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派和反动派都厌恶"现在视之为一种反常和畸形。二者都准备好对"现在"不屑一顾,断然前进,二者都欢迎自我牺牲的观念,那他们的差异何在?主要是对人类天性的可塑性看法不同。激进派对于人类天性的无限完美具有热情信念,相信只要改变环境和改善陶冶灵魂的方法,就可以创造出全新而史无前例的美好社会。反动派则不相信人的自身具有深不可测的向普潜力,认为如果想建立一个稳定健全的社i会,就应该取法过去成功的楷模。在反动派看来,未来应该是壮丽的复古,而不是前所未
有的革新。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没有对 「未来」 的希望,自我牺牲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就不可能养成。如果「今天」是我们仅有的全部,我们就会拼死命多抓住一些「今天」。我们会像是漂浮在一个虚无的海洋里,任何一小片船骸都会被我们当成生命之树一样,死抱住不放。反之,如果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在前头,尚未来到,我们就会愿意把自己的所有与别人分享,眼睛放在我们手中已有的东西前面。唐纳移民团(Donner party)成员怀有希望时的互助和失去希望后的互相猜忌,反映出同舟共济精神亟需要有希望作为后盾。希望一丧失,人群就会分裂,每个人都拼命去照顾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有共同苦难而没有共同希望的话,既不能产生团结,也不能患难与共。希伯来人在埃及受奴役时,生活固然万分困苦,彼此却整天争吵不休,后来,摩西靠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成为大家赞不绝口的人物,并非一件好受的事。真的有人满足了他们的期待,更是教人难受。明明知道那纯粹是伪善、恶毒的虚伪、傲慢的自我满足,却继续顺应众人的期待,着实让我想吐。不知道是哪个人,要我别再牺牲自己。那是什么鬼话?说什么为了满足大家的期待、为了不伤害到任何人,才是真正的自我牺牲
●人类本性并不是一个你能够永远驯养的动物,一旦被驯养,它就会神智错乱。今天的我们就是四千年来人类努力要打破原始的本性,企图完全驯服它而产生的悲哀的结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他是被摧毁了、被驯服了,可是结果又能怎样呢?随着原始的或自发的意识之流变得越来越虚弱,那些伟大的流动的观点也在逐渐消亡。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观点,然而这些观点都是废旧的电池,完全失去了效用。它们无法记载由人类的本性中激发起的任何感情、感受或反映。爱是许多流动观点中的一个,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死壳,毫无作用,我们都已经麻木了。自我牺牲是另一个死壳。征服是一个,成功是一个,如愿以偿也是一个。(自我意识与原始本性) ----劳伦斯《我们彼此相互需要》
●所谓的爱一定是无声的,不含语言文字的,爱就是沉默着在暗地里不求人甚至当事人理解与回报地寂寞付出。无论是男女之情,母爱父爱,衡量这些情感深浅唯一的标准就是看我们愿意为了自己的这段对另一个人的情感需要付出什么,牺牲多少。也只有当我们所作的自我牺牲到了一个量,触及了我们所能承受的底线,我们才会明白我们所谓的爱在我们各种需要中它所占的比例有多大,我们在爱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自己的能力,底线和真正需要。
●真正的善人,有施无受,他自己的原则大概就是,宁可只许他教育别人或教训别人,从不肯受人教训或被人教育。这就是所谓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钱钟书
●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性,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因为到头来,衡量我们生平轻重的唯一标准,取决你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
●拉康哲学的重点:幻想必须超越现实,因为在你得到手的那一刻,你没办法也不会再想要它,为了继续存在,欲望的客体必须永远无法达成,你要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对它的幻想,欲望和疯狂的幻想相辅相成,这是巴斯可所谓的真正快乐,来自于对未来快乐的白日梦。不然我们怎么会说“猎比杀更有趣”,或者“小心你许下的愿望。”不是因为你会得到它,而是因为你一旦得到了它,再也不会想要它。所以拉康给我们的教训是:心想事成的人永远不会快乐。最符合人性的真谛是:尽力活在你的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到底达成了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人生。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性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因为到头来衡量我们生平的唯一标准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 ----《铁案悬谜》
●艺术其实是很残酷的事情,看艺术的人置身度外的欣赏,而真正做艺术的人是代价高昂的毁灭——自我牺牲是必不可少的 ----七堇年《澜本嫁衣》
●爱是没有界分的,你无法在缺少爱的情况下逐渐发展出爱,你只能毫无拣择地觉察自己没有在爱,然后才可能得到转化。处心积虑地营造出大师和弟子的阶级之分、救主与罪人的分别,开悟者与未开悟之人的差距,就是在否定爱。
你为自己制造出了你和神或实相的区隔,因为你的心一直想得到安全感和确定性。这层区隔是无法借由宗教仪式、刻意的修炼或自我牺牲来弥合的;没有任何指导灵或上师能领你证入实相或瓦解这层区隔,因为区隔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 ----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自私一点又怎样?!婚姻不是评选道德模范,过得不好没人会同情你。真爱当然弥足珍贵,但舒适的生活,才能让每个毛孔都透出幸福。爱情中,你可以妥协,但过度自我牺牲,更容易被柴米油盐虐得体无完肤。
●在他知道宋居寒的过往之前,他从未觉得后悔,他自己选择一条泥泞之路,弄得狼狈不堪,既与人无尤,也没脸言悔。他甚至于觉得,如果跳出情感的格局去看,痛苦也不过是情绪的一种,人既然能快乐、能愤怒、能无奈、为什么就不能痛苦呢。
他为了给自己的愚蠢开脱,连这么唯心的思考都发散出来了,可也什么都改变不了。最后他只能安慰自己,去体会“喜欢”这件事本身带给他的好处,比如偶尔的喜悦、偶尔的满足、偶尔的甜蜜,他给了自己无数台阶,最后却被他喜欢的人扇了重重地一耳光。
那一瞬间所有的台阶都消失了,他从自己堆砌的自我牺牲的高台上摔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又疼又丢人,他以为只要坚持不后悔就能不辜负自己、就能原谅自己,实际上到最后他还是后悔了。
再没有比这更绝望的觉悟了 ----水千丞《一醉经年》
●伟大的医生”实在不胜枚举;他们之所以是伟大的医生,是因为他们受自己的使命圣火所激励,在日常行事中自我牺牲,帮助了受苦受难的芸芸病患。他们擦干了很多的泪眼,带来了欢乐;通过砸碎病魔的锁链,尽己所能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回望历史,我们发现了一列无穷尽的医生队伍在前进。他们的衣着、语言、社会地位各有不同;他们的观点和方法随时代而改变;他们有些人手上拿着尿杯,有些人手上拿着听诊器。但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从原始部落的萨满大师到我们今天讲科学的医生)都被同样的愿望所激励。他们寻求同样的目标,被同样的思想指导。他们中有许多人,是真正的伟人。但是,历史已经将他们遗忘。他们活过了自己天定的岁月,死去了。一时间,他们的英名还在曾救治过的病患的头脑中回忆、传唱。 ----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最伟大的医生》
●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在这个集团至上的时代,所谓个体的生存价值,是根本不存在的。只要身处群体当中,任何个体都可以被迫或非被迫的自我牺牲,如同垃圾,用以达成虚伪群体的和平共识。
没有人想要牺牲
我知道这只是我独断专行的丑恶的自我满足,但我仍然无法忍受这种单方面的压迫践踏。
果然我还是,什么都不明白。
●你若经常尝到人类那种寡情薄义的滋味,那么对于兽类那种自我牺牲的无私之爱,准会感到铭心刻骨。 ----埃德加·爱伦·坡《黑猫》
●有些事情无法立刻解决,说出来至少有个开始……往后想起,当初并不后悔告诉你,尽管有一些目前还没有解决,也不会觉得是一个人在面对。
自我放弃和自我牺牲一直是两回事情。
●为了成为-个紧密团体的一分子,个人得抛弃许多东西。他必须放弃隐私,不能有个人意见,也往往不能有个人财物。因之,每一种促成囱结的工具也是促进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反之亦然。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有一种感情,会让我们不由自主,一种以牺牲为手段的占有,占有欲有多强,自我牺牲就可以多彻底。 ----《憾生》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只有下决心走到底,直到最终的痛苦的结局,只有怀着巨大的耐心,才能帮助别人。只有决心作出自我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助人! ----斯蒂芬·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确实在社会上,歌颂着自我牺牲这种精神。对比自己弱小又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是种美德,不过以自我牺牲为前提会使自己受到损失,所以一般人会衡量损失,来判断要不要帮助他人。 ----村田治《不推理的名侦探》
●比起自我牺牲的圣人,我宁可做不明事理的勇者。 ----《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
●艺术家应当承担近似上帝的使命,艺术创造不是自我表达或自我实现,而是以自我牺牲创生另一种现实、一种精神性存在。 ----塔可夫斯基
●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萧红《萧红自述》
●一个有能力根据自己经验和观察作判断的人,通常不会有殉道的念头。因为自我牺牲乃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它不可能是经过探索和深思的结果。所以,所有群众运动莫不喝力在信徒与其实世界之间拉上一道帷幕。它们声称终极与绝对真理业已包含在它们的教义里,除去这些教义,别无真理可言。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比隐约贬抑「现在」更为有力的,是把一个光荣「未来」的图像给鲜明地描绘出来——这是提升信徒胆量和促进自我遗忘最有力的推手。一个群众运动,哪怕它并未从事对既有制度与特权的生死斗争,还是必须让它的信徒把心思完全集中于「未来」。没有对 「未来」 的希望,自我牺牲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就不可能养成。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小时候你们总是教我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如何担负责任,熟记四从五德,而今进入社会才知道正义感是心智不健全的表现,即便周遭的人对你赞誉有佳,也只是那群伪善者推你走入自我牺牲幻境的饵料罢了。还有你们说的那所谓公平也只是弱者的幻想。
●虔诚者总是呼吁别人应该用感觉丽不是脑子去理解绝对真理。1934 年,赫斯(Rudolph He回)宣誓加入纳粹党的时候,这样对台下的听众说,不要用你们的脑子去追寻希特勒;用心的力量,你们就会全都找得到他。" 当一个群众运动开始去解释其教义,使之明白易懂时,就是这个樨众运动已经过了生气勃勃阶段的表征,现在,它的首要之务变成追求稳定。一个政权的稳定需要知识分子的效忠,而把教义条理化,是为了争取知识分子而不是促进群众的自我牺牲精神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我们在一阵伤感的茫然若失中开始坚信,伟大就是用自我牺牲来测量的。我们愚蠢地说,自我牺牲就是我们最高的美德。让我们停下来略作思考。牺牲是一种美德吗?一个人能牺牲他的正直吗?能牺牲他的荣耀吗?能牺牲他的自由、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真挚的情感和思想的独立吗?可是这些都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财富。他为了他们而放弃的任何东西都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交易。然而,他们高于为任何事业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而作出的牺牲。 ----安·兰德《源泉》
●当我们要诱导一群人产生团结行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时,我们会竭尽所能-一不管我们自觉与否---鼓励他们疏离"自我"努力在他们身上培养出失意者( 失意者是主动疏离"自我"的人)会有的各种态度和冲动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自我牺牲是压倒一切的情感,连淫欲和饥饿跟它比较起来都微不足道了。它使人对自己的人格做出最高评价,驱使人走向毁灭。 ----毛姆《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