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过剩,造成我们吞食的实际上是对欲望的填补,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生理上有多么难以忍受的饥饿感,而是把吃东西当成了一种发泄和享乐,就像吸烟等习惯一样,凡事要有个度,万物之间似乎都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正因为吃的太多太杂太放肆太不科学,所以轻断食不失为今天吃饱了撑的的城市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轻断食》
●各种领域问题的‘’积累和发展‘’跟‘’问题‘’的管理者有关。也就是说由于管理者的‘’不作为‘’或“伪作为”造成的。要想消弱问题首先要下狠心解决“作为问题”,否则,所谓的改善、发展都是理性的梦话……
●妳吃什么,妳就像什么。那些被妳吞进肚子的食物努力挤过器官、进入血液,成为妳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只要把垃圾食物放进肚子里,妳就是个垃圾。 ----萝莉?费里曼《瘦婊子》
●深夜,多么安静,让人想到死亡。晚安,世界。不,是早安才对。深夜,清晨。是一个时间段。也就是说,在地狱的最低端,是天堂的开始。一定是这样的 不要绝望 会走到天堂的
●文学之于哲学就犹如生活历练之于从实践经验中摸索出来的科学。也就是说,生活历练让我们了解到个体的现象,并且是以实例的方式,但科学则涵括整体的现象,采用的是普遍的概念。这样,文学就通过个别的情形、通过例子让我们了解到人的柏拉图式的理念,而哲学则教导我们在普遍和总体上认识透过个别显现出来的事物的内在本质。 ----叔本华《论文学》
●计划拟定得完善与否,将决定你是否能真正达到目标。而且,就算这目标又高又远,好的计划也能告诉你“我现在到底该做什么?”也就是说,好的计划可以将梦想般的远大目标,转换为当下该做的“To Do 清单。”只要实践这个计划,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就更高。了解这点之后,是不是更有斗志了呢?计划法就是这样的好东西 ----本山胜宽《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
●首先,你必须搞清楚反弹可能的具体走势形式,因为同样是30分钟级别,不同形式,对应的对应的操作难度与方式都是不同的,而最大的难点在于,你并不能事先知道反弹究竟用什么的方式,因为这涉及预测,而一切预测都不能纳入操作计划的范围,只能聊 天吹牛时使用。所以要解决这难点,必须从绝对性出发,里面不能涉及任何预测。,如果你一定要等上下上都完成才抛出,那很可能面对这样的尴尬,就是你在第一个上的最低点买的,在上下上的电梯过后,你只有一个可能连手续费都不够、稍纵即逝的卖点。因此,这种操作,注定是只有相对的理论上的绝对安全性,而没有具体操作安全
因此,在这种分析下,具体的反弹操作一定是同次级别分解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30分钟级别的反弹,是按5分钟的节奏去处理
●西红柿内含的“谷氨酸”能够让你的味蕾感受到美味的感觉,因此它跟任何食品的相溶度都很好。而且通过加热西红柿能够增加其中的美味。此外,西红柿的酸味能够去除肉类、鱼类的腥味,还能调出蔬菜本身的味道。将西红柿与其他材料一起烹饪,能够充分吸收其他食品的营养,这也是西红柿的一大优势。
也就是说,晚间西红柿能够在帮助你减肥的同时满足你享受美味的食欲。 ----唐泽明《晚间西红柿减肥》
●想改造身体,威力最大的方式莫过于断食
暴饮暴食令人阴郁又恐惧,但断食令人喜悦且勇敢。
间歇式断食让我们重新与人体的根本设计接轨,不但是减肥之道,也是长期保持健康的法门。
轻断食希望借此骗到身体,让身体以为你可能遇到了饥荒,必须从活跃,高速运转的状态切换到保养维修的状态。
身体用这种方式应付饥荒,是因为人类在有一餐无一餐的年代完成进化。我们的身体是设计来应付压力及冲击的,逆境会让身体更健康、更强壮。科学术语是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也就是说,你会越挫越勇。 ----《轻断食》
●果你手中有一个苹果,别人手中有个梨。你想要品尝梨子,就得学会分享切半,这样就可以享受两种水果的滋味。也就是说,首先你手中要有一个苹果,才有与人交换的资格。
●也就是说,文字把那被死亡频频中断、并因此是支离破碎的人类意识重新恢复一体。这样,在远祖那里就产生了的思想可以交由后代子孙继续思考、完成。人类及其意识被分裂成了数不胜数匆匆即逝的个体,文字则对此作出补救,并对抗着不可阻挡地匆匆溜走、夹带着遗忘的时间。 ----叔本华《论历史》
●我们对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对一个物的存在与必须通过它而成立的另外一个什么物的存在之间的关系的可能性,是决不能通过理性来理解的。……虽然如此,我决不是把这些概念认为仅仅是从经验中得出来的,决不是把在这些概念里所表现的必然性当做虚构,当做是从长期习惯得来的纯粹假象;相反,我已经充分地指出来过,这些概念以及由之而生的原则都是先天的,即在一切经验之先建立起来的,它们具有无可置疑的客观准确性。(同上,第79页) ----休谟
●根据北宋哲学家邵雍的计算
世界上的事物将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
完全重现
也就是说
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后
我们还会在这里相遇
我还会爱上你 ----萧公权,(汪荣祖译)《中国政治思想史》
●科学是用来解决可以解决的、具有明确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家所解决的问可能用现有的实征技术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或是一个理论是目前没有技术可以来验证的,那科学家就不会去研究它了。例如,"在照顾3 岁以下的小孩子时,给予结构化语言剌激的孩子,其日后的阅读学习水平是否会比不给剌激的孩子要好呢?",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实征方法来获得解答。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呢?"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则不是可实征的问,也就不属于科学的问题了。 ----基思·斯坦诺维奇《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可证伪性标准是:要说一个理论是有用的,那么根据它所作的预测必须是具体的。也就是说,理论在告诉我们如果它是对的话,哪些事情应该发生的同时,还必须说清楚哪些事情不会发生。一旦后者发生了,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理论有些地方出错了。这时就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来取代原来的理论。这两种做法都会使我们提出的理论更接近真实情况。相反地,如果一个理论的预测包括了所有可能观察到的数据,那么这个理论就如张五常所讽刺的“套套理论”,套套逻辑永远不需要也不会修改。因此,一个成功的理论并不是那种可以解释或预测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事实或现象的理论,因为这样反而恰恰丧失了该理论的预测能力。 ----基思·斯坦诺维奇《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你知道我在世界上最珍视的东西吗?那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我自己思想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都放下刀枪了——也就是说,听任你的改造和影响。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是自己。也就是说自己变成了女人,回来找自己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发生了。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在淘宝里看到日常用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好多实用方便的东西,就一鼓气拍了一大车……一看吓一跳好几百块钱了!于是慢慢筛选,却发现很多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只是换了一种新鲜的方式存在而已。也就是说没有必要搬一堆垃圾回来占用空间。简洁就是方便。
●当苦闷袭来,你们就沉湎与苦闷。让苦闷压垮你们,你们干脆沉下去,一直沉到水底。就整体而言,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法则,即你们越早沉到水底,便能越快浮出水面。这个主意,用另一位伟大英语诗人的话来说,就是“目不转睛地直面糟糕”。苦闷之所以能博得如此关注,就因为它在其重复的、过剩的、单调的辉煌中呈现出一种毫无杂质的纯粹时间。可以这样说,苦闷就是你们的一扇窗户,透过它你们能看到时间,看到时间的一些特质,人们通常会忽视这些特质,以致危机自己的精神平衡。总之,苦闷就是一扇窗户,能让你们看到时间之无穷,也就是说,它能让你们看到自己在时间里的无足轻重。 ----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
●暂时具有见地的人是无法完全克服烦恼的,行者会因种种外在情境而卷入烦恼之中,即便只一瞬间,也会造业。如果持续烦恼较长时间,你就会造作恶业;也就是说,五毒会在六种感知当中,造作出负面业力,你迟早都会得到果报。因此,无论感受到什么烦恼,使你的注意力松懈下来,你都必须立刻有所觉察。 ----益西降措仁波切《益西降措仁波切官方微博》
●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才可能从理想变成现实。这里说的“优”,是优裕的优,不是优秀的优。也就是说,做学问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官;做官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学问。在这一点上,做得最漂亮最出色的是宋代文人。你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做官、治学两不误?苏东坡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官也是做得极好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也就是说,不完全是谈结核。而且她什么也不会懂的。不过我说的是:如果合乎逻辑地劝说一个人,告诉他,其实他没有什么好哭的,那么他就不会再哭了。这是很清楚的。您却认为,他不会不哭吗?” “要是那样的话,生活也就太容易了,”拉斯科利尼科夫回答。 ----《罪与罚》
●感冒不能滥用抗生素。普通感冒在医学上的名称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也就是说从鼻子到喉咙这些部位的急性感染都算感冒,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发烧、头疼、嗓子疼、咳嗽等,明确的致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随着普通感冒的发生,当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发生时,才能使用抗生素。 ----冀连梅《冀连梅谈》
●我终于觉察到自己的卑微之处 我深陷信念的囚笼种 虽然有时能凭借阅读书籍聊以自慰 但内心实则无比空虚 我想寻求我的同类 却发现一直都是一个人 想要回家 才发现那些限制自我的种子就是他们种下的 家庭 学校 这是让人保持沉睡最严重的地方 也就是说我这种人在某处自杀也没有人会发现那种永远无法自杀的冲动迟早会占据我的心 为了探寻自我 我必须再次离开
●周易上的确是说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但这“五十有五”却是不是天道之数,而是大道之数。也就是说,大道才是“五十有五”,而天道却真的只有“五十”。 ----无油《洪荒之第一神经》
●到头来,人类多数的行为会被归为笑话。时间再久,人类所有的行为都会被归为笑话。也就是说,世上的每分钟都是笑话。 ----左壮
●现在的你也许会觉得吃得少、睡眠不足并没有什么大碍,也不会对皮肤和身材产生多大影响。实际上现在只是因为你还年轻,所以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对你的DNA细胞的损伤可以通过快速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弥补。也就是说你的这些"任性"还是可以被"容忍"的,但如果这样过上10年、20年,情况就会很不一样。即使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你体内的细胞实际上已经遭受了很严重的损伤,没准哪一天就来个"大罢工",让你好好偿还一下年轻时"任性"所欠下的"健康债"。如果现在你还在每天吃快餐等没营养的东西,等着你的不仅仅是肥胖,还有更可怕的后果。 ----艾丽卡·安吉亚尔《成为世界第一美女的减肥法》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论证是推理的产品,而已被完整地写出来,并予以检验与分析。
关于“论证”我们关注的问题:论证所得出的结论是从论证所使用的前提或假定推出的吗?论证的前提能够为接受其结论提供良好的理由吗?如果论证的确能够为接受结论提供充分的根据,也就是说,如果断定前提为真就能保证可断定结论为真,那么其所使用的推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逻辑学导论》
●普通人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是因为这件事刺激到他的意识欲望,也就是说对他而言这是一件有切身兴趣的事。但是持续的刺激未必总是好的,也会带来痛苦。比如打牌这项看似风雅的流行娱乐,就可以提供刺激,但也只能提供一些微小又短暂的刺激,让那些真正且永恒的痛苦暂时得以麻痹——说到底打牌就是对意识欲念的一种隔靴搔痒。 ----叔本华
●——没有自觉的家伙们,只是单纯地追求着本能的愉悦。就好像那些追逐着血液气味的野兽一样。他们内心的这种情绪会直观地表现在他们的言行之上。所以,当你把你所听到、见到、并自己理解之后的事情,通过你自己再次讲述出来的时候,便已经充分地显示出你内心的想法。你的语言描述得最为详尽的部分,也就是你所最感兴趣的部分。也就是说,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就是了解他兴趣的最好方式。 ----吉尔伽美什《Fate/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