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95后男孩井下通宵工作 狭小空间危险重重 | 中国人的一天
日期:2017-09-22 来源:中国人的一天 阅读:

95后男孩井下通宵工作 狭小空间危险重重 | 中国人的一天

第2822期

 摄影/现代金报 张培坚 

编辑/王漠沙

腾讯图片出品 

井下作业属于高危特殊工种,最危险的在于管道里污物产生的硫化氢等毒气,会让人在短时间内丧失意识并可能失去生命

戴帅2014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来到杭州湾新区,加入市政管道修复项目部,和干了6年管道修复工作的父亲组成“父子兵”。戴帅是95后,在班组里年纪最小,但是干起活来却十分成熟稳重

高温天气以来,日常巡检、修复管网工作从白天改为晚上,以避免工人在烈日下暴晒中暑,这种黑白颠倒的日子已持续一个多月。下午四点半,戴帅叫工友起床。为了白天能好好的休息,简易宿舍白天光线也非常暗。

父亲戴春伟在给设备加油,戴帅在一旁关切的张望。杭州湾新区市政排水管道维修养护项目部有20余人,负责辖区内总长约500公里的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的巡检、抢修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管道医生”。作为“治水剿劣”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管网修复工作可及时发现开裂、渗漏的管道并修复好,避免污水对河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管网多,任务重,项目部几乎全年无休。

凭借着军旅生涯锻炼出的细致大胆、能拼敢上的意志品质,再加上自己勤奋好学,戴帅熟练掌握了操作疏通车、“CCTV”管道内窥镜检测设备等诸种技能,并担负起下井作业施工的主要职责,成为班组里的骨干力量。如今管道维修采用机器人探测管道内的破损状况,然后制定修复方案。

戴帅和其他几位管道修复工人拉开架势,用探测杆测量雨水井内水深状况,开始了当晚的雨水管网修复工作。

戴帅和工友们准备启用封堵气囊,将管道里的水封堵住后再抽干,以便展开维修工作。

夕阳收敛起最后一道毒辣的光芒,恋恋不舍地沉入浓云之中,但热浪的余威仍被风儿卷起,如同一块湿热的抹布一般闷在人们脸上,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戴帅和工友协同将雨水井内的积水排到附近河里,以便开展管道修复工作。

酷暑之夜高温依然残酷,抬着笨重的封堵气囊、修复气囊操作几个回合,工人们的工装就被汗水打湿。戴帅擦去脸上的汗水,管道修复工作十分耗气力。

戴帅和工友调试管道探测机器人。修复工作每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时间要求,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前功尽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戴帅和工友们施工时都是谨慎细致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把风险降到最低。

戴帅和工友利用“CCTV”管道内窥镜检测设备观测管道内的损害情况。借助高科技设备,管道修复多是“微创手术”,但其中一些环节仍离不开管道修复工人下井作业。

下井作业前,戴帅测量井里有没有硫化氢等毒气。井下作业属于高危特殊工种,遇到臭气熏天的污物以及被虫子咬成为家常便饭,最危险的在于管道里污物产生的硫化氢等毒气,会让人在短时间内丧失意识并可能失去生命,因而每次下井作业前都要用仪器测过空气。

戴帅下井作业前,父亲戴春伟仔细给儿子戴好防毒面具。封堵管道、抽水、冲刷、通风、测量毒气等前期工作一切就绪,安徽小伙戴帅穿戴好厚重的防水服和防毒面具,准备下井操作修复气囊。修复气囊里的高压气体泄漏失控伤人等危险因素也要及时排除,稍有闪失,在狭窄的管网里基本就难有逃生的可能。

修复气囊放入雨水井,然后由戴帅在下面将其放置到需要修复的管道里,狭窄的空间里操作如此笨重的修复气囊十分不易。

戴帅在狭小的管道空间里操控修复气囊的放置方位。

戴帅费力的爬出雨水井口。井下和管道里温度比地面高了10多度,穿着不透气的防水服在狭窄的管道里作业几分钟就会让人大汗淋漓。放置好一个修复气囊爬出井口时,戴帅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浑身被汗水浸透。

工装被汗水浸透,戴帅将其搭在疏通车头位置晾干。

戴帅在涂抹修复胶水,在修复工作中戴帅是个多面手。

戴帅揉搓下脸部,做短暂的休息。虽然白天得到休息,但夜班工作还是要和强大的生物钟做斗争。

戴帅和工友们在街头吃盒饭。由于要彻夜施工,为保障力气,午夜这一餐必不可少

午夜时分,戴帅休息时抽烟提神。修补好7个破损点之后,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戴帅和工友们疲惫地坐在马路牙子上休息,准备收工。戴帅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说道:“脏点、累点没什么,干久了都习惯了。自己的努力付出能提升城市水质,市民很认可尊重我们的工作,我也感觉很欣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95后男孩井下通宵工作 狭小空间危险重重 | 中国人的一天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