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家
陈丹青纽约直播回顾
时间:北京时间:2017年9月4日上午(纽约时间:9月3日晚)
坐标: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大都会美术馆
事件:陈丹青在深夜点开“视频对话”按钮
《局部》第二季赴美开拍之际,我们邀请身在纽约的陈丹青和观众们来了一场直播对话。
陈老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60分钟内回答了72个网友提问,再创“快问快答”新纪录。
依然是谦虚、实诚、犀利起来很犀利,怼人没商量。
我们从中挑选了部分精彩的问题和回答,干货满满,以飨读者。
Part 1. 关于《局部2》的拍摄
Q1:陈老师,讲讲您跟大都会的关系吧!(陈老师顺便回答了拍摄进度问题)
陈丹青:我跟大都会的关系就是任何一个买了票进去看画的观众的关系。
为什么大都会是我的首选,很简单,因为我在这待过很多年,经常来,跟这特别熟。所以提到去国外美术馆去拍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都会美术馆,如果我在伦敦留学我会去国家美术馆,如果在巴黎我会去罗浮宫,如果在彼得堡我会去东宫博物馆,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很不容易能够申请到进入大都会拍摄,因为这个馆太大,世界各地要联络跟它有这方面业务来往的进馆拍的非常多。而据说,像我们这样进馆比较有规模地要拍几个厅,整个欧洲厅,整个中国厅,还要简单的介绍古希腊、古罗马、埃及厅、非洲厅、伊斯兰厅,像这样的拍摄还不多见。
可是他们又不能够允许我们太长时间在里面,所以前期准备和沟通大概经过10个月的时间,终于同意我们在8月底9月初拍,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我们能够做的拍摄,大致就结束了。还有一些外景的拍摄,后期的剪辑等等,这个下一步再做。
上片子大概还得至少三个月吧,11月左右,所以在直播前面的朋友看过就把这事忘了,否则老要等着无聊。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可能不会比第一季更有意思,因为第一季的画都是在我脑子里,记忆当中,我东讲讲西讲讲就这么开始讲了。站在大都会这个馆里面我就有点被限制了,因为我不能离开这个馆的收藏讲。当然这是我的问题,因为我的美术史知识太小,很勉强来做这件事情。
我很感谢大家看了第一季又很期待第二季,但是不要抱太大希望。目前片子还没剪出来,我比较指望局部第二季的导演谢梦茜,因为最后呈现关键在她不在我。
《局部》第一季剧照
我就讲了那么多,限定在15分钟一集,能讲的很有限。所以它最后变成一个视频,加入很多画片、图象,效果会不一样,再配上音乐,我希望在视频的影像这一块能够比较勾得住大家,因为毕竟来看的人还是对画有兴趣。
Q2:您拍摄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展厅顺序还是时间顺序?
陈丹青:没有顺序,你要展厅顺序那等于大家看目录,16集有16集的节奏,有些地方跟美术史的时间顺序略微有点关系。
大都会的馆非常多,分得非常细,如果全部讲下来我们还要打10个月的交道,让每个馆的馆长都同意,所以我可能只是讲了大都会馆藏的万分之一,每个厅顶多选择1到2幅讲,这样16集已经没了。
Q3 :在策划当中,有因为哪些原因不得不放弃的选题吗?
陈丹青:放弃的选题非常多,因为刚才说了大都会这回能让我讲大概万分之一都没有,它藏品太多,光是埃及馆就有26000件,你让我讲哪一件?
我跟梦茜是这么一个关系,我3月份来做了功课,大致选定16集讲哪些作品,我得写成文案,写成文案以后,梦茜就开始做导演的一个设想。
因为大都会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每一集比方2500字左右,15分钟,那么她会选择一些段落在馆内拍,其他段落就回北京拍或者在馆外拍。
这就用得上她导演的功力,她得知道画面出来以后我的讲述跟画面的关系,所以她要在我的文案上转变成她的脚本,然后根据这个脚本,严格地,在这幅画前把这500字讲掉,或者把这两行字讲掉。然后再根据其他时间拍的东西剪辑成一集。
这是我不懂的事情,全部是梦茜来做。梦茜已经做了《局部》第一季,也做了我的《号外》,加起来一共有23集,我几乎每集都非常满意,而且很意外,因为我想不到呈现出来是这样的,所以《局部》实际上是梦茜的作品,不是我的作品。我很幸运。
谢梦茜导演和陈老师合影
Q4:您将《局部》定义为什么类型的节目,文化、美育?
陈丹青:所有视频都是消遣节目,我做《局部》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消遣或者说娱乐都可以。
Part 2. “恕我直言”篇
Q5:我喜欢逛博物馆,请问如何将博物馆看出内容来,不是为了拍照去博物馆?
陈丹青:那不废话,你想去博物馆就去就是了,哪有那么多问题。
Q6:怎么看那些逛博物馆就是咔咔拍照的人?
陈丹青:我也是咔咔拍照的人。没关系,随便你怎么样。
Q7:陈老师建议看画前先读资料还是直接看?
陈丹青:天哪,你看画的时候最好跟条狗一样,不要有知识,不要有脑子。但是狗又不会看画,只有人会看画。弄艺术的时候要有点动物性,感觉最要紧,本能最要紧。
谁说我们不会看画?
Q8:陈老师现在还画画吗?现在画画的驱动力是什么?
陈丹青:还在画画,前一天还在画,回去马上又画画,没有什么驱动力吧,画画还要驱动力吗?
Q9:陈老师您觉得国内哪个博物馆可以跟大都会媲美?
陈丹青:没有没有,对不起。
Q10:可以谈谈对国内美术教育的看法吗?
陈丹青:我不回答这些问题。
Q11:请问没接触过绘画的人,出于兴趣,该如何起步?
陈丹青:不要问这些话,这些话都是没有才能的人问的话。你喜欢你画就是了嘛,不要听一个老头子一个画家说要怎么样怎么样。
这个和本能一样,你肚子饿就得吃饭,喜欢就画画,不要问任何人,就画就是了。看样子你不是喜欢画画,喜欢画画拦不住的。随便喜欢什么,你真喜欢都拦不住的。
Q12:怎么看读书读傻的年轻人?陈老师怎么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陈丹青:独立思考啊,我也是看了书慢慢才会独立思考,书还是要看的。
现在书不太流行了,就看视频,看网络,也还是在看,也就是别人告诉你你不知道的事情。
我指的读书读傻不是指读书本读傻,而是上学上傻了,让老师给管傻了,爹妈管傻了。现在孩子都很乖嘛,动不动就怕考不上,将来输在起跑点上,其实现在就输了,一上学就输了。
到大学毕业以后也许赢了。只要你在学校里全是输的,全是错的。
Q13:怎么看待装逼和艺术的关系?
陈丹青:装逼是现在想出来的一个词,就是说好像装的很雅的样子,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那艺术就是装逼呀,每个时代每个国家会有新的词来形容艺术,我喜欢装逼这个词,我从小就装逼,装成了现在。
Part 3.“大都会”篇
Q14: 讲讲您和木心在大都会的故事吧!
陈丹青:我和木心在大都会,就坐在我身后的台阶上拍过一张照。他来的不是很多,我跟他一块来的大概有那么五六次吧。我在其中有一集会讲到我跟他对一个展览有非常不同的看法。
木心和陈丹青在大都会门前台阶上的合影
Q15:如果让你做大都会的馆长,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陈丹青:我想干的第一件事情不会跟任何其他馆长两样,现在博物馆最要紧的就是经费。
我得跟那些阔太太去吃饭,然后跟她们讲一些好听的话,哄她们,让她们给点钱,就这样。全世界的美术馆头等大事都是弄钱。
Q16:陈老师每次去大都会会逛多久,停留最久的是哪块区域?
陈丹青:我每次去大概三四个钟头吧,年轻的时候长一点,一整天就泡在里面,现在站不动了,走走就想坐。
好像还是欧洲厅和中国厅多一点,每个厅都有东西看。我来纽约三五年了,大都会的东西其实没有见过很多,太多太多了,逛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很耗神的事情,你看着画其实不知道在想什么。
读书喜欢重读,看东西更得重看,一个好东西无论是什么,你看几十年其实还没有看够它,它总会告诉你新的东西,你之前没有注意到。
Q17:在大都会博物馆对面公寓住着的都是些什么人?
陈丹青:整个大都会位于第五大道82街到84街的西侧,马路对面就是第五大道东侧,那是全美国最贵的一个地段,所以我只能说楼里住的都是有钱人,这的商业精英或者文化精英。
纽约第五大道
但是正对着大都会这两三条街的建筑实际上是各国的使馆,也许是以色列的,也许是匈牙利的,我记得我看过它们的招牌,就在我们这个摄像机对面是德国歌德学院的所在,也许也是德国领事馆。
Q18:在大都会博物馆里,有没有看到过觉得不好的作品?
陈丹青:大都会美术馆有没有不好的作品,有啊,有的。但所谓好或者不好都是比较。
比方马奈有八九张在大都会博物馆,那当然有相对差一些的。他最差的我也画不出来。
Part 4. Fashion篇
Q19:怎么看待日本漫画和动漫?
陈丹青:很好啊,很大的一个类型,我现在要是年轻人我肯定会一天到晚看日本卡通。
Q20: 陈老师知道陈冠希吗?怎么看待这种年轻人的艺术?
陈丹青:知道啊。陈冠希是个演员是吧?挺帅的。我很喜欢郭富城,刘德华,这都是万里挑一,万万里挑一的人,多难得。
Q21:陈老师您看《奇葩说》吗?最近许知远和马东有一场对谈很热,他们讨论当下年轻人的文化是不是粗鄙化了,您怎么看?
陈丹青:我看了那个节目。现在我不会说它庸俗化,我会说这是流行文化非常好的一个时候。
至于《奇葩说》,对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会让我想起1966年、1967年红卫兵也是这样的,1919年、1929年学生运动也是这样的。
从清末开始一直到今天,中国阶段性地都会有非常猛的一个青少年文化,它有时候通过街头运动,有时候通过校园运动,有时候通过集会,但是现在它通过网络,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效,参与者更多,传播得更快。
从梁启超开始,他说了一个少年中国,他觉得中国死气沉沉。然后很快到了二十世纪初,就是一个青年崇拜的时代到来。但它也带来很多后果,我是这么看《奇葩说》的。
我也不会说它庸俗,我也不会说它粗鄙,但是它让我想起,整个这100年来青少年文化和青少年现象在历史当中的一些记忆。
Q22:您了解90后吗?对他们的印象是什么?
陈丹青:没有90后、80后、70后,只有年轻人。
一个人到了35岁以上,他就会忽然发现世界上有年轻人。他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喜欢年轻人,他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有一种是讨厌年轻人,因为他发现自己老了。
大抵就是这两种态度,我喜欢年轻人,年轻人就是春天,就是树叶子,就是喷泉,我们旁边有一个很大的喷泉,声音很响。
Q23:陈老师用不用保温杯?国内年轻人正在嘲笑中年人的保温杯。
陈丹青:我倒是没有保温杯。我曾经有过,但我老忘了喝,一天下来发现保温杯没打开过。
Part 5. “正经问题”篇
Q24:陈老师未来会有机会给我们讲讲当代艺术吗?
陈丹青:那得找到当代艺术的馆去讲,但是我对当代艺术了解的还是有限,我怕我讲的大家不会有兴趣。
当代艺术圈在中国现在有很多非常聪明非常有见解的人,应该让他们出来讲。
八五运动起来的这些健将现在岁数也不小了,这个建议,我应该以后见到当代艺术圈的人跟他们说一说,他们应该出来讲,真的,这是个很好的建议。
因为当代艺术是,既是当代的,同时又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无论是世界的当代艺术还是中国本土的,他跟年轻人的关系其实更应该有互动,当代艺术圈应该有人出来讲,讲了我也愿意听。
中国当代艺术家岳敏君作品
Q25:能不能跟大家聊一聊当年看的一些展?
陈丹青:展太多了,特展和回顾展太多了,我看过大概有100个以上。我在纽约有一篇文章就叫回顾展的回顾(《纽约琐记》中的一篇),写了50多个回顾展。
但有一个问题,现在的回顾展,好的、大规模的、有深度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像大都会这样的博物馆办不起了。因为从90年代开始艺术品的价格是有史以来飙升最快的,而且仍然在飙升当中,它是一个没有节制的,没有纪律的,没有约束的行业。
那它带来的后果呢?就是大的美术馆还要借那些在私人手里的,或者在别的博物馆的画和作品,它的保险费越来越贵,拥有方不太愿意出借,展方又借不起。
大家知道欧美经济现在不太好,政府都在削减文化方面的经费,可办一个展非常烧钱。所以我赶上八九十年代可能是美国最好的一段时间,办了大量很贵很贵,超级的回顾展。
此前也没这么办过,因为此前关于策划展览、回顾展还没有到七八十年代这么成熟。史论研究、专题展览,八九十年代是个黄金时代,很快就过掉了,我这次来就明显看得出来。将来还会怎么样不知道。
Q26:陈老师有没有一幅画每次看到都兴奋?
陈丹青:看画的兴奋是非常内心的。我觉得看画其实是一个痴呆的过程,它是非常内在,非常内在的。当然你会喜形于色,会惊讶,但跟你听音乐的那种兴奋,看电影的兴奋完全不一样,所有艺术里面我相信绘画给你的这种感动也好、吸引力也好是最安静最内向。
Q27:陈老师有没有计划办个人展?
陈丹青:我11月份有个展览,我画了很多时装模特,会有展览,在油画院。
Q28:陈老师重读最多的书是哪本?
陈丹青:我重读鲁迅、重读托尔斯泰最多,因为小时候就开始读,十几岁就开始读。
其他书,像我这两三年最喜欢一个历史学家的书,叫托尼·朱特,我已经在第二遍读他,我手上有四五本他的书,最长的是四卷本的《欧洲战后史》,我想找时间再重读。
一本书你不看两遍,至少像我这样的愚蠢,你没有看两遍实际上没有看过这本书。
托尼·朱特,英国历史学家,社会民主主义者,《战后欧洲史》是代表他最高学术水平的代表作
Q29:您最近在看什么书?
陈丹青:我最近因为要讲《局部》,在看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文言写的,跟鲁迅《中国文学史》相当。
同时在看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图画的历史》,也非常好,还没看完,都是为了讲《局部》临时抱佛脚,东看看西看看,也许能拿一两句话。
美籍英国画家David Hockney和他的著作《A History of pictures》
Part 6. 关于美国见闻
Q30:可以谈谈跟大都会的保安或者工作人员交涉的经历吗?感觉是什么?
陈丹青:美国是这样,所有保安的都很负责任,在规定和不允许的事情上他们不会让步。但是他们从来不会一口回绝你,最后总是会给你一个缓转的办法。
但是我们不会去要求做一些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越出他规定之外的事情。比方说我们刚才想坐在台阶上讲,他说你只要不在台阶上讲退后几米就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就站到这来。
直播中,陈丹青站在台阶前
Q31:现在住在纽约的中国人与二十年前住在纽约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吗?
陈丹青:有钱了,很简单。
很贵的餐馆里面坐的都是中国孩子,富二代,官二代,有钱了嘛,我们那会儿哪上馆子,都是家里包个三文治,马路上一边走一边吃饭。
现在中国人都穿得好,细皮白肉的,打扮得都时髦,有钱了嘛,现在马路上走的最有钱的国民可能就是中国人,到美国来的我指的是。
走在中国大街上穷人还很多,只要在美国大街上走的就是来自于一个有钱的国家,可能就是中国,我相信。
Q32:您觉得现在美国年轻人和中国年轻人有什么不同吗?
陈丹青:不同当然有,但是在世界范围的青年正在趋同,在哪呢?还是跟传播有关系。
美国人用脸书,中国人用微信,包括第二世界、第三世界,阿拉伯的青年,印度的青年,各个小国家的青年,大部分都在用这个媒介,在这方面会趋同,然后分享讯息,被讯息影响,也是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Q33:陈老师在美国生活对美国警察什么印象?
陈丹青:美国警察很胖,皮带手铐子弹带勒着肚子,都非常高大。
还有很多中国的警察呢,在这里长大的华人第二代也做警察,就比较精神,因为中国人没那么胖。
Part 7. 结语
Q34:最后说几句结语吧!
陈丹青:我很谢谢大家会期待《局部》第二季,不知道今天看直播的朋友到时候会不会看《局部》。
因为据我知道,我的很多朋友都居然不知道我做了《局部》,我都不好意思跟他们讲。后来我直接说了,我说你不要看我网上乱七八糟别人冒充放上去的东西,我唯一做过认真的事情就是《局部》。
《局部》第一季剧照
包括这一季,我非常感谢跟我一块来的团队,非常辛苦。谢谢大家到时候会乐意看,我希望不会比第一季更无聊,我现在完全不知道,我得看梦茜剪出来我才知道,指望梦茜了。
想重温直播,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另外,别忘了继续期待《局部2》哦
直播主办:看理想、优酷
听理想,今日更新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vol.85
扫描二维码或打开豆瓣APP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