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福柯的名人名言
日期:2017-09-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福柯的名人名言

  ●尼采说:上帝死了!
福柯说:人死了!
上帝死后人必死,这是历史的规律。

  ●忧郁症患者喜欢独处,躲避人群;这些使他们更沉溺于他们谵妄的对象或屈从于支配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他们似乎对其他一切都无动于衷。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自从人类堕落以后,人类就把劳动视为一种苦修,指望它具有赎罪的力量。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我们头脑的错乱是我们盲目屈从我们的欲望、我们不能控制和平息我们感情的结果。由此导致了迷狂、厌恶、不良嗜好、伤感引起的忧郁、遭拒绝后的暴怒,狂饮暴食、意志消沉以及引起最糟糕的疾病——疯癫的各种恶习。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人的灵魂的历史现实是:生于被束缚与被监视。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人的终结、时代的终结都带着瘟疫和战争的面具。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是这种万物都无法逃避结局和秩序。甚至在此岸世界都感受到的这种威胁是一种无形之物。但是在该世纪的最后岁月,这种巨大的不安转向了自身。对疯癫的嘲弄取代了死亡的肃穆。人们从发现人必然要化为乌有转向戏虐地思考生存本身就是虚无这一思想。面对死亡的绝对界限所产生的恐惧,通过一种不断的嘲讽而转向内部。人们提前解除了恐惧,把死亡变成一个笑柄,使它变成了一种日常的平淡形式,使它经常再现于生活场景之中,把它分散在一切人的罪恶、苦难和荒唐之中。死亡的毁灭已不再算回事了,因为它已无处不在,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徒劳无益的口角、蝇营狗苟的争斗。头脑将变成骷髅,而现在已经空虚。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尼采,德国哲学家,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杰克·伦敦、福柯和德里达等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而直接受他影响的文学家同样数不胜数:茨威格、托马斯·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还有我们熟悉的鲁迅。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灵魂如同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忧虑和无知的不毛之地,知识的海市蜃楼中或无理性的世界中。这叶小舟完全听凭疯癫的大海支配,除非它能抛下一只坚实的锚——信仰,或者扬起它的精神风帆,让上帝的呼吸把它吹到港口。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生命权力和主体性当我们讨论当代社会,讨论命令和服从在当代社会中的运作形式,讨论当代社会中抵抗和生命选择的表达形式时,我们讨论的出发点是一个基本的认知:这个社会确实被包含在资本之中了。权力渗透到了生命之中。福柯在他主要著作中解释了主权权力在几个现代世纪中是如何转变为生命权力的。生命权力是渗透到经济、政治和意识维度的一个概念——生命权力概念代表了现代性的合成物,是渗透到生命权力的一种功能理性,是带来越来越广泛的资本主义统治的经济行动的一种工具理性,同时也是影响意识的一种有效的交流行为。 ----安东尼奥·内格里《超越帝国》

  ●这种改革的特点不仅在于医学的天平进一步向临床倾斜,而且还在于这种倾斜也被更广泛的理论教育所校正。每当确定一种在病人身上进行的实践经验时,人们就会强调把特殊的知识与某种一般的认识体系联系起来的必要性。新的巴黎医学院在评论霜月十四日法令时所依据的两个首要原则是,该学院应该去“认识动物机能,从无生物的基本结构直到有机体和生命的复杂现象”,它应努力显示生命体与自然的关系⑧。此外,这种扩展将会使医学接触到一系列问题与实际需要:通过揭示人类与物质生存条件的密切联系,将能显示“如何使个体生命能够按照人们的合理期待尽可能广泛和长久地不受疾病侵害”;这是“治疗技术与社会秩序的接触点”。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正如死亡是人类生命在时间领域的界限,疯癫是人类生命在兽性领域的界限。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电影与历史的关系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奇怪的是,米歇尔·福柯的名字似乎游离于这些研究之外。尽管福柯没有写过纯粹意义上的活动影像论文,尽管他在这方面的论著不多,但人们仍记得福柯也曾偶尔涉猎电影,比如:法国电影资料馆甚至专门举办过一次以“福柯与电影——记忆影像,权力影像”为主题的电影节,以纪念他与电影的相遇。可是,这似乎并没有让任何人产生要对这两次“相遇”进行比较系统的对照的想法。 ----《福柯看电影》

  ●那是自然。其实,在福柯之后,我们都应该明白,秩序和怪异原本就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关键是要弄清这是一种怎样的秩序,以及荒诞之物为什么显得荒诞。看看上面的那段引文中关于鹿蜀这种动物的描述,你就可以明白我这样说的意思了。且看鹿蜀模样如何?“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这一番写照,乍看十分怪异,俨然是一个长得几分像马、几分像老虎、生着白脑袋红尾巴、叫起来好像人唱歌的异性怪兽,《山经》的丛山峻岭中,诸如此类生得形象怪异的鸟兽比比皆是,触目可见,谁也没有真正见识过这样的怪物,正是这一点,让人觉得《山海经》是一部彻头彻尾瞎编乱造的怪书。 ----刘宗迪《古典的草根》

  ●读完《疯癫与文明》。最后一句话:世界试图通过心理学来评估疯癫和辨明它的合理性,但最它必须首先在疯癫面前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就猜测福柯受过专业的精分训练,因为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家R.D.莱恩如出一辙:健全与疯狂的判定是由两方面决定的:判断者与被判断者。而人与人总是存在普遍性、绝对性的冲突和误会的。果然如此…

  ●自恋是愚蠢在其舞蹈中的第一个舞伴。其原因在于,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关系:自恋是疯癫的第一个症状。其原因还在于,人依恋自身,以致以谬误为真理,以谎言真实,以暴力和丑陋为正义和美。“这个人比猴子还丑陋,却自以为如海神般英俊;那个人用圆规画出三条线便自以为是欧几里德;第三个人自以为有美妙的歌喉,其实他在七弦琴前像个傻瓜,他的声音就像公鸡在啄母鸡。”在这种虚妄的自恋中,人产生了自己的疯癫幻象。这种疯癫象征从此成为一面镜子,它不反映任何现实,而是秘密地向自我观照的人提供自以为是的梦幻。疯癫所涉及的与其说是真理和现实世界,不如说是人和人所能感觉的关于自身的所谓真理。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福柯的名人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