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夕阳已去,皎月方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匆匆》
3、秦淮河的总是绿的,任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二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他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我寻了二十三年
只有影子
只有影子啊
近近近,眼前
远远远,天边
唇也焦了
足也烧了
心也摇摇了
我留泪如喷泉
伸手如乞丐
我要我所寻的
却寻着我不要的
因为谁才能从撒旦手中
夺回那已逝的花呢。 ----《自从》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匆匆》
7、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
8、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 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 ----《经典常谈》
9、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荷塘月色》
10、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是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是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唱歌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得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拉出一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实变本加厉了。 ----《经典常谈》
11、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
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
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
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
峭愣愣如鬼一般;
变变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
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12、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 ----《月朦胧 鸟朦胧 帘卷海棠红》
13、细节就是一言一行一之微,一沙一石之细。
14、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
15、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