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
年岁渐长,我们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成熟,一点点丢掉自己的孩子气。
01
“往往大人写几千字的文章,虽无错字,或不通之处,但是无趣味无价值。孩子写的很短,许有错字或不通之处,但颇有意思,因为他是真的。”
孩子气,是一种真诚。
一点点丢掉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读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深受感动,立志要成为范滂那样忠义正直的人。
长大之后,苏轼被迫卷入党争。
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一份真实与坦荡。
02
孩子气,是一种简单的富足
孩童时代,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名利的困扰。
一个沙堆,一个玩具,就能开心半天。
长大了,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烦恼也越来越多。
《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痛苦的源头。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生活一度困顿。
他酷爱羊肉,但是黄州的街头每日只杀一只羊。
羊肉都被达官贵人买去,他只能买剩下的羊脊骨。
他回去之后,把羊脊骨架在火上烤,撒上秘制的调料,吃得津津有味。
在给弟弟的信中,他夸耀说:这样做出来的羊骨头,里面的骨髓比海鲜还好吃,就是旁边的狗不太开心。
苏轼把身外之物看得很轻,所以遭到再大的苦难,他也笑得出来。
幸福不是赚到多少钱,也不是名声有多大。
活得简单,懂得知足,抛却计较得失,才能活得洒脱。
03
孩子气,是对生活的热爱
小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没日没夜的探索,日子每天都是新的。
但是长大之后,工作生活两点一线,日复一日,每天都在自我重复。
年纪渐长,我们经历过挫折,明白了人心的复杂,知道了世界的功利和冷漠。
对世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少,对生活的热爱也越发少了。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是知道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童心,就是这份不变的热爱。
但是他读书、绘画、书法、学医、厨艺、耕地、政务、水利,一个也没拉下。
他的诗歌至今有人传唱,他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东坡肉收入中华民族的美食食谱。
对生活巨大的热情,让他没有被政坛的风雨淹没,反而活得津津有味。
童心不是一种年龄,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对生活保持热情的能力。
人生的兴趣与爱好,充实着他们,支撑着他们。
他们的生活,丰富而精彩,不会被打垮,更不会轻易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