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28了,怎么还不结婚?
你都30多了,还不打算要孩子吗?
再过几年,你想生都生不了了......
你这进度有点慢啊......
好不容易等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时间,想搞点爱好,学点东西,结果却被吐槽:
老都老了,还去学游泳、学弹钢琴、学跳舞......
你可别瞎折腾了吧!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耳边似乎总是悬着一个钟表,滴滴答答地提醒着我们:
到点了,你该做些什么了;
超时了,你节奏太慢了;
本场计时结束,你该退场了。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
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就像从小被教育的那样:
每当听到这些,我只想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怼回去:从来如此,便对么?
没有谁规定过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我们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表。
别匆匆忙忙、慌慌张张了一辈子,到最后才发现我们一直在别人的跑道上,累得气喘嘘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仅仅只4分钟,却震撼了我的心灵,不愧被誉为“今年最好的演讲”。
演讲在开始的一分钟里,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完美的教科书式般的人生:
20多岁大学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小孩,安定下来,人生从此定型......
刚刚还在聊天嬉笑的学生们,听到这些一下子就变得安静严肃起来,现场气氛也变得凝重了。
按照这样的规划,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拼命奔跑,不能泄气。
会突然发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批量订制的。
我们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应该被任何人评判和打乱。
JK罗琳到了32岁才出版了《哈利波特》,在此之前她被拒绝了12次。
Ortega到了39岁,才创办了ZARA。
史蒂夫?卡瑞尔到了40岁才开始大红大紫。
Richard Branson到了34岁才创办维珍航空。
你看,每个优秀的人都活在自己的节奏里,埋头过坎,历事练心。
正如演讲中说的一样:
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
关于这点,爱因斯坦就说过:
当你真正跳出了年龄限制的思维框架,你就会发现人生还可以活得这么爽。
不被时间定义的人生有多爽
提到时尚,我们想到的是年轻、活力、与美貌,像大表姐刘雯那样。
很多人觉得玩转潮流时尚的只能吃青春饭,当容颜衰老后就与时尚越来越远了。
如果身边有一个年过8旬,白发苍苍而且长得并不好看的老太太跟你说,她要去时尚圈出道。
80多岁应该是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准备说再见的时候了,但有一个人偏不。
她就是世界上最励志的老太太:华丽的时尚女王Iris Apfel。
84岁才开始出道,90岁红遍全球。
从此一直活跃在各大品牌活动,发布会,去秀场,拍杂志,拍广告,最后还推出了个人品牌。
年过90的她,每天要接50个工作电话,每天都忙于媒体、秀场和工作室之间。
我喜欢保持活跃,我喜欢在世界里存在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
甚至还有导演给她拍了一部纪录片:《时尚女王:Iris的华丽传奇》。
我不是个漂亮的人,我也不喜欢漂亮。所以我感觉这样挺好的。
比如,我认识的那些漂亮女孩,对外表很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美貌变得没有价值,她们会感到非常沮丧。
如果成为我这样的人,必须充实自己,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就变的更加有意思,当你变老的时候,你会受益。
而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太迟了”、“我老了”这样的借口。
借口一直说,脚也从不迈出第一步。
心里慌慌张张,看似匆匆忙忙,实则原地不动,这也是我们活得不爽的原因之一。
余生且长,何必慌张
眼看身边的同学朋友们纷纷结婚生子,走入了人生下一个阶段,自己还停在毕业时的起跑线上。
直到身边同行的人渐渐减少,才意识到自己好像成了人生的“末等生”。
问她真得想结婚吗?她说不是,是因为大家都结了。
大家都结婚了,我也该结了;
大家都有孩子了,我也该有孩子了;
大家都跳广场舞了,我还能去学游泳么?
......
有没有发现,我们总对照着别人的进度条,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节奏。
在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讲的虽是妈妈,实则也是人生。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可以悠闲的坐在河边。
有些人,会被闪电击中。
有些人,是游泳健将,有些人,懂纽扣。
有些人,懂莎士比亚,有些人,是舞者。
有些人,是妈妈。
这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人生。
也许在你拿到的剧本里,升级打怪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在这一路的成长与蜕变中,你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不是么?
只要还活着,一切都有希望,余生且长,何必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