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宋代词人的“群像”
日期:2018-11-30 15:24:54 作者:岸晓风 来源:风流一代 阅读:

宋代词人的“群像”

  宋代词人的“群像”

  说到中国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其中,唐诗、宋词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携手走上了传统文化之巅。

  对于宋代来说,词人是最耀眼目的。他们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宋代的皇帝,个个爱词,始终对词高看一眼;宋代的大臣,不会写词似乎就是“另类”。如果要为宋代的词人画一幅群像,并且这个“操盘手”要得到大家认可,现代著名女作家学者,夏承焘先生弟子琦君应该是最合适人选之一。最近读她的《词人之舟》,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

  她对宋词的发展深刻的体察。她分析宋词兴盛原因,一来由于国势承平,王公大臣有得是悠闲时间宴饮,宴饮中不免赋诗填词相酬答;二来距南唐五代时间很近,流风所及,作词比作诗的兴致似乎更高,像范仲淹、宋景文、欧阳修、晏殊等人,都喜欢作小令。还有一个有趣因素乃是当时的士大夫们,总觉得凡有重大或者冠冕堂皇感慨,当以诗来挥发,若属伤感离别风花雪月等私人感情的,便把它寄托在词中。她认为与诗言志不同的是,词是言情的。所有的词总以言情为主,只是有各种不同的情。“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一种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是一种情,即使豪迈如苏东坡、辛弃疾,又未始不言情。

  琦君是带着真情在写他们。她说李后主是一位情圣,也是一位词圣,只是錯生在帝王家,无端受尽暴风雨摧残,以致饮恨而终。四十二岁的短暂生命,只留下四十余首词,可无论是他前期的词,写江南风韵闲情、宫中的赏心乐事;或者后期的词,写幽禁中的凄凉岁月与亡国之痛,首首都至情至性永恒不朽之作。她说辛弃疾,把满腔热忱、郁抑与忠愤全部托付在词里,他不写散文、不写诗,他的心声就是词。词是他一生身世人格写照

  琦君也是词人们知音。她说苏东坡,政治生涯的颠簸使他体会到了世态无常,也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加以他横溢的才情、旷达的胸襟丰富幽默感,使他在处世态度上像是游戏人间,其实却是热爱人生。苏东坡曾对自己弟弟子由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的人。”心胸光明坦荡,于此可见。琦君讲述李清照的词在宋代为人所推崇,赞誉她能“创意出奇”“平淡入调”,能够大胆创造而不破坏词的音律真挚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流于庸俗,词家们尊她为宋一代宗师亦不为过。读到此,我突然联想到,如果李清照与这位若干年后的女作家相遇,想必也一定会心心相印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宋代词人的“群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