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满足的语句摘抄_关于满足的语句
日期:2020-03-31 03:00: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满足的语句摘抄_关于满足的语句

  ●《不满足
人们总是不满足。
人们不满足只能靠双腿走路,发明汽车
人们不满足只能在地上走,发明了飞机
人们不满足……
我们只会攫取大自然给予的一切去满足我们的欲望
从始至终,人没有因我们的天不够蓝,我们的水不够清,我们的山不够而行动
如此自私的我们还因自己这种品质沾沾自喜
等到有一天,我们的星球开始不满足了,开始自私了。
受苦的还是我们自己吧!

  ●在此只是为了要成为你自己,而不是要成为别人,不要让其任何人来驾驭你,也不要试图去驾驭其它任何人。你在此并不是为了要去满足其它任何人的期望,其它任何人在此也不是为了要满足你的期望。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神圣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命运,他必须去满足他自己的命运。他自己的命运被满足,他就满足了整体,如果他自己的命运没有被满足,他将会在整体的中保持好像是一个创伤。 ----奥修老子道德经

  ●「满足」(satisfaction)这个字必须被加以了解,这个字非常奇怪,它来自拉丁文的字根satir,满足(satisfaction)、满意(satisty)、和饱足(satiate),它们都是来自satir这个字根,而satir这个字来自一个梵文的字根sat。sat意味真实的,那个绝对真实的。从同样的这一个字sat又导出一个日本字叫作satorir(三托历),它的意思是一个已经达成真理的人。Sat意味着成为真理,或是一个已经达成真理、已经达到三托历的人。但是在求得满足或饱足的过程当中,他们丧失了跟他们原始的根的接触。除了真理以外其它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满足,所以当你在世界成功时候并不会有满足。只有真理能够满足。 ----奥修《老子道德经

  ●无欲即是无限,无限即是自由,自由即是本来,本来即是永恒,永恒即是完整,完整即是满足,满足即是无欲。这就意味着,欲求就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不完整,不完整就是不永恒,不永恒就是不无限,不无限就是不本来。

因而,非无限自由,则不足以无欲无求,或绝对的完善和满足。由此来看,天下也只有本来或神灵可以如此。这就意味着,除非你自觉心神,自觉心灵无限自由或自觉本来即本身,否则将永远可能完善,也永远不可能满足。 ----Z《“永恒”首告版:未来启示录

  ●如果问我为什么喜欢同性恋,支持同性恋,我会说,因为我在他们那里看到了“满足”。
他们对“我爱你,你我”而感到满足;
他们对周围人的真心祝福而感到满足;
他们对自己生活在不被歧视环境而感到满足;
他们对所有相爱的人们能够在一起而感到满足;
他们还对自己的现状——与亲人爱人朋友生活在一起而感到满足。

他们没有错,我们也没有错,错的不过是禁锢人心恶魔——它在侵蚀着、魔化着人类最原始的充满善意的心。

  ●当你拥有时,你会感到满足,感到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得到的,感到这一切不会消失。
而当你因为走错一步而真正失去它们的时候,你才会追悔莫及,想着当初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当初要是那么做就好了、如果当初不是怎么怎么样……
可是幻想终究是幻想,它不是现实。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你把肠子悔青了都是无济于事。
照这样下去,当人们有一天懂得如何珍惜时,恐怕心灵以早就是千疮百孔了。
只有一句话:既要对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也要时刻感到不满足。
这句话不矛盾。
要满足现在的生活水平、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不去奢望别人的;而“不满足”指的是对现在生活的期盼和珍惜,珍惜眼前的一切、期盼明天又是一个美好的一天。
如果人人都能这么想

  ●典型的不快乐者是年轻时失去某种正常满足的人,他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其他满足都重要,从而使他的一生只朝一个方向发展,同时他还过分强调这种满足的实现恰同那些与之相关的活动相反。然而,这种现象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在今日已极为普遍。一个人所受的打击可能沉重之极,以至他不再寻求满足,而只图消遣和遗忘。 ----罗素《罗素说:快乐生活》

  ●(2)人的需求是呈阶梯状分布,并且不断上升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依次形成阶梯状分布。生理需求是人类最根本最直接的需求,但是给人的满足感小;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往往是在前面四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去追求,但它带给人的满足感最大,满足这类需求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
每个人都沿着需求层梯向上攀登,一个需求满足以后,又会有新的需求产生。而新需求的产生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个体感到缺乏些什么,即不足感;另一个是个体期望得到什么,即求足感。一般说来,当人们有不足感和求足感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为 ----沈媛

  ●每当你觉得快乐或不快乐,满足或不满足时,你都清楚地跳出来看一下自己,这时被刺激被满足的究竟是什么?我需要这样的满足吗?人的确很难认清自己。唯有常常问自己问题,离自己有点距离,你才能清楚看到那个状态下的自己是什么。 ----梁文道《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谁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贫穷,但谁都满足于自己的平庸。谁都不满足于自己的统治力,但谁都满足于自己的判断力。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

  ●即使你拥有全世界,你还是不会感到满足。外在于你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能够真正地满足你,真实的满足来自于你内在的成长,来自于你内在潜力的最终实现,来自于你内在本性的开花。一颗种子即使埋藏在堆积如山的肥料里面,但如果它没有能够发芽成长为一棵大树,种子是不会有满足感的。 ----张方宇《香港版单独中的洞见》

  ●每种生活都使你有某种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是否当各种不满足加在一起时才能满足呢? 每个人都在另一个人上阅读自己那不用文字书写的历史。 一旦你放弃了某种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你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东西可以放弃。 ----伊塔洛·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之所以我觉得
‘满足会孤独’
‘知足会幸福’
如果真正满足就好比瓶子满著'
没有实实在在的一个空间是完全不用地球人进步学习的'
即便死也是和生一样的结论'
同样要学要接受要顺遂?
所以我认为彻底的满足等于孤独'
生无可恋好比死的境界'
而知足我认为知得之足还可以更加足上足'
结果才能遇见满足'
知足不代表满意之结束'
而是知到还有不满度数'
所以我很喜欢原句鼻祖「梭伦--活到老学到老」
正当之下都是无限量无知数的能量?
所以我们争取路途平坦不再崎岖'
我们就必须不满而知?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呢?
人们择偶时候考虑的这种种条件其实是能满足人们不同方面需要的利益,有的是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利益,有的则是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的利益。
而考虑对方的思想品德、生活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其实是在看对方是否拥有能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的一些利益。
所以婚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 ----《利害学》

  ●深刻的感情从来与满足无关,满足只能贬低情感,使情感堕入舒适,惬意和自我庆幸的泥潭。爱一个不爱你的人,一个登徒子,一个同性恋,那些无力满足你的人,这样你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爱情的重创,没有虚荣心的愉悦,安全感的满足,甚至没有身体的舒适,只有爱情,令人身心疼痛的爱情。 窒息你的自尊,抛弃通用的爱情准则,忘掉幸福的标准模式,剥掉这一层层使感官迟钝的世俗的老茧,赤裸裸的,脆弱柔软的,只剩下爱情了,要多疼有多疼,美丽得不可方物,改变天空的颜色,物体的形状,让每一次呼吸都带有质感,生命从此变得不同……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

  ●我们常常要透过别人这面镜子,才能了解自己。但既然是镜子,就有可能变形或扭曲。这时,我们要靠自己敏锐感觉看清楚自己。每当你觉得快乐或不快乐,满足或不满足时,你都清楚地跳出来看一下自己,这时被刺激被满足的究竟是什么?我需要这样的满足吗?人的确很难认清自己。唯有常常问自己问题,离自己有点距离,你才能清楚看到那个状态下的自己是什么。

  ●他说怎么样我都不满足,其实我也有满足的时候,只是满足的时候比较少而已,正因为我永不满足所以才天天向上越来越好。

  ●每个人在这样的社会中都有追求财富的极大渴望,而且这种渴望永远都不会有彻底满足的一天。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地胜过别人,每个人就都不会得到永远的满足。无论生产效率提高到什么程度,哪怕是充分满足了人们生活和物质享受的需要,人们依然想着出人头地和高人一等,这样的欲望使得经济发展不存在让人们满足的一天。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投资满足的是最低的两种需求:生理需要及安全需要。通俗地讲,就是钱能生钱,人类的贪欲可以合理合法地得到满足。而慈善则可以满足最高的两种需求: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帮助他人,收获他人的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慈善行为的基本逻辑。正因为投资和慈善都可以满足人类的天然需求,因此是可持续的。

  ●原来思念也满足,有那么个你已满足,只是谎言,其实我固执,没有你,我习惯还一个人,沉默去接受,一天又一天,
原来失去也足够,有那么个你已足够,那是谎言,其实我期待,没有你,我总爱拒绝别人,冷漠去忍觉,一段又一段故事
原来放下也满足,有那么个你已满足,只是谎话,其实我痴情,没有你,我总是觉得孤独,无情去感受,一个又一个人

  ●“不管遇到什么人,对他们来说都是检验自己魅力的机会,哪怕相处时间不过短短几分钟,他们仍然非常想要确定自己被人尊重和喜爱。“
”我对批评和拒绝非常敏感,遇到冷淡或对我的“魅力”无动于衷的人,我会不知所措“
”她所表现出来的引诱既非有意献身亦非交往承诺“
”身不由己地想要吸引别人注意自己,表现得美好动人,讨人喜欢;同时极难投入到稳定满足的情感关系中“
”表演型人格从反复引诱别人的过程中获得的满足大大超过投入一段持久的关系中所获满足。看到自己能吸引别人就能使他得到肤浅的满足,而冒着令对方失望的风险在交往当中展现真实的自己,这反而让他惶恐"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恰如其分的自尊》

  ●常有人问我:不去想那些人生的大问题,岂不可以活得快乐一些?
我想用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的话来回答: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 ----周国平《微博》

  ●爱情的可贵,是因为它的质地,和人性是—块布料上裁剪下来的。如果—种爱情,只是甜熟的赞美,温柔的呵哄,浮泛的肉欲,只有积极,建设,平等,互动,那是因为它的钻头没有深入人性的深处,飞沙走石,继而激起渣滓和秽物。格林的挑唆,自私,占有欲,亨利的卑贱,逃避,怯弱,萨拉的摇摆,背叛,不忠,都是爱的排泄物。廖一梅说,“深刻的感情从来与满足无关,满足只能贬低情感,使情感堕入舒适,惬意和自我庆幸的泥潭。爱一个不爱你的人,一个登徒子,一个同性恋,那些无力满足你的人,这样你可以更加清晰地遭受爱情的重创,没有虚荣心的愉悦,安全感的满足,甚至没有身体的舒适,只有爱情,令人身心疼痛的爱情”。 ----《各自爱》

  ●我以为,做出一道极难的难题的满足,和吃了一顿大餐的满足根本是指的两件事,且无法沟通,因世上只有十万分之一的人可能有过智力上满足的体验吧,只是词语把两种感觉变得有点像,满足本身就是无本质的。疲倦也如此。 ----石康《石康微博》

  ●明明知道舍弃的话就能变得轻松。强行不舍弃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然而也会不止一次地想着没有舍弃掉真好。所以,我仍在这里。感到满足。明明知道舍弃的话就能变得轻松。强行不舍弃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然而也会不止一次地想着没有舍弃掉真好。所以,我仍在这里。感到满足。明明知道舍弃的话就能变得轻松。强行不舍弃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然而也会不止一次地想着没有舍弃掉真好。所以,我仍在这里。感到满足。明明知道舍弃的话就能变得轻松。强行不舍弃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然而也会不止一次地想着没有舍弃掉真好。所以,我仍在这里。感到满足。

  ●—当叫家年人事满足我们的时候,主格物以们为好是好人,当主格物以们事满足不了我们的时候主格物以们为好不是人,当我们能事满足叫家年人的时候我们为好是好人,当我们事满足不了叫家年人的时候我们为好不是人————裴绍出中

  ●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

满足不了,或者不想满足,可以拒绝,但不要道貌岸然地攻击孩子虚荣、自私、不懂事。 ----李雪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我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得到回报。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去满足欲望的过程,满足不了就会痛苦,满足了又会无聊。

  ●叔本华说:“所有两情相悦的感觉,无论表现得多么超尘绝俗,都根源于性冲动。”
亚里士多德说:“在交媾以后,所有动物都会忧郁。”布鲁诺补充道:“无法满足情欲让人痛苦,情欲的满足却让我们悲伤。我们所向往的,只是过渡阶段的那个短暂片刻。”编著者继续说:“那是生殖器官的肌肉在每0.8秒收缩一次时才会有的狂喜幸福。在那以前是痛苦,而在那以后却是忧郁。”“人的满足是短暂的。”
黑格尔说:“本能和激情无非是主体的活力,主体就是以它为实践的目标。”编著者解释这句晦涩的话:“人‘堕落沉迷’,从道德的深海游上本能冲动的浅滩,只有在那里,人才能感受他的活力,人才是人。” ----小宝《老而不死是为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满足的语句摘抄_关于满足的语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