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生活的某个阶段,我们会觉得,现实对我们太不公平,疾病和外界其他事情反反复复对自身阻碍太多,控制个人对于需求的获得。哪怕你自认为“我已经准备好了”,可是事情发展总会意外被教育。紧跟着“正是因为无路可走,所以我们必须前行”
当然,一直着急的事可以先放一放,事缓则圆,因为过了这段时间会有新的转机出现。俗话说,否极泰来。人人都有运气低落的时候,老祖先告诉我们“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没有永恒的完美,一切都是自然界规律。
这个世界就没有完美的事物,这是自然规律,包括人类自身,因为追求完美,抛弃人性,得不偿失。
在西方社会中,创造生命、规划生命被认为是上帝的事情,上帝有目的地允许某些缺陷存在于人类之中,对这一目的地干预,到最后将导致人类道德和精神的灾难性后果。残疾和疾病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教导我们关爱病人,同情残疾人,如果我们创造出完美的人,消除一切有缺陷的人,我们就不可避免的失去人性。
如果连自己的基因都可以改变,那么有什么永恒之物可以成为人性信仰的支撑?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霍金做过很多的著名预言,其中一条就是关于基因编辑的:
富有的人很快就能选择编辑基因构成,以创造具有增强记忆力,抗病能力,智力和长寿的超人。
假如基因编辑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由于基因编辑技术非常昂贵,这只能成为富人们的特权,正如霍金所担心的那样,万一富人们通过这项技术让自己或者后代获得比普通人更强大、更聪明的能力,这将又一次造成更大的不公平,社会只会更加撕裂、阶层只会更加固化,这样的畸形发展能维持多久?
又假如你不小心创造了个接近完美的“人”,而他创造了一大堆接近他的“人”。按逆向思维来说,他们就会想,我如此完美的“人”为什么要和那些不完美的人活在一个世界?我能不能消灭他们?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粮食,能源…… 消灭后呢?人工智能帮我计算,机器帮我工作。“人”只负责活着,而且是有规律,有效率的活着。留下的这些“人”也失去人性了,可以说,他们不需要国家,也没有战争,只需要活着和延续生命。没有冲动,事事都有逻辑,有理由。久而久之也失去了七情六欲。最终变得完美。也就不再是个人了。
突然一想有缺陷的人才是最美好的。这样活着才有意义。也终于理解,为什么我们治好了一种全球性疾病后又会出现一种新的全球性疾病了。
我们身处于一个对高科技十分渴望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国家需要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去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资本渴望押中高科技的突破去实现一本万利的梦想;科研工作者希望高科技突破来让自己流芳百世;普通人希望高科技时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些想法本身都没有错,但是我们也要注重科学伦理,注重社会道德。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这个地球生命系统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律,打破规律,意味着破坏平衡,失去平衡,结果只能是走向毁灭。
我们需要伟大的科学家,但我们不需要为了个人名利置社会利益于不顾的疯狂科学家。
这个新闻证实了我一直以来的猜测:基因编辑一直在进行,并且在可想而知的利益驱动下,会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继续进行。
大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自觉往往是滞后的,因为敬畏精神毕竟只专属于少数智者。如不及时反思并且止步,那么靠自身努力改变人生继而获取成功的通道会变得更加狭窄,世界将变成一个变态般的极端丛林。
也许,这正符合那个著名的宿命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消亡史。
在两千多年相对稳定可控的历史之后,人类将迎来全新的动荡与未来。
假如还有未来。
封号严重,扫码加友,以备时需,已加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