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年轻一些的时候翻杂志,打开率最高的,可能是我们有点不屑但又总会去看的情感专栏。
不屑的缘故大概在于读者来信的狗血故事和情绪,而总会去看却又好像证实了,我们人生的大同小异,以及,几乎很少有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没有任何难题吧——我们总能在来信中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但很多时候,专栏作者们的回复,要么千篇一律地鼓励,要么就骂来信者一个狗血淋头。
或许水木丁是为数不多的异数,天知道她怎么做到的——她好像什么都经历过,了解你内心真正的担忧。
她有“专家”适当冷酷的抽离感,也有“姐姐”般为你考虑的周到。她不灌鸡汤,不要求你圣母,只是告诉你,她曾如何经历,现在又如何理解、如何面对。
关于幸福、友谊、爱与恨、人生的意义……面对这些亘古难解的问题,她的答案总能让人心中一动。一些自以为没有情感问题的读者,也总能在她的回复中,照见自己的一些问题。
今天微信,挑选了水木丁《我们心中的怕和爱》中关于8个常见人生困惑的回复,希望至少有一枚是你的解药。
1.
关于外貌
人之所以会嫉妒,无非是幻想如果我成为另外一个我,就一定会得到幸福。可是美女也有离婚的,丑女也有嫁得好的。人之所以存了比较之心,是因为觉得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标准,我不幸福是因为我不达标。可是生活哪有那样浅薄、那样简单呢?它要丰富得多,有意思得多。那样的标准,都是人定出来的。
你要羡慕嫉妒,可是你羡慕嫉妒什么呢?所有你看到的他人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所有杂志上的美女、模特,都不过是表象,那并不真实。为了根本不了解、不真实的东西而嫉妒,有这个必要吗?
我从来不觉得外貌问题是肤浅的问题,因为我一直觉得“相由心生”这四个字十分有道理,一个人内心嫉妒、抱怨、恨,这些都是毁容的毒药,它会慢慢随着岁月,通过很多微小的表情,一刀刀地刻在你的脸上,让一个女人变得丑陋。
年轻女孩为什么看着就讨人喜欢?因为她们经历得少,心里的毒素少,所以才会让人觉得特别可爱。很多女人年纪大了,心里的负面情绪太多,慢慢凝固在表情里,就会把人变得越来越丑。
你问我有了这样的比较之心该怎么办,很简单,每次发现自己在嫉妒羡慕别人到了焦虑的程度时,就去照照镜子,提醒自己又离怨妇近了一点,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值得你为她喝下嫉妒的毒药把自己变丑。特别是那些不相干的陌生人,你不必付出哪怕是一条皱纹的代价。
2.
关于爱
人人都会去恋爱,有的人谈了一辈子恋爱,却不知道爱到底是什么。爱是一种发自人内心的东西,有的人天生就缺少爱的能力、对爱的悟性和为爱付出的勇气,这和他谈过多少次恋爱、有过多少个情人没有关系。
无论他怎样尽力去寻找爱,由于某种原因,他们的内心深处并不产生“爱”这种人类的情感。所以,他可以得到情人、性、婚姻,可以和人建立各种名义上的关系,但就是无法与人相爱——灵魂深处通达彼此。因为他的心从未真正敞开过,别人也到不了他的灵魂深处。
一个在灵魂深处不能爱、不会爱,却偏偏渴望爱的人,虽然一直谈恋爱,也被人爱,但是他依然感受不到幸福快乐。就像大海里的落难者,四周全是水,却依然被渴死。
他们的心里有很深很深的寂寞,他们只能一次一次地去追寻激情,想用那种陷入恋爱的感觉来欺骗自己,说这就是爱,但那感觉就像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很快会幻灭,一次一次地让他们失望。因为爱来自每个人的心里,而他们的心像沙漠一样干涸,种不出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玫瑰。
没有付出,就没有爱。不能真正打开心门接纳他人,就没有爱。爱的相互付出,彼此征服,慰藉灵魂的孤独,让我们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永不付出的自私的人,既不可能给他人独一无二的幸福,也不可能感受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那种幸福。
激情是易逝的,也易于被取代,唯一不能被取代的,是自己付出过的感情。就像面对五千朵玫瑰,小王子说:“你们是美的,但你们是空虚的,因为没人能为你们死。”
爱情很重要,但生活本身更重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爱情既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生活的唯一问题。毕竟不管恋爱的运气好坏,日子要好好过下去,人生要继续往前走,才有可能遇到更美好的风景,遇到不一样的人。
3.
关于恨
对一个人的心理而言,恨就是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除非它会激发怀恨者用实际行动去惩罚对方。否则,无论这个恨是多么情有可原,这种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害处都将远远大于给对方的。它折磨的是承载它的那个人,让仇恨的主人自己由可爱变得可恨,终日活在郁郁寡欢的阴暗世界里,没有未来,不得超脱。
每个人心中的怨念,都像一头野兽,恨是它的一种养料,你不断用恨喂养它,它就会慢慢长大,最后变成一头怪兽,反过来把你吃掉,让你最后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很显然,我们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可是恨就像爱一样,是人类正常的情感,当这些情绪存在于心中,开始生根发芽的时候,它在心中会积累得越来越多。它不是水龙头,说关上就能关上的,既然爱不是说停就能停下来的东西,那么恨也一样。
所以说什么以德报怨,说什么“别人如果打你左脸,你就该把右脸伸过去”之类的话,我觉得都是胡扯。我们又不是受虐狂,又不是天生下贱,为什么非要这么做?甚至连孔子也从没有说过“以德报怨”这样的话。当学生问他老人家:“以德报怨如何?”他老人家说的是:“你拿德报怨,那要拿什么来报德呢?当然是以公正来报怨,以德报德啦。”所以你看,连孔子都不搞这一套,咱们何必没事儿找事儿装孙子呢?
恨作为一种负面情绪,当然可怕,但并不可耻。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恨了就是恨了。即使是毒药,那也是我们内心感受的一部分。如果它真的发生了,何必压抑它,就用同样自然的解药去化解好了。
我们都不是圣人,不必去强求自己道德高尚,之所以要付出爱,是因为对一个人的心灵来说,给予爱比得到爱更重要,因为只要你开始这样做了,就是在和这个世界进行能量的互动,就证明了你还有爱的能力,你的心还没有腐烂,你的灵魂还没被恨吃掉,你还能帮助他人,你还有生命的活力。
当你知道自己还活着、还美好,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呢?还要什么回报呢?你如果能够因此身心健康地活着,那么生活就已经用它的方式把最好的回报给你了。
如果恨是毒药,那么爱就是唯一的解药。驱散心底阴霾的阳光从不是来自天外,而是来自你的内心,等到那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当初恨的那个人,以及恨他的理由,其实都不重要。
4.
关于自爱
所谓的“自爱”和“自恋”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人爱自己,爱的是一个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一方面,他有欲望需要被满足;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他也有能力和自信去承担责任,可以选择妥协和牺牲。这是一个在人格和人品上确实值得爱的人,只不过那个人恰好是他自己而已。
而“自恋”则完全不需要这些,它可以是一种非理性的迷恋,是巨婴式地要求这个世界无条件、无限制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很多自恋的人每次向他人索取的时候会以“自爱”为名,觉得我这就是自爱,许多媒体文章告诉人们要爱自己,因为爱自己才能身心健康啊,我这么做有什么错?但是他们不知道,实际上他们那叫自恋,不叫自爱。
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少劝人说“你要自爱”,因为在我看来,自爱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它不是万金油,包治百病,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只要祭出“自爱”这两个大字就万事大吉了。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无论是爱自己还是爱别人,世间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们爱上一个人,是因为他长得好、性格好、有才气、有幽默感等等;爱自己也一样,可能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成长过程,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最后才能够爱自己。这个过程可不像很多书里写的那样,只需要任性就可以了,它有时候甚至是痛苦的,令人彷徨无助的。
当你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看到自己身上的种种缺点,懦弱、自私、暴躁、贪心甚至是内心阴暗;当你深深体会到自己的无能;当你需要做出重要的决定,而你是这个决定的唯一负责人,你不能为此抱怨任何人……这些时候,你会知道,你身体里的这个“自我”,并非完全是幸福的源泉,它可能是沉重的、令人不堪重负的,甚至是连自己都厌恶和鄙视的。
这样的自己,你会接受它并爱它吗?有时候是不是恨不得没有自我算了呢?要是有个人替自己的人生做所有的决定、承受所有的结果、承担所有的责任就好了,这样的人生会不会轻松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纳粹德国时期很多年轻人都宁愿放弃自我,跟随希特勒的脚步,因为他们太迷茫了。
自我太沉重了,爱自己,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就不得不为自己负责,这太累了,太难了。就连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都说,他最想雇的人是一个老板,这样就可以有人告诉他每天该干什么了。一代宗师尚且偶有感慨,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5.
关于幸福
你如果问我幸福与否,我的回答是:还好,虽然生活中有很多的缺憾,但是还好。因为我知道人生本来就有很多遗憾和无奈,这不是人生的附属品,这就是人生本身,所以我就会觉得这样的人生也还算不错。
比如昨天晚上,我给自己买了半斤虾,回来煮了,喝着小酒、看着美剧把它们消灭了;比如我刚才回信这工夫,北京正在下瓢泼大雨,我就在屋子里蹿来蹿去,趴在阳台上看下雨,兴奋得鬼叫鬼叫的。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很美好,也很幸福。
当然,要说这幸福有多么巨大,倒也没有,我本来就不相信幸福是一种很巨大的东西。相反,孤独和痛苦倒经常是巨大的,可以压得人透不过气来,长久地包围着我们,笼罩着我们。
相比之下,幸福的感觉却总是以星星点点的形式存在,任何快乐、高兴,都是稍纵即逝,感觉过后都是空虚的,就算是身在幸福之中,习惯了也会变得麻木,无法感知幸福。
所以孤独痛苦才是人生的底色,幸福只是点缀在上面的小星星。人和人的区别在于,有的人星星多,有的人星星少;有的人学会了在孤独中解脱,借着幸福的微光取暖,有的人则被孤独吞没。
我们时常质问生活为什么不给我们幸福,却常常忘记问问我们自己,你有给别人幸福的能力吗?最重要的是,你能给自己幸福吗?你有好好享受你的生活,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东奔西跑、向生活要这要那吗?你能不依靠别人,自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吗?一个人要是连自己都没本事哄开心了,你还能指望他把谁哄开心了呢?
6.
关于命运
如果真的相信命运,命运到底是什么呢?很久以前我觉得命就是我到这世界上来走一遭,老天爷安排分发给我的东西。就是我能赚多少钱,是否嫁个好老公,是否官运亨通,是否事业有成,有几个子女等等,这些算命先生告知的东西。
我对我的命也有一套设定的方程式,我想要的东西都很具体,我可以确信我自己也是个善良懂事的好姑娘,人不笨也肯努力,也不贪心,按照这个逻辑,别人有的我也应该差不多都有吧。
但很多年过去之后,我却发现我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生活轨迹很远很远,想要的东西总是怎么努力都争取不到,不经意坚持下来的东西却被老天爷塞给了我。
很多人相信命运,为的只是自己的得失心,眼睛只盯着未来,很少回头去体会自己的命运。他们眼里只有那些想得到而没得到的,却从没有仔细想过这一路走来,生活给予自己的馈赠。
我总觉得一个人真正相信命运,是要去感悟自己的命运,聆听它,懂得它。为什么命运给你这个不给你那个,为什么人生之路要引领你至此,再迷信点说,如果这个世界真有轮回转世的话,那么我相信每个人的此生都有他必须要明白的事。
这就好像在一个大学里学习,你要真的学明白了,从这一级毕业了,下辈子才能升学。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大概就是在交卷前的最后一分钟,解答了生命难题的那种解脱吧。
算命先生负责预言你的命运,可是他并不负责解读。如果一个人只顾纠结未来得到与否,那么他就听不到他的命运想告诉他的事了。
至于说要不要认命,我想如果你信命,当然就应该认命,不然就不如不信。但是怎么认也是个讲究,我也认命,不过我从前认它是敌人,现在却认它是我的朋友,甚至像一个暧昧的情人。
有时候你追着它跑,它却跟你闹各种别扭,设置障碍,不让你痛快;可是有时候你绝望了不理它了,它又贱滴滴地跑来把礼物塞到你手上。虽然我时常跟它生气,但平心而论,它待我也还不错,自从我能心平气和地与它相处之后,就觉得从它那里学到的东西更多。
有时候遇到些人生中的困境,痛苦是痛苦,但也会觉得有趣,因为我很想看看我的这个命运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想到未来可能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着我,会遇到新的爱情、新的人,我还会明白很多我不知道的道理,我反倒觉得这样的世界真有意思,活着真有趣。
如果说这世界上真有战胜命运这等事儿,在我看来,那就是一个人活得比自己的命还跩,了解它,拥抱它,然后满不在乎地放下它。亲爱的,试试看,你做得到。
7.
关于友谊
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个喜欢的人,愿意和她交朋友,却常常忘记了我们看中对方的那些优点。开始的时候总是互相倾慕、喜爱,后来变成互相较劲、攀比,最后变成互相伤害。对方的那些好处明明还在,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说,他不愿意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因为这对自己没好处。这个好处当然指的是帮助自己进步,毕竟人往高处走嘛,如果你把它理解为一种势利也可以。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这句话本身是没错的。
我自己就经常为交到比自己强大的朋友而高兴。在我身边的女朋友中,有的比我漂亮会打扮,有的比我会生活,有的比我有学问,有的比我有毅力,她们每个人都有比我好的优点,我也经常从她们身上学到很多,得到她们好的意见。我常常觉得我非常爱她们,能做她们的朋友,是我的骄傲和荣幸。
有些姑娘自视甚高,处处要显得比朋友高一头,可是她们却没有想过,如果自己的朋友真的是如自己所愿,处处都不如自己,那你自己能好到哪儿去呢?你交这样的朋友,能有多大出息呢?你身边全是不如你的人,你的世界,你的眼界,能有多大啊?
发现和认可朋友的优点,是因为自己可以学到更多东西;真心为朋友取得的成绩高兴,是因为交有能力的朋友,才能今后大家手牵手,互相帮助,一起打拼一起走。
看到朋友生活幸福而不嫉妒,是因为人各有各的命运,别人的好运并非是抢占了你的资源,而且幸福快乐的朋友才能带给你快乐。
8.
关于人生的意义
我从十几岁开始严肃而认真地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被我考虑得没那么严肃认真了。关于我自己的人生,我一直都觉得它是个蛮荒谬的玩意儿。我很爱我的父母,但是我还是要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并没有求我的父母把我生下来啊,没有人经过我的同意,就把我带到这边来了。
可是来了,才知道这边的世界是多么糟糕,但也好像回不去了,就像被人莫名其妙地推上了人生的舞台,塞给你诸如生命的意义这样的问题,还要你无论如何都要苦撑着表演下去。其实,人人都可以强行退场,但不伤害到任何人,体面地谢幕,这始终有点难。
可是,难道只有所谓“有意义”的人生才可以活下去吗?难道我们非得为意义而活吗?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它们从来不考虑杀死一头羚羊有什么意义,它们自由自在地在草原上奔跑、嬉戏、晒太阳。我想,只有人类才会一直想要生活的意义吧,会为生活没有意义而沮丧、自杀。
人类经常认为,这是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的特征。可是有时,人类太迷恋自己是高等动物这种想法了,却往往忘记了,自己也不过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而已。
狮子存在的意义,在于它吃了羚羊,羚羊就不会过度繁殖把所有的草皮啃光。诸如此类的道理我们都懂,可是,这样的意义,和狮子有什么关系呢?给自己的人生赋予很多存在的意义,搞得自己很了不起的样子,这种事情,好像只有我们人类才干得出来吧。
我看书,有时候想,我看这些书干什么呢?我想把我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告诉我的后代,但是他们有他们的人生,刀山火海只能他们自己走,没有人能够完全懂得别人的经验。想到这些,我心里就把读书这回事放下了,但我还是继续读书。
我写字,有时候想,我写这些东西干什么呢?那些给我留言说我写得好的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与我无关,我今天写下的每一句话,有一天都会连同我这个人一起消失,于是我心里就把写字这回事也放下了,但我还是继续写字。
就像一棵树不需要为自己的树荫操心和表态一样,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不是我的事,这是神的事。高山无言,它从不追问它存在的意义,它只是存在而已;大海无言,它从不追问它存在的意义,它只是存在而已。我经过此生看风景,你突然拉住我问我此生的意义,我想说的是,其实,我只是路过此地,东张西望一下,不久我就会回去了。
活到死的那一天,写到写不出的那一天,爱到不能爱的那一天,仅此而已。痛苦不会教会人什么是生的意义,痛苦只教会人,什么是不用问的问题,仅此而已。
|
以上文字选自
《我们心中的怕和爱(增订版)》
水木丁 著
理想国 2017年9月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
《我们心中的怕和爱》是水木丁的一本情感书信集,2017年推出最新增订版,增加了5万字全新内容。全书共42封书信,结构上分为三部分:“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们心中的怕和爱”和“要活得比自己的命还跩”,分别探讨了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包括两性、朋友、家人等),以及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
三个层面的问题层层递进,清楚地阐明了现代人的“怕和爱”及解决之道,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这42封信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不是大观园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而是在这滚滚红尘中谋生亦谋爱的芸芸众生,徘徊在“怕和爱”之间,需要智慧和勇气来解决困境。
水木丁有一颗温暖的心,一双冷静的眼,她的回信透着洞明练达、舒爽清晰、切实可操作,充满智慧和温情。她像一个朋友陪伴在你身边,分享在这个冷酷粗暴的世界里,如何温柔地活下去。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转载:联系后台 | 微店: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