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中有一种酶可以分解肉类,所以人们在吃菠萝的时候往往嘴唇会流血。也就是说,我们在吃菠萝的时候菠萝也同时在吃着我们。
●“也就是说,不完全是谈结核。而且她什么也不会懂的。不过我说的是:如果合乎逻辑地劝说一个人,告诉他,其实他没有什么好哭的,那么他就不会再哭了。这是很清楚的。您却认为,他不会不哭吗?” “要是那样的话,生活也就太容易了,”拉斯科利尼科夫回答。 ----《罪与罚》
●当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喜欢谈论意志力的重要性,好像只要你意志力足够强,你就能坚持到底一样。而如果你没有坚持到底,那一定是意志力的原因。我从没有相信过这种意志力的神话。在我看来,意志力是非常不可靠的,你越强调它,越依赖它,你中途放弃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意志力总有可以承受的极限,就像一根已经绷得很紧的绳子,若是再用力的话,随时都会绷断。
如果我能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给我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这件事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欲罢不能,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也就是说,赐予我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道友,你应当知道’无中生有,有生太极,太极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吧?所以我们不论怎样还原,最多也就是还原于一,连太极都不可能达到。而至道若是还原却是直接从太极还原至有,现在的情形好像还打算从有至无啊。也就是说,如果任由至道返本还源,不但洪荒不存,就是混沌,鸿蒙,甚至于有都不会存在了,我们自然不用说也都会归于虚无,只是至道他老人家也就再也看不见后土娘娘了啊! ----无油《洪荒之第一神经》
●我认为是广东这地方的风水不好,或者是由于当地人民太贪吃,被吃掉的动物怨气凝聚,导致我噩梦不断。我决定还是回到成都去,反正我已经学艺有成,完全可以回到家乡开一家烧鹅馆。
没承想我回到成都后仍会做同样的噩梦,虽然我已经习惯了,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得上网求助。后来我在一本历史书里找到了答案:古埃及人是最早用玫瑰酿酒的民族,他们笃信人在逝去之前喝一点玫瑰酒,死后就可以和活着的人交换灵魂。也就是说玫瑰酒成了死者和生者的沟通媒介,就像一根跨越时空的电话线。 ----拳王《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
●当苦闷袭来,你们就沉湎与苦闷。让苦闷压垮你们,你们干脆沉下去,一直沉到水底。就整体而言,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法则,即你们越早沉到水底,便能越快浮出水面。这个主意,用另一位伟大英语诗人的话来说,就是“目不转睛地直面糟糕”。苦闷之所以能博得如此关注,就因为它在其重复的、过剩的、单调的辉煌中呈现出一种毫无杂质的纯粹时间。可以这样说,苦闷就是你们的一扇窗户,透过它你们能看到时间,看到时间的一些特质,人们通常会忽视这些特质,以致危机自己的精神平衡。总之,苦闷就是一扇窗户,能让你们看到时间之无穷,也就是说,它能让你们看到自己在时间里的无足轻重。 ----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
●首先,你必须搞清楚反弹可能的具体走势形式,因为同样是30分钟级别,不同形式,对应的对应的操作难度与方式都是不同的,而最大的难点在于,你并不能事先知道反弹究竟用什么的方式,因为这涉及预测,而一切预测都不能纳入操作计划的范围,只能聊 天吹牛时使用。所以要解决这难点,必须从绝对性出发,里面不能涉及任何预测。,如果你一定要等上下上都完成才抛出,那很可能面对这样的尴尬,就是你在第一个上的最低点买的,在上下上的电梯过后,你只有一个可能连手续费都不够、稍纵即逝的卖点。因此,这种操作,注定是只有相对的理论上的绝对安全性,而没有具体操作安全
因此,在这种分析下,具体的反弹操作一定是同次级别分解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30分钟级别的反弹,是按5分钟的节奏去处理
●人数往往和理性成反比,也就是说,在人数越多的时候,理性也就越少。 ----熊逸《春秋大义》
●任何一个特定的语段究竟是论证还是说明,这取决于那个语段所服务的目的。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确立某个命题Q的真,为此我们提出某个论据P来支持Q,我们可以恰当的说“Q因为P”。也就是说我们为Q建立了一个论证,P是我们的前提。但是假设Q是已知为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提出任何理由来支持它的真——但是我们可以希望对它为什么是真的给出一个说明。这样我们也可以说“Q因为P”——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为Q建立一个论证,而是给出一个对Q的说明。 ----《逻辑学导论》
●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才可能从理想变成现实。这里说的“优”,是优裕的优,不是优秀的优。也就是说,做学问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官;做官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学问。在这一点上,做得最漂亮最出色的是宋代文人。你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做官、治学两不误?苏东坡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官也是做得极好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到头来,人类多数的行为会被归为笑话。时间再久,人类所有的行为都会被归为笑话。也就是说,世上的每分钟都是笑话。 ----左壮
●计划拟定得完善与否,将决定你是否能真正达到目标。而且,就算这目标又高又远,好的计划也能告诉你“我现在到底该做什么?”也就是说,好的计划可以将梦想般的远大目标,转换为当下该做的“To Do 清单。”只要实践这个计划,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就更高。了解这点之后,是不是更有斗志了呢?计划法就是这样的好东西 ----本山胜宽《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
●果你手中有一个苹果,别人手中有个梨。你想要品尝梨子,就得学会分享切半,这样就可以享受两种水果的滋味。也就是说,首先你手中要有一个苹果,才有与人交换的资格。
●8、情人定律:男人想当女人的初恋情人;女人想做男人的最后情人。也就是说,男人总是希望他是她的第一个男人;女人总是希望她是他的最后一个女人。
●传统的婚姻观念,直接针对的是过日子,因此非常注重考查双方的能力、品性、出身,也注意一下相貌。最核心的标准是,男女双方要基本上般配,也就是说,俩人的大体情况要差不多,过大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家庭权力结构的失衡。这些客观调价既然会形成权力平衡的外在基础,也就更有可能促成长期的亲密关系。如果夫妻之间不能形成权力平衡,那就根本过不到一起,也就根本谈不上爱了。 ----吴飞《浮生取义》
●悲剧给予我们的快感并不属于我们对优美的感觉,而应该属于感受崇高、壮美时的愉悦。悲剧带来的这种愉悦的确就是最高一级的崇高感、壮美感,因为,一如我们面对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时,会不再全神贯注于意欲的利益,而转持直观的态度,同样,面对悲剧中的苦难时,我们也会不再专注于生存意欲。也就是说,在悲剧里,生活可怕的一面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人类的痛苦和不幸,主宰这生活的偶然和错误,正直者所遭受的失败,而卑劣者的节节胜利……。 ----叔本华《论文学》
●营养物质过剩,造成我们吞食的实际上是对欲望的填补,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生理上有多么难以忍受的饥饿感,而是把吃东西当成了一种发泄和享乐,就像吸烟等习惯一样,凡事要有个度,万物之间似乎都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正因为吃的太多太杂太放肆太不科学,所以轻断食不失为今天吃饱了撑的的城市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轻断食》
●喜欢与不喜欢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也不要在喜欢和不喜欢上,分出好人和坏人来。带着情绪倾向的眼光,难免会陷入褊狭。咬人的,你不能说它是坏狗。狗总是要咬人,这是狗的天性。也就是说,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还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当然了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论证是推理的产品,而已被完整地写出来,并予以检验与分析。
关于“论证”我们关注的问题:论证所得出的结论是从论证所使用的前提或假定推出的吗?论证的前提能够为接受其结论提供良好的理由吗?如果论证的确能够为接受结论提供充分的根据,也就是说,如果断定前提为真就能保证可断定结论为真,那么其所使用的推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逻辑学导论》
●根据北宋哲学家邵雍的计算
世界上的事物将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
完全重现
也就是说
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后
我们还会在这里相遇
我还会爱上你 ----萧公权,(汪荣祖译)《中国政治思想史》
●文学之于哲学就犹如生活历练之于从实践经验中摸索出来的科学。也就是说,生活历练让我们了解到个体的现象,并且是以实例的方式,但科学则涵括整体的现象,采用的是普遍的概念。这样,文学就通过个别的情形、通过例子让我们了解到人的柏拉图式的理念,而哲学则教导我们在普遍和总体上认识透过个别显现出来的事物的内在本质。 ----叔本华《论文学》
●普通人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是因为这件事刺激到他的意识欲望,也就是说对他而言这是一件有切身兴趣的事。但是持续的刺激未必总是好的,也会带来痛苦。比如打牌这项看似风雅的流行娱乐,就可以提供刺激,但也只能提供一些微小又短暂的刺激,让那些真正且永恒的痛苦暂时得以麻痹——说到底打牌就是对意识欲念的一种隔靴搔痒。 ----叔本华
●我们对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对一个物的存在与必须通过它而成立的另外一个什么物的存在之间的关系的可能性,是决不能通过理性来理解的。……虽然如此,我决不是把这些概念认为仅仅是从经验中得出来的,决不是把在这些概念里所表现的必然性当做虚构,当做是从长期习惯得来的纯粹假象;相反,我已经充分地指出来过,这些概念以及由之而生的原则都是先天的,即在一切经验之先建立起来的,它们具有无可置疑的客观准确性。(同上,第79页) ----休谟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是自己。也就是说自己变成了女人,回来找自己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发生了。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你知道我在世界上最珍视的东西吗?那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我自己思想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都放下刀枪了——也就是说,听任你的改造和影响。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科学是用来解决可以解决的、具有明确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家所解决的问可能用现有的实征技术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或是一个理论是目前没有技术可以来验证的,那科学家就不会去研究它了。例如,"在照顾3 岁以下的小孩子时,给予结构化语言剌激的孩子,其日后的阅读学习水平是否会比不给剌激的孩子要好呢?",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实征方法来获得解答。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呢?"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则不是可实征的问,也就不属于科学的问题了。 ----基思·斯坦诺维奇《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凡是人都有弱点,因为信仰(人的存活方式)就是人的弱点,通过人们的信仰,就可以知道哪些事人们不会做,哪些事人们会做,可以被掌握行动规律的人不能被称之为没有弱点,所以只有没有信仰的人才没有弱点。
「信仰:就是不想知道真理是什么(尼采)」,这就说明没有弱点的强大之人本应按照真理行事,但真理固然未曾出现,那也就意味着他没有要做的事,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那也就不存在他强大的意义,更不存在他存在的任何意义,也就是说所谓的「强大之人」的「灵魂」已经「死」了。
由此可见,凡是人类都必然按照某种方式存活,也就是说他们的行动都会有规律,追求真理的人亦是如此,他们看似是强大之人,但只是在寻找「强大」,并非真正的强大。所以,一切仍是存在的人类必然有弱点。
●深夜,多么安静,让人想到死亡。晚安,世界。不,是早安才对。深夜,清晨。是一个时间段。也就是说,在地狱的最低端,是天堂的开始。一定是这样的 不要绝望 会走到天堂的
●感冒不能滥用抗生素。普通感冒在医学上的名称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也就是说从鼻子到喉咙这些部位的急性感染都算感冒,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发烧、头疼、嗓子疼、咳嗽等,明确的致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随着普通感冒的发生,当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发生时,才能使用抗生素。 ----冀连梅《冀连梅谈》
●一,二,三,三是我的幸运数字,也就是说幸运的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