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让我今生遇到你曹国平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有人嘀咕道,教师怎么了,现在不管是谁,都是认钱不认人……
我听了,也不想多说什么。也许,没有哪个职业不是崇高的,关键是。要有崇高的人,崇高的人格
如果说谁有能力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除了自己的努力,大概非老师莫属了。
所以说,做一个好老师又是多么的重要啊!
所以说,老师就有那么多美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
所以说,教师节,其内涵又该是多么的丰渥,又包含了人们多少的期望啊!
在我上小学三到五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是一位中年男人,姓孟名繁云,本公社庆华村人,教语文。孟老师高个子,瘦长脸,眼睛不大,却炯然有神。可能家景不是太好,衣着非常朴素。每天自己做饭,不是红薯,就是菜糕,或是蒸红薯面馍,黑不溜秋的,看着就难以下咽。一年四季,很少见他吃顿白馍白面。
我当时就想不通,他这么一个侃侃而谈,极有文采的人,怎么能吃这些东西。不过,他确实很有才华,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当时我还纳闷,这么个才气十足的人,怎么会在我们一个乡下小村学校教学?要知道,我们是一个只有几百人口的小村,学生自然很少,我这一茬,班里只有二十几个学生,还是三四个年龄段参差在一起的。
说实话,我很喜欢他,他是我文学写作生涯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启蒙老师!
当时,学校学习氛围不象现在这样浓烈。那是*挂帅,思想领先,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代。学校对文化课学习也不太重视,对学生主要是进行思想*路线教育。当然,也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孟老师文采奕奕,随口能说出很多优美的词汇,我听着甚是羡慕,想着我什么时候也能如此这般该多好呀!
那时小,自然很幼稚。现在想想,那时我们写的作文也挺可笑,开头总是这样的:“当前,全国形势一派大好,我校也和全国一样,广大师生都在认真学*思想,继续深入地将*进行到底……”结尾通常是:“今后,我们一定要高举*思想伟大旗帜,听*的话,照*的指示办事,争当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现在,我想这应该被命名为,前“当前”后“今后”的套路作文吧。
如果写叙事文,比如,《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者干脆就是《一件好事》。那就写:“一天早上,阳光灿烂,我上学去,从玉米地边走过,听到里边有沙沙的声音,进去一看,是一头大黑猪在吃生产队里的玉米,我就……”结未常常是:“我虽累得出了一身大汗,但保护了集体的庄稼,做了一件有利于人民的好事,心里非常高兴。今后,一定要继续……”。反正,今天是撵黑猪,明天是驱白羊,今天是保护玉米,明天是看护白菜。总之,都有套路。
鉴于这种情况,孟老师做为语文老师,做为我们的班主任,为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可没少下工夫。当时报纸上大都是大批判文章,正是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时期,有趣味有文学性的文章极少。他十分细心,一见到短小有适合的文章,就拿到课堂上,有滋有味地给我们讲读。
每当他踏进教室,手拿一张报纸,慢腾腾踱上讲堂,我心里就是一阵激动。他在讲台上站定,小心翼翼打开报纸,找到要读的文章(通常是红笔圈划过的),然后,三折两叠,再找到最佳视觉位子。报纸发出㗭㗭嗦嗦的响声,在我叫来分外悦耳,就像是打开包糖果纸的声音,好像马上就可以吃到又香又甜的糖果了。他读时,扬抑顿挫,嘴里好像唾液很多,使人想起吃肉的感觉,顿生出许多涎水来。他讲着讲着,就眉飞色舞了,样子变得又年轻又可爱了。
我从小就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上了学,识了几个字,又特别喜欢语文课。三五年级刚开始写作文,能写成句就不错了,孟老师不知怎么了,认为我在写作上有天赋(这是后来告诉我的),就特别看中我,鼓励我。作文课,常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使我从那时起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和乐趣。
有一次,是纪念*畅游长江几周年,曲阳湖进行了一场游泳庆典比赛。孟老师出了作文题,记叙这次活动的盛况。我写了两页多字。作文本发下来,打开一看,孟老师用朱笔龙飞凤舞地批注了一页多。批注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篇文章写得有硬功夫!宏大的场景描写,使人如临其境,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群情激昂,红旗、横幅、历历在目。又适时的插入细节描写,借助身边观众之口,发表议论、感叹,传达观点,紧扣主题。叙事中有议论,议论中有抒情,既串联了内容,又丰富了情节,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浓郁的感人气息……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肯下苦工,长期积累,才能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写出字字珠玉,花团锦簇的好文章!
我看了竟然有点脸红,既难为情,又激动兴奋。这无疑是在我尚且幼小的心灵里,置放了一颗精神原子弹,使我更加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写作。
这本作文本我保存了很多年。后来,年纪大一点时,再看这些批注,突然悟出,我的孟老师年轻时一定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看到这篇学生作文时,不经意触动心中隐忍已久的情怀,引发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就情不自禁地在学生作文本上笔走龙蛇,一展风采。好像是说,你能写,你老师更能写,看看老师写的怎么样!想到这里,我觉的老师实在是太可爱了。可惜,当时年幼毫无觉察。
孟老师虽然苦心教书,既用心又认真,从不讲回报。但,那是个不需要升学考试的年代,是个打破师道尊严的年代,是个学生不崇拜老师的年代。前边说过,我们班当时学生年龄,参差不起,我和另一同学年龄最小,还有比我们大三四岁的同学。到五年级时,其中有的同学已长得人高马大了。一次,一同学犯错,孟老师一时性急,拽了他一下,结果被那个同学连甩带推,似乎是要和老师摔跤,老师打了个趔趄,踉踉跄跄险些摔倒。我看时,甚是揪心,又不敢多言。
那位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好象一下子成了英雄。后来,成了班里的“典故”人物,被人长期传扬。在同学中间,每当人们谈起此事,我表面迎合笑笑,其实心里挺恨他。
到上初中,我们去外村两校合班,我的语文成绩都是我的骄傲。而且,孟老师所带的这一班同学,普遍都比外村学生语文基础明显得好。这使我更加知道,我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使我受用非浅。
那一年,据说是“智育回潮”,废除了高中入学推荐制,按文化课考试成绩升高中。我们村一下考上了六个,是过去推荐指标的三倍。大家都清楚,这得益于我们这一茬语文成绩普遍好。
如果说,我现在还能写点东西什么的,这和孟老师从小对我的鼓励和教导是分不开的。虽然写作未能使我发达,但它依然是我的最爱!
谢谢你,让我今生遇到你,我们的孟繁云老师!在我最不懂事时,幸运地遇见了你!
作者简介曹国平,男,河南省济源市人。携带文学“病毒”,历经生活艰辛。慕他人,文章锦绣,看自己,一塌糊涂。停笔又不心甘,高峰难攀,大河难渡,只好跌跌撞撞,蹒跚而行……
原鄉書院高品位大型文学平台关注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