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唯一一个让我保有微笑的人
我想
这就是最不加矫饰的幸福吧
能遇见你
我很感激
●快乐很简单,快乐即放弃。放弃不堪的负荷,放弃满腹的哀怨;放弃虚伪的矫饰,放弃纤巧的诡辩;放弃失落后的痛楚,放弃屈辱后的凄婉;放弃无休止的争吵,放弃没尽头的周旋;放弃对情感的奢望,放弃对金钱的渴盼;放弃对权势的觊觎,放弃对虚荣的纠缠。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才真正懂得放弃是快。
●If a guileless child is on trial,
Should cause Justitia to be blind.
If crimes are poetically justified,
Would shine devils with delight.
Would shy angels away from meaningless fights.
若审判淳朴稚童,
应致正义女神之眼蒙。
若诗化矫饰罪凶,
恶灵将腾光欢涌,
天使将因无义诸战而散空。 ----云の泣 河图《Which heaven is mine》
●质朴是大师的风格,它体现在日常举止中,也体现在作品中。这是一种丰富的简洁,深刻的平淡,自信的谦虚,知道自己无需矫饰。相反那些贫乏浅薄之辈却总是在言谈和作品中露出浮华高深狂妄之态,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使自己和别人相信他们也是所谓艺术家。 ----周国平《另一种存在》
●女子,你不需要喧闹,先声夺人,也不需要矫饰过度。你只需要娴静得体。
●什么东西,去掉表面的矫饰,死亡会告诉你什么叫返璞归真。
●你该拥有爱的机会,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失去你,我十分痛苦。
我不想让你失望,不想带领你走,我不想挽回你,从你归属的地方。
你从来不问我原因,我的内心充满矫饰。
我不能再活在谎言中,我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愿让你哭泣,还能说什么,除了再见。 ----Air Supply《Goodbye》
●温柔婉约的女孩子姿态很好看。活得粗糙坚韧的女孩子未必是俗气的。前者焕发的气质与后者相比确实更为迷人。后者的本身就像是一杯陈年老酒。酝酿的年份越长久便越韵味十足。酒的质量好不好。需要一个懂得欣赏酒香的人去斟酌和品味。气质和脾性这两种东西可以依靠后天培养和修缮。但是一个人活着的姿态是与生俱来的。通过言谈举止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性情。它不需要用任何言语来矫饰和粉黛。浓妆也好。艳抹也罢。
●其实时间是很公平的,长久以后脑海中剩下拼接不了的碎片,都是时间在帮你筛选所有值得留下的。失去的、已经遥远的,就别追了。何必用充满矫饰的青春辜负了安然的岁月呢。
●真实地生活,别矫饰你的人生,虚假繁荣给谁看。
●温柔是忍耐之下的矫饰,谁没一点脾气?
装久了难保不生出毛病,
最大损失是失去自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已。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 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韩少功《我心归去》
●当自然落入一种俗套,她通过粉饰和反自然的手法,以求达到剥离矫饰的自然状态。 ----安妮·莱波维兹
●文字,应该像蒲公英的根一样实在,不矫饰,不虚伪。 ----爱默生
●该说的你还得说出来,沉默不是金,是土是空气。
不要以为说出自己的心思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很多时候,我们先是不敢说,再之是不肯说,然后是不屑说,最后就成了不说。尤其是当我们软弱的时候,我们没有勇气说;当我们悲哀的时候,我们被文化的传统训导为不可说,说了就显得懦弱,说了就是渺小;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以为不当说,说了就招人耻笑;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我们就想不起来说。
当我们能够直视那些令人痛楚的症结的时候,力量也就随之产生了。
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言过其实也不矫饰虚掩,直面惨淡的人生,逼视淋漓的鲜血,该是人生勇敢和智慧的境界。 ----毕淑敏《爱情没有快译通》
●同时我失去了做以下事情的动力:取悦不喜欢我的人,向不对我微笑的人微笑,让说谎的人操纵我哪怕一分钟。我决定不再与矫饰、虚伪、不诚实以及廉价的赞美共存
●嘴上刻薄的人大抵都是好心肠。他们尊重真实世界、也敢于揭穿人生中矫饰的一面。
●大胆的欲望不买怯懦行为的帐,出于一种天真的矫饰,他把不准去看她的禁令看成一种允许他爱她的权利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知识使你变成一个复印本,而成为一个复印本是世界上最丑陋的事。那是发生在人身上最大的不幸--因为不知道却相信自己知道,那时你将永远保持无知并身处黑暗之中。如此一来无论你做什么都将会是错的,或许你甚至能使别人相信你知道,你也许能增强你的自我,你也许会很有声望,你也许会被视为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博学多闻的人,但内在深处,你却是一无所有,而只是黑暗。内在深处你还未邂逅你自己,你还未进入你存在的庙堂中。
无知的人的处境是比较好的,至少他没有矫饰,至少他没有欺骗别人和他自己。而且无知有它的美--一种简单的美,一种不繁复的美。去知道"我不知道"立刻就能带来一个很大的纾解、释放。去知道、去经验,完全的无知,将使一个人充满惊奇--存在转变成一个奥秘。 ----奥修《法句经第三卷》
●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智愚之别,实为内外之别,虚实之分。吾望为小智若愚!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
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就因为这种状态,别人都不相信我。
竟敢说自己清白无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罪孽。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做,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做好色贪淫更可恶。
陈清扬说,那一回她躺在冷雨里,忽然觉得每一个毛孔都进了冷雨。她感到悲从中
●多一些事实,少一些矫饰废话。(More matter with less art.) ----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无论什么场合,只要无意识使矫饰更有作为,矫饰就变成无意识的。 ----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这个缺乏全民英雄的时代,我们总是渴望英雄的降临,却不知英雄身边的光环往往只是在一个平凡人身上添加的幻影。当困难来临,我们不愿意给英雄一个像平凡人那样应有的理解和礼遇,无法原谅他一时的软弱,无法饶恕他一时的矫饰,甚至无法接受他的伤痛、挫折和霉运。威廉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那些把嫉妒和邪恶当做营养的人,见到最好的人也敢去咬一口的。
●生活是门艺术,更是一项本事。
前者需要天分,后者需要技巧。
当我们是个小姑娘的时候,不喜欢一个人恨不能跳到ta面前指着对方的鼻子咆哮:“你知道我烦你吗!”
后来,我们长大了,不喜欢一个人却依旧和ta敷衍,小心地藏起自己的不鸟,换上含蓄的外套,大不了绕个道。百分百的坦白和真诚,就好像没装防护程序的电脑,随时能让生活崩盘。 苏青这个直率不矫饰的女子并没有错,只是,人生哪能因为你个人没有错就一路绿灯呢?它总是板着面孔告诫你:适者生存 ----李筱懿《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我说的每句话都是出自本心,不是客套,也不矫饰。 ----希行《娇娘医经》
●总是忘记只有小孩子才有资格说不,爱恨情仇,简简单单,而所谓长大,就是把一个“不”不断矫饰的过程,短的是一个落落大方,滴水不漏。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所有的情都是单纯的事,复杂不过是人心罢了,不知道复杂的简单,只是最表面最肤浅的简单。不知简单的复杂也只算是城府。物极必反。明白韬光养晦,自然大智若愚。
“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为眼前小利斤斤计较,不为眼前小事而牵绊了心情,真的看透才能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