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被爱和付出两者的相辅相成,不管缺少哪一个都不算是真正的爱。
●古代小说史的演进动力,概而言之,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二是文学观念和文体的破立消长,三是物质技术的更新换代。三股动力,相辅相成,综合运作,但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或者不同的文体发展史中,其作用的方式和力度,又有所侧重。此处,我想专就第三个方面略加展述。所谓“物质技术”,具体是指文学作品的物质载体(即书写材料)以及书籍的生产方式(即印刷技术)。众所周知,中国的书写材料依次经历了从甲骨、金石到缣帛、简牍、纸张的变化;而书籍的生产方式,则主要有传抄和印刷两种。那么,在这个漫长的物质技术变迁过程之中,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又是如何随之发展演进呢?
与世界各民族的情况类似,中国叙事文学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神话和历史传说,其源头甚至早于 ----潘建国《物质技术视阈中的文学景观》
●所有的所有、所有的一切、一切的一切、一切的所有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陆角死后蓝祈千年孤寂,无所事事中,她以本门风法结合金乌特性,研创出这门‘玉露金风’。
此门功法可以独修,至高深境界威力了得。可是这套风法的来由,皆因蓝祈思念故人,它的巅顶妙处在于:若与金乌阳火兼修于一身,便有‘风借火势火趁风威’之奇效,一火、一风两门正法相辅相成互为奥援也互为补益,刚开始修行的时候,要两门正法兼顾、会耽误双倍时间,可是自冲煞境开始,双法便会合而为一,阳火动则金风起,金风过则阳火生,事半功倍,端的神奇。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玉露金风’,点出了这道风行正法的关键,却又何尝不是她对陆角在天之灵的浅浅一笑。 ----豆子惹的祸《升邪》
●一碟油茶,一碗粉!金黄脆口,热气腾腾,瞬间勾勒出纯真的记忆。喜欢一座城的情愫,或许与它的魅力相辅相成;与他的童年错综复杂交织。如果追宗溯源,流淌的血脉之中,有您一半的色彩…… —— 青云南充有感2014.07.09
●我和除了我之外的一切既是独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实有与虚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靠而存在,单音与回声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接随而成顺序。
●千变万化的历史现象背后,总是有一个不变的道理。可以从不同时代名将的命运找到相辅相成的道理。
●微笑伤心劫难是相辅相成,就像是谁也不愿意遇到劫难为此感到伤心,而是愿意微笑坚强的活下去,对于劫难我们有选择性吗?那就是宿命。不过你心里的软弱在面对劫难时是伤心还是微笑的活下去?这也是具有选择性的。人生路有很多条,也会有交叉路口,你需要选择,你还会纠结,人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 ----史舒《心声》(感动文章 www.wenzhangba.com)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既辉煌又落魄、既坚强又脆弱、既开心又难过、既快乐又失落、既亮丽又黯然、既善良又狠心、既热情又冷漠、既神奇又平淡、既美好又苦涩、既博爱又妒嫉、既正直又小气、既获取又失去等等,总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有钱便无所不能这点,作为悖论总是同钱在本质上是软弱无力这点相辅相成。真正需要的东西,必是钱所买卖不得的例外之物。横竖都想得到的东西,必是消费社会的商品目录上所没有的物品。 ----片山恭一《最后开的花》
●中国的法律,从很早开始,有唐律、宋律、明律、清律,但,基本观念只有一种,就是犯罪法,也就是人触犯了法律,应接受什么样的刑罚。而罗马法基本上有二:一是公民法,让人民知道,天生下来自己有什么权利。另一才是犯罪法,让人民知道,触犯了刑案,得受什么处罚。这二者相辅相成,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论语》十九、善人、胜残去杀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胜残”“去杀”,是两个意思相仿的词并列而成,简单就是“战胜残暴、制止杀戮”;“善人”就是“使人善”,善是好的意思。
只有“善人、胜残去杀”,才可能“为邦百年”,让国家长治久安。
“胜残去杀”,是针对“人而不仁,疾之已甚”,是针对为富不仁的“富者“。
”善人“是针对”好勇疾贫“的”贫者“,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扩展他们的生存空间、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等待。
”善人、胜残去杀“,这三组字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光”胜残去杀“而不”善人“,也不可能”善人“而”胜残去杀“。对于”胜残去杀“来说,只有”胜残“才能”去杀“,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孔子《缠解论语》
●1.国与国之间,就像人与人之间,有时心里讨厌面上装,有时则毫不掩饰很直白,领导人的个性是其次,主要视利益需要。政治家都是演员,或许那本就是给全世界看的政治表演,反倒是对个人形象的牺牲。
2.抵制日货和发展自身并不矛盾,强大自己和削弱敌人相辅相成,抛开情绪谈经济,让它挣钱就是潜在资敌的逻辑,比埋头发展公平竞争的逻辑更符合国际现实。只是中国太大,不可能像韩国那么彻底而已。
3.在某些领域的依然领先和国民素质的相对优势,已无法掩盖两国综合国力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在中国越来越难占到便宜,甚至开始攻守易位的走向,越来越没安全感,越来越焦虑的是日本人。而对中国,日本已不是头号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