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也许就是他的命运吧。
这一路走来,他带给了我们很多欢笑和泪水,他的成功让我们雀跃,他的失败让我们同情。他的勇气让我们钦佩,他的懦弱让我们自省。
他在痛苦中挣扎,在逆境中成长;他像小丑一样摇摆,像病人一样,像圣人一样思考,像野兽一样贪婪。他是高尚的、又不堪的,聪明的、又愚笨的,专一的、又多情的……他像个自相矛盾的疯子般活着,只为了博我们一笑。
而剥开那些表象再看……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活在我们臆想世界中的人。他存在的意义,也只是供我们一时消遣罢了。终有一天,我们会忘了他,就像忘却许多其他的人物一样。
死亡并不是他的结局,他的结局和其他的主角们没什么不同……是被人遗忘。 ----三天两觉《惊悚乐园》
●勇气几乎是自相矛盾的词汇,它代表对存活强烈的渴望却以准备赴死的型态出现。
●有些涉猎广博者的激烈批判姿态,很容易给人造成独立思考的假象。然而,综观其批判言论,却发现根基虚浮,时时自相矛盾。他们往往储存一大堆迥异乃至相反的名人观点,丝毫不加甄别贯通,不过根据一时好恶,投机地挪用出一则来作为武器。他们不渴望交流和真理,他们只渴望驳倒别人的快感。 ----灯笼镇
●每个周六,哥谭市报就会加增一个生活化版块“哥谭印象”来描述哥谭。
经常被形容的词语有:邪恶的,该死的,疯狂的,夺命的,危险的,被诅咒的,一场输定的游戏……
有时,人们会用哥谭中某一位恶棍的名字来作为哥谭印象。看一座城市如何,就去看看她的罪犯如何吧!
哥谭是双面人,一座自相矛盾的城市;哥谭是杀手鳄,一座会吃人的城市……
当然,最多的是蝙蝠侠,哥谭是蝙蝠。
我同意这个答案,哥谭是蝙蝠侠,是蝙蝠侠的城市,是我的城市…… ----布鲁斯韦恩《蝙蝠侠》
●巴塔哥尼亚河谷深入灰岩,磨损其古老的细长土地,并为洪水所分割。前头是一连串被灌木丛中唱歌的风所削薄及切割出裂缝的山丘,灌木丛先是随歌摆动,随即僵直,然后归于平静。天空清澈蔚蓝,一团白如榅桲花的云,从城中或南极带走一片阴影。我看着它缓缓接近,先掠过棺木,再飘过我头上,带来一阵短暂的清凉,然后推向东方。这里没有声音,只有我所看到的这些,虽然在过去就有高山和冰川、信天翁、印第安人,但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没有让我再停留的东西,只有巴塔哥尼亚的自相矛盾:广大的空间,很小很小的那种和山艾树是表亲的花。空无一物本身,是一些无惧无畏的旅人的起点,却是我的终点。 ----保罗·索鲁《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寂寞的时候,我会打开微信的收藏夹,哪里有几十个男人曾经对我说过的情话。每个人跟我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可是却都离我而去,我想不明白,我曾经真心真意,却为什么得不到幸福。渐渐的,我长大了,我开始变得成熟。我突然觉得,三十五岁之前我是找不到对象了。可是我又害怕,35岁以后找不到好男人怎么办,自相矛盾,看着往昔的记忆,不由得眼泪润湿了眼眶
●辗转损伤之后,在长久背负这种自相矛盾的不可解决的失望和需索之后,我已知晓,人不需要幻觉中的感情的肥皂泡。它们终会破碎。它们比渴望本身还要脆弱。最好的方式,是学会与黑暗共存,并越过它的界限 。 ----安妮宝贝《眠空》
●据说罗马教会里的“真实之口”是骗子把手伸进去就会被咬的,不过其实没有这回事,所以这可以说是自相矛盾。要是以此为比喻的话,我的嘴就应该叫做虚实之口了。所以就别想有多少是实话了。全都都是谎言。无论与真相多么相似都不要相信。
●如果认知和真理乃至其言语能够一一对应,与本来全差异变化,与特定唯一和特定一切一一对应,从不越过各自或每一个的分寸和限度,那么认知、真理和言语就与本来相一致,也与自身相一致,根本不会有什么自相矛盾或相互冲突。但问题是,我们还不能一一对应,因为一一对应非全知一切不可也。
●在两性关系中,爱情就是至善,就是道德。爱情是婚姻的良心。
只有不道德的婚姻,没有不道德的爱情。
“忠于爱情”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爱”与“忠”是相反的道德规范。爱情自己即是自己的保证,仅靠忠贞维系的绝不是爱情。 ----周国平《爱的五重奏》
●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中,总有一个错过的某人;总有一句“祝你幸福”,是那么的自相矛盾又是如此的难以启齿;总有一个再见,是对过去的挥手告别,是约等于“后会无期”的宣言。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永远快乐,正好象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样,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钱钟书《论快乐》
●约尔格在追求一种反理智的设想,或许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设想。也许他本人是被自己最初的计划所驾驭,从而开始了一连串的原因,反原因,和自相矛盾的原因。所有这一切自顾自地发展着,彼此间产生着与任何设想均无关联的联系。那么,我所有的智慧在哪儿呢?我固执地一味追求一种有秩序的模式,而我早该明白,宇宙根本是没有秩序的。 ----昂贝托·埃科《玫瑰之名》
●C'est facile, c'est tellement plus facile de mourir de ses contradictions que de les vivre.
- 死于自相矛盾要比活着容易得多。
●想念过去的种种,回忆以往的曾经,这样自相矛盾,却又表达心酸,人,真的要经历一些什么,才能领悟一些什么吗?
●占有欲太强(天蝎)和放荡不羁爱自由(天秤)这两种自相矛盾的弱点怎么能同时存在于我身上呢!活该,哪有谁那么痴要千里迢迢来抓一阵风(我),除非他也是风(疯)了
●我那时什么也不懂!我应该根据它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它的话来判断。它香气四溢,美丽动人,我真不该离开它跑出来。我本应该猜出在它那笨拙的花招后面所隐藏的温情。花是多么自相矛盾!我当时太年轻,还不懂得如何爱它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对狮子来说,捕食羚羊就是正义,不然它和它的孩子都会饿死;对羚羊来说,逃脱狮子的捕食也是正义,不然它会被吃掉。在这种情况下,正义是自相矛盾的吗?不对,它们遵从的东西是一致的,动物只是依循着生存的本能而已,这是自然的规律,冥冥之中维持并运转着这个世界的规则。是无法写在纸上的,是不容篡改与违背的。将其冠以所谓‘正义’之名,简直就是莫大的侮辱。” ----三天两觉《贩罪》
●人是不是很自相矛盾,明明知道喜欢无理由,却还是要追问原因
(因为我想知道我身上哪点可以留住你)
●人是地球上最奇怪的生物,总是将自身置立与自相矛盾的处境之中,一直不愿接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痛并煎熬着,无法自拔。
●艺术家的最大悲哀在于难以进步。但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样自相矛盾。 ----村上寒雪《村上寒雪日记》
●可能有人会不介意自己的过去,可这并不代表他不介意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过去,可能有人会说前者后者自相矛盾,事实上在大多数人眼中这是不尊重且有失礼仪的行为。任何时候,在说话之前要思考清楚,不分场合的玩笑,是鲁莽。
●当今时代,真是一个新创世纪。说人创造了超出人类的人工智能,实际跟说人创造出了上帝是一个道理。如果觉得后者荒谬,乃是五十步笑百步。不仅如此,超出人类和全知全能还不能等同。全知全能是超出人类的,但超出人类却不见得全知全能。除非人类本来就是下凡或潜在的神灵,这一切才有可能自圆其说,否则就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和自己吓自己。如果人类不是神灵的化身,而你人死后既不能复活,也不能永生,那么人死后的一切——不论是机器人统治人类,外星人入侵地球,还是世界末日、宇宙寂灭或人类灭绝,更不用提什么自由民主、贪污腐败、荣辱名利、货币贬值或经济危机了——对于死去之人还有什么意义?而你生时的担心,岂不是一个笑话?
●28、过因果关系,可以转化为偶然和必然的问题。显然维特根斯坦认为所有一切都是偶然的。包括明天太阳是否从东方升起。 那么我认为维特根斯坦错了。毕竟他比大胡子年轻,想的不周到。如果一切都是偶然,那就割裂了世界是联系的这个哲学命题。也就是说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存在明显的不彻底和自相矛盾。而马克思的辩证统一,可以自洽。多数的偶然,蕴藏着必然。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这一点马克思是无懈可击的。他可以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来为自己陈述。 ----灵遁者《探索宇宙》
●一方面想要否认恐怖暴行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希望将它公之于世,这种矛盾正是心理创伤的主要对立冲突之处。暴行的幸存者通常会用高度情绪化、自相矛盾和零碎片段的方式述说他们的惨痛遭遇,但这种方式严重损及他们的可信度,因而导致出现到底是要说出真相、还是保持缄默的两难困境。只有彻底认清真相,幸存者才有可能出发迈向康复之路。可惜大多数时候保持缄默的力量赢了,创伤经历不是用言词表达出来,而是以精神症状的方式形诸于外。 ----朱迪思·赫尔曼《创伤与复原》
●如果既不遵从理性又不采取有目的的行动,似乎就是必须准备放任自己,那是一种无思想——无名状态。这一自相矛盾的任务的完成,必须借助诗和艺术而不是思想的指引。 ----戴帆(设计鬼才)《摧毁》
●第一等智慧的人都是自相矛盾的,两个原则没有任何一个是对的,只有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做出的唯一正好的判断,才是对的。——中庸,是恰到好处 ----罗振宇《奇葩说》
●你说的话自相矛盾,我没有拆穿,你更加咄咄逼人。
●听不懂,雨狂热和冰冷的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