢?
石守信等人都说:请陛下明示!
赵匡胤说:交出兵权,换个肥缺,兴豪宅,置田产,拥歌姬,饮美酒,子孙无虞,自己也快乐。我再与你们都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很好吗?
众人都说:陛下体贴入微,恩重如山!
第二天,他们纷纷宣称自己身体不好,请求辞职,太祖皇帝则给予了亲切 ----《大宋革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易中天经典名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