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有个好主意,可以把张小平再弄回国企
日期:2018-09-29 11:45:08 作者:老雾 阅读:

我有个好主意,可以把张小平再弄回国企

  我有个好主意

  可以把张小平再弄回国企

  文 | 雾满拦江

  (01)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张小平,跳槽去了民企。

  原单位发公文称:张小平的离职,对项目研发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公文最后称:为国家培养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是我们研究所的义务,但我们不愿看到,也无法接受个人的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的战略项目。

  一纸公文,引发舆论喧哗。

  (02)

  张小平离职后,群议汹汹:

  既然张小平如此重要价值如此之高,为何不给予相应的待遇

  国企用人机制,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03)

  面对扑天盖地的质问,当事机构发布官方声明

  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作用

  张小平本人的科研实力,并不足以影响载人登月。

  之所以夸大其词,承办人急于想让张小平回去脱密。

  说到最后,就是想让张小平放弃收入,回去拿低薪……不是,回去脱密。

  这么点小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何苦。

  让我们帮当事机构想个妙法,让张小平心甘情愿的回原单位打卡。

  这个好办法,要从1941年12月7日说起。

  (04)

  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正嗨。

  那一天,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不宣而战,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打得美国鸡飞狗跳。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本的战败日进入倒计时

  由此出现一个历史悬疑

  ——日本人在中国侵略战争,已经陷入长期的胶着状态本土资源早已耗光,还要拉个大场子,两面作战,这不是活腻歪了吗?

  但这个结论,是从现在的结果向回推。

  而在当时,日本人的行动,是有其充分依据的。

  (05)

  二战初,日本率先进工业化,就想搞事情,弄死美国,登上世界霸主之位。

  日本间谍出动,潜入美国,细致搜集军事情报

  日谍的工作扎实。所搜集到的情报,资料充分,数据翔实,结论可靠

  ——据日谍情报,如果摧毁美国部分军事力量,以其当时的军工生产能力,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战争年代,三年何其漫长

  不等三年后美国恢复元气,日军武装就可以突入美国本土。届时兵临城下,美国佬除了高举双手投降,真的没咒可念。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

  是以日本军部下令:打打打!摧毁珍珠港,打到美国吃圣诞大火鸡。

  开局,确如日本所料,珍珠港偷袭得手,美军一败涂地

  而后日本展开全面进攻,一定要在美国恢复元气之前,将美国打趴下

  然鹅,恐怖事件发生了。

  ——美国根本就没有等上三年。

  ——而是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恢复了元气,打得日本人哭爹喊妈。

  为什么?为什么美国这么快就恢复了元气?

  难道间谍的情报有误?

  ——日本间谍,尽职尽责,情报工作完美无缺

  既然情报无误,美国怎么会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反过手来,揍得日本人鼻青脸肿涅?

  再复盘日谍发来的情报,日本军部才突然意识到:

  他们对情报的研究,疏略了最重要的部分:

  民企。

  (06)

  潜伏于美国的日本间谍,着重于对美方大型军工企业的情报采集。

  至于那百八十个人的民间小企业,数量太多,根本注意不过来。

  ——可当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的民企,一夜之间转军工。

  ——美国的民企中人才太多,数量远超大型企业。加上资源充足,技术过硬,研发能力超强。众多的小民企,在短短三个月内,就修复了珍珠港之败所造成的损失

  被打惨的日本人,终于明白一个道理

  民富国富,民强国强。

   

  民企,才是国家发展保障,与隐形的实力。

  (07)

  回到张小平事件。

  导致张小平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受重视,收入不足。

  所以大家感叹希望国企能够在待遇上,踏踏实实的落实人才政策

  ——然而,事实上的国企并没有待遇功能,只有荣誉功能。

  什么叫待遇功能?什么又叫荣誉功能?

  发达国家中,国属机构并不以待遇见长,而是以荣誉见长。

  一个技术专家,或科研人员,获得国属机构任职机会,这表明你在研究领域已是造诣非凡。等到你离开国属机构,就如同张小平一样,民企就会疯了一样的伸出橄榄枝,以高于国属机构数十倍的薪资邀请加盟。

  发达国家的国属机构,最多只有人才鉴识功能。而人才最终的出路,仍然是在无限广垠的民企。

  (08)

  张小平从国企到民企,并非是人才的流失

  而是保护与发展。

  如当事机构所称:张小平在机构中并非灵魂人物,并非不可或缺

  ——但说他不可或缺,说他是灵魂人物,也不夸张。

  ——因为在国家高精尖研究领域,集中了最优秀、最顶尖的人才。

  这些顶尖人才,有的是老一辈灵魂人物,有的是新一代天才精锐。如果老前辈屁股沉不挪窝,反而会造成年轻人才不受重视。

  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往哪儿放?

  都给高薪,然后让大家排队吃闲饭吗?

  ——还不如放龙归海。让人才进入民企。

  民企强大,才是国家强大的根本。民企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税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这才是国家最根本的实力,也是资源市场优化的必然

  (09)

  人才的孵化与培养,要走过四个过程

  第一是从无到有

  这是从农业化转入工业化的初期,从教育、到就业,从军工,到民用,都缺少一个充备的体系。只能从外部引入,这时候的人才,都披着神圣光环,令人称羡不已。

  第二是从稀缺普通

  这是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全民素质普遍提高。50年前的高精尖人才,搁现在最多不过是个求职大学狗。

  第三是从军工到民企。

  这是工业化成熟阶段。

  这阶段,如张小平这类顶尖人才,国家至少要诸备几百甚至上千人。如果副主任设计师,全中国就张小平一个,万一他哪天走路不小心跌倒,中国就要停摆了。所以张小平越多越好,越多我们的国力越强,人才诸备越充足。

  国家诸备一千个张小平,可能只有三五个派上用场

  其余的张小平怎么办?

  民企,就成为张小平的用武之地。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才发挥作用,更能够进一步的强化国家实力。

  第四个,是从民企到国属。

  这是新经济发展阶段,当民企中人才济济数不胜数之时,谁能够被国家级机构选中任职,哪怕只有短短半年,那也意味着非凡的荣耀

  对张小平的离职高度关注证明了我们的人才培育,还在过程阶段。

  等到哪一天,于民企发展中如鱼得水的张小平,渴望获得国家机构的认可。一群顶尖人才为抢低薪打破头,这时候我们的国力,才堪足笑傲江湖,强大无匹。

  (10)

  从匮乏时代走来,我们的认知,往往会停滞于匮乏本身。

  诸如对国企与民企的认知。

  国企立足于确定性,集中优势兵力攻坚。

  ——然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立足于不确定性,民企有着无可竭止的创新冲动

  表征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就在于人才与资本下移,进入更多机会的创新领域。如张小平这样从国企走向民企的顶尖人才,在所多有,此后还会更多。

  未来30年,竞争会呈现更加激烈态势。我们将会亲睹大时代转型时的一切变化,如果你惊讶,那说明你的观念太过于古旧,又或是你自身的学养,无足以支撑应对大时代的挑战。就让我们自己成为下一个张小平吧,能力非凡,不可或缺,无论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起到灵魂人物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理会尘界的喧嚣,耐下性子,练好基本功。当我们自身的价值足够优秀,无论来去,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足以告慰这个伟大的时代,告慰那些曾寄厚望于我们的先行者

  雾 曰

  有句话说: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但有时候——父亲决定着孩子能不能飞起来,决定着孩子这一生,飞得累不累。

  去年今日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雾锅锅为了感谢大家的厚爱

  决定每天在打赏的朋友当中,

  随机抽取一人,

  送出一本好书

  让我想想,这周寄

  《我不要忙碌一生,却始终生活底层

  哪位会是那个幸运儿呢?

  (PS:每周五统一寄出~)

  昨天中奖宝宝是:

  请这位“lvan驰”宝宝

  在后台回复四个字

  “打赏中奖”

  联系我们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有个好主意,可以把张小平再弄回国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