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反常。
她像以前那样,习惯坐角落的位置,喜欢喝西瓜汁,唱歌也只点《七友》。
而换在以前,这些事都是他陪她一起做的。
或许是察觉到我表情的异样,身旁的朋友用手肘捅了捅我:他们确定分手了。
"本是八年的朋友,就这样散了。"
为什么要用"确定"这个词?
因为他们在正式分手之前,彼此纠缠很久,即便身边人说尽好话,也依旧分分合合许多次。
身旁的手机振了振,屏幕显示阿怡空白的头像,后面跟着两个字:陪我。
其实能猜到,他们又分手了。
而身为共同好友的我,处境尴尬得连一句附和的话都说不出口,无奈只能低着头陪她一遍遍地逛着操场。
与此同时,阿怡的男朋友又发微信问我,她现在怎么样了,让我帮忙当说客。
明明上一秒发誓再也不理对方,但在下一秒又忍不住关心起那个人在干嘛。
而这种关心,大多数人都拉不下面子,不愿意直接告诉对方。
当得好,兴许他们能复合;倘若当得不好,他们分手了,你也会跟着愧疚和尴尬。
原来两人认识太久,连分开都不再是两个人的事了,而是涉及到两个圈子的事。
聚会结束时,阿怡拉着我和她一起走。
"其实我和他确实不该在一起的",她顿了顿。
"从一个无话不说的我们是好朋友,到一个无话可说的我们,分手依旧要做好朋友。"
"虽同是好朋友,可是之间变了多少,我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他们认识八年,各方面看起来似乎都很合适。在某个奇妙的关节点,他们确定了关系。
阿怡有洁癖,所有东西都要摆放整齐;他性格随性,东西永远只会随手一扔。
阿怡注重仪式感,每个纪念日都要过;他讨厌麻烦,认为生活只要简单就好。
阿怡并不是不了解他,甚至连他之前恋爱每次分手的原因都一清二楚。
但正因为彼此关系更进一步,身份不同,对待问题的标准也变得不同了。
他们就这样每天为了同样的小事争吵,偶尔气头上时,男生甚至会扔下一句:你明知道我就是这样的人,当时为什么还要和我在一起?多累人。
八年的友情,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耗尽,半年后火速分开,再也没联系过。
但是,彼此合适、能互相包容的好友,就一定会走到一起吗?
我想起一个认识了十年的好友。
他懂我,在需要时总随叫随到;吐槽我胖,又会在经过冰柜时给我买冰淇淋。
在我谈恋爱时,他从来都没找过我。
但在我分手时,他又能轻而易举嗅到我的反常,把我从宿舍拖出去买吃的。
在旁人眼里,我们是情侣。
但只有我们心里明白,我们不应该也舍不得跨越那条线。
我谈过七段恋爱,可惜每段都不长久。他也总是教育我不要太儿戏。
有次失恋,他照旧察觉到我的异样,拉我去散步。
"你又蠢又笨,脾气还很差,看着你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
他开玩笑地补了句,"真庆幸没有和你在一起,不然最后分手了,我就陪不了你这么久了。"
我曾羡慕过那些认识很久,彼此熟悉,从友情发展到爱情,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的人。
羡慕他们是恋人,更是知己。
可只有当你足够在意某个人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喜欢不是冲动,是担忧;
而有些喜欢,也不一定非要在一起。
即便最后他大方承认了对程又青的感情,也只是选择了陪在她身边守护。
拥有并不是失去的开始,每一段拥有都是最痛苦的失去,但它毕竟填满了那段岁月。
"可是如果没有了,它就是没有了。"
不要和认识很久的朋友谈恋爱,大抵是因为:那些害怕失去你的恐惧,远远大于想要在一起的欲望。
而最怕的是,进一步不能厮守,退一步再也不是朋友。
最后
过了会又喃喃:其实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我更想陪伴他久一些。
在面对一份喜欢的时候,我们或许都是不理智的。
就好像阿怡,明知道他的性格如此,却依旧选择了和他在一起。
就好像《志摩的诗》里的一句话: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不后悔,其实就足够。
林楠楠
配图 / 橘色奇迹
"点个赞,永远都不会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