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发,仰头为君笑。画眉,愿遮鱼尾角。
笑看,君欲比天骄。愁叹,时光渐依老
时光已了,君可与我奏一曲天荒地老?
岁月寂寥,君可知我又为谁一萍而笑?
若君已是天骄,可否为我卷三千怒涛?
若君未成天骄,可否与我演白头到老?
若我已老,烦请君莫笑
身试红妆,看我红尘独傲!
●春风画卷三百里榴火
看痴风光怎么去着墨
你林间过 鸦鬓簪花一朵
回眸语脉脉
转头十年眼见王城破
朱砂一点终美到零落
鲜血去筹措
不过留下几句执着
千里奔赴一笑而过
不管不顾世人说
几杯青罗拂能醉我
上宫楼独卧
眼底辉光掌中烛火
九龙塔高影寂寞
一缕故人思不叫破
天地此夜雪婆娑
案上残红雨打风吹落
一坛愿酒又十年蹉跎
日月如梭 人海里任漂泊
小舟看烟波
夜深梦深念昔日因果
命签一支批下因缘错
提笔还斟酌
满壁画像一室沉默
你的名字谁的王座
稗官野史还猜度
前尘里旧事早淹没
风在青苹末
●春风画卷三百里榴火,看痴风光怎么去着墨。
你林间过,鸦鬓簪花一朵,回眸语脉脉。
●上联:十个学生,九个忙应试,八天备考,七点起床,背得六亲不认五官不整,为的是四页试卷三道大
题,最后蒙得二不拉几,一塌糊涂!下联:一所学校,二个考试周,三餐无味,四面寒风,记得五脏耗
竭六腑不全,为的是七周寒假八科不挂,最后落得九蒙一中,十分命苦!
●提笔不为名传,只为一字相思执念;再伏案,何需管宣华墨染。
抚琴不为婉转,只为一曲月下花前;再引弦,何需管相思绵延。
举杯不为愁怨,只为一语灯火阑珊;再相见,何需管阡陌擦肩。
谈笑不为风言,只为一诺此生不换;再思念,何需管徒增牵绊。
君临不为江山,只为一人此生安然;再留恋,何需管空余不堪。
归隐不为河川,只为一誓沧海桑田;再思迁,何需管记忆回旋。
落发不为白莲,只为一生佑你平安;再还愿,何需管庙宇孤单。
菩提不为佛缘,只为一世三生眷恋;再颂传,何需管经卷三千。
仗剑不为云间,只为一言守你安然;再抚颜,何需管寂寞无边。
扶摇不为九天,只为一段千年之恋;何须叹,纵是千年亦无憾! ----傅子君
●毛西河喜欢立异争名,好与人抬杠,最典型的故事出自《随园诗话》卷三:有人引“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认为是苏东坡近体诗中最佳者。西河不以为然,说:“一定是鸭知道,难道鹅就不知吗?” ----陆灏《东写西读》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
●我们现在引用陶诗这一句的时候,都说“悠然见南山”,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在较早期的传本里,“见”字却有作“望”的,例如《昭明文选》卷三十(题作《杂诗》),及《艺文类聚》卷六十五所收录的,都作“悠然见南山”。宋代的苏东坡大概也看到有作“望”字的传本,所以他比较“见”、“望”二字的优劣,曾说过: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可喜也。
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
这是说“见”的好处在自然,没有刻意用力的痕迹。 ----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
●你说,红尘如梦,醉一场何妨,后来,一指流年,一指殇,空对长街古廊。
你说,红楼红花,何以夕人玉,后来,一座红楼,一人迷,繁花落尽无香。
你说,宁负如来,也不负红颜,后来,一盏青灯,一清音,静看红尘无常。
你说,十里红妆,许一世姻缘,后来,一窗红帘,一孤影,叹月如己悲凉。
你说,执子之手,仗剑天涯行,后来,一人天涯,一曲殇,回首间此生枉。
你说,画楼挑灯,与我花前月,后来,一轮明月,一夜霜,天涯生死茫茫。
你说,一世芳华,不倾诉离殇,后来,一城风沙,一人悲,苦酒一杯醉香。
你说,一夜红宵,一世两相惜,后来,一人梳妆,一人殇,铜镜一面面黄。
你说,西厢红房,书一卷三生,后来,一纸旧事,一卷黄,西楼望月影惶。
●你说,等一人红妆,携一人尘世欢醉,后来,半面红妆,月下惆怅不知红烛昏黄。
你说,观一轮明月,画一楼红颜如玉,后来,明月薄凉,庭院春深谁叹烟雨彷徨。
你说,挑一盏笼灯,照一人十里长街,后来,留倾一人,十里长街月怜只影凄惶。
你说,舞一曲惊鸿,梦一场紫雨云烟,后来,一曲落尽,一朝风雪吹过花楼西窗。
你说,绣一幅鸳鸯,书一卷三生姻缘,后来,咫尺天涯,秋水漂泊冷了十里花香。
你说,谱一曲江湖,写一段千古绝唱,后来,相忘江湖,千回百转难逢花居古廊。
你说,捞一轮水月,看一场风花雪月,后来,镜花水月,潇潇暮雨何时梦里梦郎。
你说,唱一宿天涯,听一曲玉人瑶琴,后来,天涯无期,千里孤坟谁弹夙愿凄凉。
●佳人独倚西窗台 垂眉小忆蝴蝶梦 梦留 唇微动
南风恋卷三千丝 葱葱指儿梳玉帘 帘动 帘轻吟
●一袭温良,想你年轻时容颜。此后,闲来书卷三千,听苏州评弹。岁月里,愿这般惊艳。
●人影眸深,诗怀骨瘦,归来秋暮风烟。知君离去,难抑泪潸然。几度魂牵梦绕,空剩得、薄卷三篇。别来久,痴情未有,小字散尘寰。无眠。看月罢,伊人楚楚,孑影谁怜。纵双瞳秋波,难抵桑乾。莫问幽幽何意,有道是,飞鸟知还。无言处,素笺零乱,落在枕函偏。
●“你说在中国的思想家中,你最喜欢孟子的,最喜欢主张性善说的孟子。”“恩。”“我却喜欢荀子的思想。也就是说人性本恶。这就是成人的认知。有智慧有力量的人采取相称的行动有什么不对?财阀想做什么?政客们谋取利益不都是他们的自由吗?”“你确确实实地看过荀子的文章吗?”“唔。”“”事实上,这个人连一行的荀子都没读过。只不过因为说喜欢孟子,所以他才刻意提出荀子加以对抗的。中学生的历史参考书上简单地写着“孟子主张性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说”,所以他只是取了表面的意思,自己随意加以曲解罢了。“请问荀子的哪一部分写着:人性本恶,所以,不管权力者做什么坏事都无所谓?”“哪、哪一部分……”“荀子二十卷三十二篇中的哪一个地方这样写的?请你告诉我。荀子的性恶说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还为来自域外的商人制定了贸易规则,创立了一套正规的管理体系。在离敦煌不远的古代要塞悬泉置遗址中发现的【一卷三万五千字的文献】,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河西走廊咽喉之地的日常商业活动。这些文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从其内容得知,进入中国的客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走,他们将拿到通关文牒,也常常会被官员询问,其目的是确定这些人最终能返回故里。像当代旅店的顾客注册制度一样,这些来客的信息均被仔细记录:他们吃饭花了多少钱,来自哪个国家,什么身份,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天下第一徐凤年》
红尘半卷三尺台,
楼头夜雪两更钟。
弹指剑去三千里,
朝闻西去过晚霞。
雪中漫步悍刀行
白发垂肩为红颜
天上剑仙三百万
遇我也须尽低眉
《满目疮痍西及北》
曾知朝闻夕死因悟道
而今胸怀壮烈为国亡
十万男儿热血头颅抛
西北黄沙何处祭英魂
风吹叶落凄声千百里
琵琶指弹一首北凉曲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
●第一卷 下卷三 魔族来人
午饭时候,阿贞和老八在饭厅里恩恩爱爱吃着饭,老八体贴着为爱人夹着各种喜欢的菜,目光交流情意缠绵,前天晚上发生的不愉快已经消散无踪...
众人看着两人的目若无人,嫌弃的嫌弃、羡慕的羡慕、摇头叹息的叹息、无语的无语,十二放下碗筷不满道。
“八哥,你们这样让我们怎么吃饭?”
阿贞瞥了十二一眼,16岁的少年半点不知情识趣、最是烦人,笑着打趣道
“等你遇到喜欢的女人,没准比你八哥还要痴缠呢,说起来,你也16岁了,是时候该找女
●《忆浮生》卷三
夫天不仁兮凭乱语,地不仁兮掳走浮岚去。余生之初天未泯,余生之后世无道。此生虽为落雪之命,不甘葬于大地,而千载光阴逝沧桑,苍天不复以往。有风长迎兮余离经叛道,逆道伐心兮余佝偻前行,若天有眼兮怎堪看余血洒碧落泪黄泉?若念有灵兮怎不散尽沧澜舍余去?仰天长啸兮何惜一死!纵观前路黯然无际余命里不屈,凭此心,来生执剑孤胆逆苍又何惧。
●《忆浮生》卷三
梦里挑山河,凡心归故里。
有我半生情,别卿无处依。
寂寥三载黄粱梦,风花散尽冷桥头。
曾将秋水送伊人,可惜伊人已旧人。
半盏花茶风吹过,秋江月色随人老。
孤影流浪红尘里,赤子心亡眼沧桑。
知我红尘意,葬我红尘心。
浊浪滔滔只身负,沧海轻舟半渡轮。
不知冬月凛寒苦,元夕佳节夜临坟。
坟头枯草已成霜,昔梦今在何处?鬓已霜?
鬓已霜,何年去仙乡。
盼君不曾语,一眼泪千年。
白云逢浪子,银竹点楸秤。
●【卷三】若你也真正体会过孤单,那你是否也会珍惜眼前,人在不该明白的年纪明白了所有,想必经历了很多所谓的经历,潦草世间,我一直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第一个人,或许是结束的最后一个人,那个人便是最好的开始,也是最好的结局,在这个开始和结束的过程中间,你会经历很多个人,然后命运会自然而然的让你以第一个人作为结局而结束,今天是一月的十二号,凌晨十二点五十二分,我读完了一本书,也过完了这一年,不过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