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跑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你远征归来,船里装载的是悔恨。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如果不充满力量的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爱情。 ----卡尔维诺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他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这些问题是为了让马可·波罗解释(或者想像自己解释、或别人想像他解释、或终于办到向自己解释)说,他追寻的东西永远在前方,而且,即使是过去的事,那过去也随着他的旅程逐渐改变,因为旅人的过去是随着他所走的路径而改变的:这不是指每过一天就增添一天的那种最近的过去,是指更遥远的过去。每次抵达一个新城市,旅人都会再度发现一段自己不知道的过去:你不复存在的故我或者你已经失去主权的东西,这变异的感觉埋伏在无主的异地守候你。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会在现实中被抹掉。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这位著名的流亡者却住在凋敝的格罗特社区一家四等旅馆里,混迹于亚洲移民和妓女中间,独自一人在穷人的小餐馆用餐。他傍晚时分在老城阴郁的墙和丛生的黄色风铃草间散步。……在卡尔维诺塑像前发呆,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也曾跟着他一步一步登上石阶,被茉莉花浓烈的想起呛的几乎窒息,只为了在博地弗广场的最高处观赏夏日漫长的日落。一天晚上,……他淋着秋天的第一场雨,既没穿大衣也没带伞,为了听鲁宾斯坦的音乐会跟学生们一起排队。 ----加西亚·马尔克斯《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掌握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我所见的人物、我所做的事,在一个精神的空间里都是有意义的,那空间跟这里同样安宁,有同样半明半暗的光线,有同样混和着树叶沙沙声的静寂。在专心沉思的时候,尽管同时在继续度过充满绿色鳄鱼的河流或者在点数有多少桶腌鱼装进船舱,我发现自己总在这园子里,在黄昏的这个时刻随侍着汗王。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要实现卡尔维诺的这一认知进化,绝不是从一次阅读到另外一次阅读的过程,其中,必须加入日常生活的琐碎、磨难和喜悦。 ----吴晓波《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有时我觉得你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而我是一个囚徒,给困在庸俗不堪的境地,那时人类社会所有的形态都已经达到轮回的终极,很难想像还会演变成什么新的形态。而我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了使城市生存的、看不见的理由,通过这些理由,也许它们死后还可以复活。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总有一条路你必须走,总有一条路你必须放弃,选择根本就是放弃的同义词。 ----卡尔维诺
●每一次开始都是这样一个抛弃众多可能性的时刻。 ----卡尔维诺《美国讲稿》
●旅行的时候,你会发觉城市是没有差异的:每个城看起来就像任何一个城,它们互相调换形状、秩序和距离,不定形的风尘侵入大陆,你的地图却保存了它们的不同点:不同性质的组合,就像名字的笔画。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你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只为了摆脱怀旧的负担罢了!”他这样喊,或者:“你带了满船的悔恨回来!”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