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十岁的马思纯,因为写了点读后感,被全国人民骂成了小学生。
多读点书啊。
群众这么讲的时候,明显都有种“我虽然没明星好看,但起码比她聪明”的优越感。
说实话,我是宁愿看马思纯的。我有几个作家朋友,经常批判国产明星不读书,绣花枕头一包草,看看人家外国明星,都是剑桥牛津毕业的。
一开始我很动容,感觉明星不读书好像的确是国产影视剧不好看的原因,后来想想,得了吧,明星不读书真有那么可怕吗?他们会去英国拍戏吗?他们会拍小成本文艺片吗?
明星真的读过书,接到手中的剧本,才叫可怕吧。
马思纯要演《第一炉香》,我猜她看的不是小说,是剧本。剧本跟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剧本照着小说写葛薇龙从普通中产家庭少女,一步步变成姑母手中的交际花,写女人之间多残忍,侄女看姑妈暗想: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成这个样子。姑妈盯着侄女想:养这孩子怎么替我弄钱弄人?写热闹背后都是世态炎凉,这基调就有点太丧了。张爱玲是丧的,可影视剧总得喜庆点,勇敢点。
张爱玲有部《半生缘》去年又被翻拍了,一部读起来这么残忍和悲悯的小说,预告片里面貌焕然一新。女主角说,我没那么脆弱。
她要勇敢追爱。
勇敢了,才符合核心价值观。这些民国戏里,经常出现一些女主角,被赋予了时代新精神。看得出来,导演和编剧用心良苦,不然我们拍过去的东西干嘛呢,是不是?而且旧时代里,毕竟抢劫杀人这种戏剧冲突都比较容易点。
与之相反,当代剧里的女主角,要多传统有多传统。孙俪演《辣妈正传》,说当妈最重要是要开心,“喝喝咖啡,吃吃蛋糕,晒晒太阳,这日子不要太好过哦……把不自信统统扔给男人们去!”
看完吐一口老血,心想她在《甄嬛传》里演几百年前的清朝女性,倒还理性智慧一些。
明星要是多读书,这种剧本能接吗?我觉得不能,从理智上就无法接受。
21世纪的国产影视剧,还在被各种蠢得不行的女主角们霸屏,少女是蠢得要去堕胎,20多岁是蠢得为爱要死要活,30多岁是老公出轨伤心绝望但绝不想离婚,但凡读过点书,受过点教育的人,看到屏幕上蠢不自知的女主角,怕是会羞愧地想一头撞死吧。
为什么我们会是同一个物种?
有次和影视公司的朋友聊到这个问题,我说我想不明白,主人公为什么都这么蠢啦?
朋友一笑,说:如果人物一开始就这么想得明白,后面三四十集剧情怎么发展?
啥?我没听明白。
对方说,看过《我的前半生》吗?这部戏业内评价很好,是现象级的作品,女主就是个传统女性吧?后来老公出轨,她从传统女性变身现代女性,这种冲击力才大对不对?
我愣住了,当年看《我的前半生》,看到马伊琍穿红着绿,整个人穿得神智不清一般,我只有一个想法:我是她老公,也想跟她离婚啊,花八万块买那么丑的靴子,既没有半点基础审美,还这么爱花钱,而且不管孩子,要来干嘛?
据说《我的前半生》让很多亦舒迷气得破口大骂,原著里罗子君是受过教育的,涵养一流。放到电视剧里,就需要装疯卖傻,需要破口大骂,需要像个泼妇。
为什么呢?
大众喜欢吵吵闹闹,喜欢撕心裂肺,喜欢今天狗血撞到老公出轨小三,明天狗血爱上闺蜜老公,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啊?一个电视剧观众多半是像我妈那样,领几千块退休工资,下午打完一场麻将,回来看一边拖地一边打开电视。
要是买着八万块靴子的女人,离婚的时候还淡淡的,她怎么能让人同情?要是离婚前女人穿名牌,离婚后女人像亦舒小说一样,开始穿白衬衫卡其裤,那从世俗层面讲,不是太惨了吗?
你还别说,尽管一部分人骂《我的前半生》市侩狗血,可真有很多人,掏心掏肺说,我就是电视剧里的女主角,我就是那种坚定相信会和老公相爱一辈子的女人。
马思纯对中国电视剧理解得很深刻,那种女主角到最后孑然一身的,都不是群众喜欢的电视剧,啥玩意,弄了半天还是一个人?
影视片女主角,到最后肯定要像中大奖一样,跟一个有钱还英俊的男人在一起了。
“因为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理解得多深刻,一下就把一线到十八线女性渴望男人送口红送包包的心情,描绘得非常深刻了。
我想不出,国产明星如果多读点书,世面上还有没有适合他们的电视剧拍。
有个男明星原来可喜欢显摆半白不古的文字了,后来他吹着高高的发蜡,去演了一部都市电视剧,是讲男人怎么靠技术征服女人的。
行话叫PUA,pick up artist,这种在国外只交给蠢驴的撩女技术,男明星演得很投入。
在国产电视剧艺术里,我们的主人公,首先就得把自己弄到蠢得一定份上,才能深入人心。
看看梦露的结局,本来开开心心做个花瓶没什么不好,她偏偏有个严肃的爱读书的灵魂。
不读书没什么不好的,毕竟不读书的人都在看国产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