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你是会为了梦想不顾一切,还是立足现实舍弃梦想?
但有这样一个人,做出了跟绝大多数人截然不同的选择。哪怕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也要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抬头追逐月亮。
这个人,就是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
思特里克兰德40多岁,是个证券经纪人,兢兢业业,恪尽职责。他有个看上去很幸福的家庭,妻子漂亮贤惠,儿女健康快乐。
思特里克兰德不善言谈,有些粗笨,生活得规规矩矩:胡须刮得干净,头发剪得很短,看上去简单利落。
但谁也没有想到,婚后第17年,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离家出走,去了巴黎。他的离开毫无预兆,只留下一封极短的信:
“我已决心同你分居另过,明晨我就去巴黎。这封信我等到巴黎后再发出。我不回来了。我的决定不能更改了。”
所有人都觉得思特里克兰德有了外遇,在巴黎花天酒地。结果却发现,思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的生活很窘迫,也不存在什么第三者,他离开,纯粹是为了画画。
据思特里克兰德所说,他从小就想当画家,但父亲认为艺术赚不了钱,偏叫他去做生意。
对画画的渴望就像埋在他心底的一颗定时炸弹,尽管被定时几十年,爆炸时的威力也丝毫不减。
就这样,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为了追逐儿时的梦想,毅然决然抛妻弃子。
被人谴责,他义正辞严:“我已经养活她十七年了。为什么她不能换换样,自己养活自己呢?”
“无所谓。”
无怪乎作者毛姆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在世人眼里,思特里克兰德不负责任,扔下老婆孩子不管,去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梦。
但对于自己来说,思特里克兰德却是不负的。人最大的任性,不就是哪怕全世界都否定,也能坚定不移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但那又怎么样呢?准备开始的时候,就是最早的时候。就像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起步晚没关系,若有天赋,画得好也便算了。关键是思特里克兰德的画,简直一塌糊涂。
他在艺校学画时,同学嘲笑他在闹着玩,老师看了他的画,更是一言不发,扭头就走。
思特里克兰德被否定过无数次,却仍然咯咯地笑,别人的评价对他来说,毫无影响。
面对梦想,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缺乏思特里克兰德那种勇敢。我们总爱把梦想藏起来,怕被人发现。被人否定一句,就打退堂鼓,质疑自己的实力。
思特里克兰德却不一样,他一腔孤勇,我行我素,反而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坚守己心,超然物外。
但追求梦想是要付出代价的,思特里克兰德牺牲了过去安逸的生活。如今的他,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但就算饿死,他也绝不会卖他的画,当然了,也没人会买。
多年过去,思特里克兰德完全变了个人:
“大半张脸都遮在乱蓬蓬的胡须底下,头发也非常长;极度削瘦,颧骨突出,身体瘦得只剩了皮包骨头。衣服破破烂烂,油迹斑斑,两只手很不干净,指甲很长,除了筋就是骨头……”
但当别人问他:“你快活吗?”
他想都没想:“当然了。”
对于梦想,思特里克兰德始终坚定:“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没有人肯定思特里克兰德的画,只有一个叫做施特略夫的人把他当成天才。
一次,思特里克兰德生了重病,好心的施特略夫把他接回自己家照顾。不料没几日,思特里克兰德竟跟施特略夫的妻子在一起了,女方甚至肯跟他一起浪迹天涯。
但这时,思特里克兰德再次发挥了他不负责任的作风,为女方画完裸体艺术画后,一走了之。逼得女方心如死灰,服毒自杀。
原来,思特里克兰德跟她在一起,也是为了画画。
施特略夫见到那张画后,极其愤怒,抄起刀子就想毁掉它。但他犹豫了:“那幅画。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我不能碰它。我害怕了。”
人们爱用“美”这个字眼形容很多事物,美人,美食,美景。但当人们面对面遇到真正的美时,反而认不出它来了。
真正的美,就像虔诚教徒心目中的上帝,一旦他见到,他将变得恐惧万分。
思特里克兰德的画就是这样,那种美很多人欣赏不了,但真正懂得的人,见之便如见上帝,慌张恐惧,敬畏不已。
思特里克兰德毕生的梦想,就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
“一个包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的小岛,我可以住在岛上一个幽僻的山谷里,四周都是不知名的树木,我寂静安闲地生活在那里。我想在那样一个地方,我就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了。”
思特里克兰德不停地流浪,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塔西提岛。他跟当地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生了孩子,生活简单美好。
他在山里游荡,在河里洗澡,坐在海边眺望咸水湖。他常到礁石上去钓鱼,或在码头闲逛,同本地人东拉西扯。他一反过去的不苟言笑,非常讨人喜欢。
好景不长,思特里克兰德感染了麻风病,被隔离,饱受病痛折磨。但他是快活的,整日坐在房子里,画那幅承载了一生心血的壁画。
就是病逝前一年,他成了瞎子,仍一动不动地“看”着壁画,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他的眼盲了,可他的心是明亮的,因为梦想,他的心穿透了黑暗的缝隙,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被问及是否后悔过,思特里克兰德回答:“我愿意待在这里,一直到我死。”
据见过那幅壁画的人形容,走进屋子,仿佛置身于一个原始大森林,大树下面徜徉着一些赤身裸体的人。
思特里克兰德身体溃烂而死,他的遗言,就是让爱塔烧毁那间画着壁画的房子。爱塔照做了,“没过半晌,这座房子就变成了焦炭,一幅伟大的杰作就这样化为灰烬了。”
很多人觉得可惜,这幅杰作如果留存,该多么惊为天人,毕竟思特里克兰德遗留的画作,每幅都被炒到了天价。
但正因为缺憾,这种无法亲眼所见的美才更惹人遐思,令人纪念,不是吗?
思特里克兰德活到四十七岁(到了这个年纪大多数人早已掉进舒适的生活沟槽里了)动身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一个新世界;
大海在凛冽的北风中一片灰蒙蒙,白沫四溅,他迷茫地盯视着逐渐消失、再也无法重见的法国海岸。
思特里克兰德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他绘画的天才,而在于他疯子般的性格和选择。
为了梦想,他可以舍弃一切羁绊,哪怕饱受现实摧残,也不改其乐。他是天生为艺术而生的人,终将冲破世俗藩篱,找到灵魂的自由与皈依。
正如毛姆所说:“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我们总爱给事情下定义,定义成功,定义幸福。仿佛生活只有一种约定俗成、上纲上线的方式,其余都是在糟蹋生命。
其实不是的,人生的终极奥秘,在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始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淡泊宁静,与世无争。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去做的那种人。
感谢思特里克兰德,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截然相反的选择方式,为我们重新定义了生命的意义。
本期福利
看了这篇关于《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特里克兰德的解读,你有什么话想说呢?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分享。
截至周五17:00,我们将挑选一位点赞数最高的读者,送上一本《月亮与六便士》,快快带上你身边的朋友,一起培养阅读习惯,参与讨论吧!
往期回顾:
麦家:二十年后重读“红高粱”,是一次冰凉的相遇
一头得到追捧也伴随逼迫,
这既是一种宿命,也是选择。
▼
————————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