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在《战国策·齐策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
齐宣王很惊讶,就问淳于髡:
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你怎么会在一天之内就推荐7个贤士呢?
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出自于此。
很多时候,如果你想看一个人混得怎么样,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喜好,看看离他最近的朋友圈子就大概能判断出来。
由此,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和警醒。
关于“鲶鱼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沙丁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的高出很多。
所以呢,渔民们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的努力,但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可是有一条渔船却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这位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去世,谜底才被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
沙丁鱼见了鲶鱼变得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告诉你,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很多人来讲,我们往往都在扮演着“沙丁鱼”的角色,一帮沙丁鱼混在一起,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这时候,如果有一条“鲶鱼”进来,那么就能改变很多沙丁鱼的人生,企业要有新的血液注入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在我们的朋友圈子里,有一个在努力折腾的人,有一个很优秀、自律的人,那么他的存在往往就会改变你。
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作用,往往会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身边的人都在玩,他可能也会跟着玩,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学习,可能他本身不爱学习,但慢慢的也会拿起书本。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宿舍所有人都考研成功,一个班级都上了重点大学,这些人难道真的比普通人聪明很多吗?
并不见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圈子是常人难以拥有的,那种你超我赶,互相较劲和鼓励的良好氛围,是很多人的交际圈子所不具备的。
而这正是他们的优势,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
这也是我为什么总是在文章里说,要优化圈子,要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要远离一些人的原因。
你所处的圈子,往往就是你的未来。
关于交际圈子的五点思考。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要远离一些“不良”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优秀呢?
我们如何才能走进优秀的圈子里去呢?
1. 和靠谱的在一起。
不管是作为朋友相处,还是与人合作,如果一个人给人的感觉很靠谱,做事踏踏实实,有责任心,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值得你去交往的人。
和靠谱的人一起做事,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容易成事,和靠谱的人做朋友,往往也会很舒服。
2. 和自律向上的人在一起。
这里所谓的自律,其实是对自己有严格的管理能力,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堕落的。
和自律、向上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因此而变得向上,这虽然不能决定你的上限有多高,但至少可以保证你的下限不会差。
一个人的人品应该成为我们衡量这个人是否值得交往的最重要指标。
如果人品不行,哪怕这个人的能力再强,资源再多,后台再有优势,也不能一起合作。
人品不行,一切都免谈。
4. 圈子不同,别硬往里挤。
一个圈子,如果你很想进去,但目前的实力又够不上,那么请你不要白费心力,不要硬着头皮往里挤。
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玩到一起,你既然够不上,那么即便你硬挤进去,也无济于事。
这时候你最应该做的,其实是让自己开花结果。别担心会错过什么,你优秀了,自然会有圈子在那等你。
5. 别总是取悦别人,请多取悦自己。
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感到很不舒服的话,那么你大可不必勉强自己,委屈自己,岁数越大,越是如此!
很多在你认为不得不去维系的关系,不得不去的饭局,其实你完全可以果断地拒绝。
别总是想着取悦别人,不要让自己变得很廉价,请你多取悦取悦自己,多点时间陪陪家人,这才是最值得你去做的。
做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所期待的优质圈子就会离你更近一些。
圈子决定人生,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